故事的开头先来看张老电影剧照,皮夹克,歪戴白色军帽,斜跨在摩托车上。这个又邪又帅的形象,出现在1953年的一部经典老电影《飞车党》(The WildOne)里。多少年过去了,观众已经不大记得那部电影的详情,但是这个形象本身却成了经典。至于这个年轻帅哥是谁?马龙·白兰度认识么?你以为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教父》里那个四五十岁的形象么?
《飞车党》经典骑行文化主题电影
像1950年代马龙·白兰度这种反叛形象,基本上可以代表今天人们常规概念里的摩托骑行文化:不羁、叛逆,年轻人为了宣泄情绪要突破束缚……不过你也许不知道,再早的时候,摩托车文化可不是这样的。从19世纪最末几年起,以英国为主要代表的工业国家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机动车制造厂商,大多数都干过往两轮(也有三轮)自行车上安装发动机的活儿。这些亚汽车属种,就是摩托车。在当年,它跟汽车一样时髦,而且比起汽车来冒险属性更强:危险、速度、个人英雄主义、孤独、机械、或者单纯的激动人心的噪声……
2013年,在《飞车党》出品50周年之际,品牌搬出了白兰度当年骑的摩托车重拍大片,这次的主角是超模凯特·莫斯。
那个时代的摩托车跟汽车一样金贵,售价高昂,一般人玩不起。以英国为例,直至二战后期为止,摩托车在英国社会还享有相当荣耀的地位和非常积极的形象,通常跟家庭财富、光鲜形象联系在一起。比如有种叫超级布拉夫(Brough Superior)的摩托车,纯手工打造,素以“两轮劳斯莱斯”著称。在平民百姓一年赚三五百英镑可以养活自己的年代,这种车的价格超过一百镑,差不多已经可以买汽车了。它的著名的粉丝里,文有大文学家萧伯纳,武有一战传奇英雄T.E.劳伦斯。后者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头号间谍,几乎是单枪匹马改变了整个中东的格局。战后此人功成身退,隐居田园,前后一共购买了七辆布拉夫摩托车,并最终在驾驶自己的第七辆摩托车时死于车祸——当时,他定购的第八辆布拉夫已经在运货途中了。
阿拉伯的劳伦斯跟他心爱的布拉夫摩托车
看不出吧,大文豪萧伯纳也是摩托车粉丝
二战前的摩托车车主,看样子一点儿也不“非主流”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后世那种更为平民化的摩托潮流已经埋下了伏笔。一战后经过几年休养生息,欧洲的经济重上正规。工业大发展导致了城镇路网的建设,获得新工作的年轻人们开始有闲钱购置因战争结束而闲置的便宜摩托。驾驶摩托车,冒险、疯狂、驶向远方,发泄无处释放的青春与激情,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新嗜好。
看看老广告就知道,这种一百多镑的摩托车一般人真玩不起
1930年代,年轻人们开始热衷试驾摩托车去冒险
等到了二战结束,中产阶级的兴起催生了汽车时代的到来,而摩托工业的复兴,则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心爱机械玩具。以摩托文化的策源地英国为例。随着Norton Dominator、BSA Gold Star、Triumph Tiger 110、Velocette Venom……等等经典车型的涌现,骑行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伴随着枪炮声长大的一代人,对摩托车的接受度前所未有的高。他们喜欢把自己化身公路赛车手,拆掉车上繁复的挡泥板,换掉中庸的邮箱,让自己的摩托车更像是曼岛TT或者银石赛道上的赛车。而以电影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则从侧面推波助澜,“酷”的定义与摩托车骑行文化从未像这个时代一样重合。
1960年代的咖啡骑士们
最终,骑行文化找到了新的宣泄点:公路旁的咖啡馆。从1930年代起,随着公路的延伸,专门为司机们服务的给养地——咖啡馆、加油站、休息区——无处不在,如今,年轻的骑士们把那些咖啡馆视为新文化的社交中心,从一个咖啡馆飙车到一个预定地点再折返回来,成了他们消遣耍酷的固定活动。慢慢的,这种社交活动有了固定的规则:咖啡馆里的点唱机成为竞速计时器。出发时选一首流行的摇滚歌曲,投下硬币,结束前返回。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时速超过160公里每小时(100英里每小时,被称为“The Ton”),这些年轻人也因此得名“Ton-UpBoy”。这种游戏则被称作“Record Racing”,那些摩托车,当然就是Café Racer。像位于伦敦的咖啡馆“Ace Cafe London”,最终成为Café Racer文化的著名朝圣地。它从1938年一直营业到1969年歇业,1997年又重新开展,每天有大批粉丝前往探访。
咖啡骑士们的圣地,Ace Cafe London
作为一种半地下的文化,Café Racer有着自己的魅力,也需要参与者付出代价。就物质而言,Café Racer的粉丝热衷于改装自己的摩托车。长条玻璃纤维油箱、后掠(Swept-back)排气、短式分离A把、TT100邓禄普轮胎、大号汽化器、后置脚蹬、赛车座椅……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一辆足以让车迷骄傲的Café Racer座驾。更多的代价,则是肉体与精神的。宣泄速度的最终结果有时可能是生命——仅仅在1960年,Café Racer潮就造成了一万四千人的伤亡,普通民众对此啧有怨言。而随着时代的发现,后起的年轻人,又开始有了新的玩具,新的宣泄口,Café Racer的热潮,并没能维持太久。
1950年代后涌现的一批经典摩托车型
有趣的是,随着新世纪复古热的兴起,经典的Café Racer文化重新又被一些怀旧的人寻了回来。从Café Racer造型的原厂改装摩托车,到复刻版的流行服饰,再到重新开展的Ace Cafe London,作为骑行文化的一份子,这种潮流方式虽然已经与当年的鲜活不可同日而语,但其生命力,也并未完全散去。至于说到驱动两轮,投身于自由空气与速度狂飙中去,难道不是许多人始终向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