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谢老板电脑里看到这台机器时候,还开玩笑说这机器做出来,光是卖机器给其他品牌也足够喝一壶了,谁曾想,今天,它真要来了。

相信这几天已经有人在奔达的专利申请里看到这台车和机器了。没错,水平对置双缸的奔达,你也可以拥有了。

基本上,图片一打开,眼神就被锁定在明晃晃的水平对置双缸上。专利申请的名录上写着:BD250-3B。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聊聊奔达,和这台车。

很多车友喜欢在奔达的车型评论区调侃,说奔达的车,要颜值有颜值,要品质有颜值,要耐久有颜值。其实,颜值的背后,是专业,和从没停止过的,创新。

从V型双缸的300cc金吉拉引爆中国巡航车市场开始,奔达多年来的深厚累积逐一登场。





直列四缸的燎700唐刀700,V型四缸的黑旗500黑旗950,CVT的金吉拉350,可以说,奔达这几年的产品,简直就是中国摩托车领域的全新开创。

奔达,之所以从不在别人屁股后面跟风,正是由于奔达的话事人谢老板就是机械工业设计科班出身,这一点,是国内所有摩托车企业的老板们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也正因为领头人的专业,才塑造了奔达的产品,可以直击消费者审美眼光的原因。

2024年,奔达在巡航车领域,在上牌车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几乎40%,这种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是横扫了中国巡航车市场。但在奔达的心中,其实始终都有一个街车梦。

当年的阿修罗400,不但倾注了无数心血,而且成本投入巨大,由于已无力将设计完成的V2大排量引擎量产,只能把当时仅有的并列双缸400cc巡航车机器装配其中,使引擎和车架的兼容性一般,加上造型太过超前,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让当时的奔达很受伤。

而时至今日,在奔达已经具备足够实力量产多款新型引擎时候,面对这个街车梦,采取了略微折中的形式,依托着复古车的外观,以一台再次开创中国摩托车发动机制造领域创新的水平对置双缸引擎,强势袭来。




在战车我这种摩托老鸟眼里,市场上司空见惯的x型头灯,奔达全系巡航车都有的把端反光镜,与拿破仑450类似的前避震,与唐刀700类似的超粗主车架,这些看着挺帅的设计,其实都谈不上创新。


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台车的后摇臂,不但后摇臂的造型是全新的设计,在专利图上能看到,后摇臂固定点并非主车架,而是发动机后部。主车架虽然有向下延伸,但看起来固定点似乎是给那个斜置的多连杆后避震使用的。


以发动机本体后部作为后摇臂固定点的设计,量产车里,只在杜卡迪的车型上见过。得到更为紧凑的车身和更灵敏的路面反馈,由此带来极致运动性能。因此,这台BD250,跟雅马哈的xsr复古街车一样,都是披着复古外衣的运动机种。也因此可以得出奔达在未来复古街车领域的市场规划。

从机器前端的离合器拉线能看得出,这台水平对置双缸机器的设计,与BMW那台水平对置双缸结构相近,同样都是离合器压盘前置。


相信看到这里,一些车友已经发现了BD250这台引擎后部,有一块凸出的额外部分。这里连接着两处驱动过渡,之后才通过链条挂接后轮牙盘。

这个设计,是战车几年前见到那台水平对置引擎设计图时候没有的,而工厂对此有点含糊其辞,只表示有可能是混动。

那这个悬念就变得很宽泛了。内置电机驱动么?如果是类似雅马哈踏板车电混模式,在曲轴上短暂瞬间加力?但图片里看,驱动齿的位置偏低,好像不在曲轴水平线上。如果是像电摩那样外置单独电机进行辅助加力?那个外置部分又明显过小,很难容下一台电机安装所需要的空间。


从左面能看到三根粗大的管路向内延伸,它既可能是电缆线,但,它也可能是油管。1996年雅马哈的概念两驱ttr600,以油压驱动前轮,当时就已经单独榨出17匹的动力,甚至有说23匹的。即使到现在油驱技术没有任何进步,这最少十来匹马力,也是足够恐怖了。毕竟,一台主流双缸250cc国产跑车,也不过二十匹多一点的动力,两者叠加的话动力能达到近四十匹,要知道,川崎的四缸zx25r,一万八千转转速也才放出44匹马力。

就算退回到咱们最初级的猜想,即内置电机主轴短时加力的油电混动方式,电驱那种输出即是最大值特性,也足够让一台250cc机车挑战更大级别了。

所以,在奔达未正式公布BD250-3B的引擎数据和混动形式之前,最终答案,实在是令人兴奋且充满期待。

说实话,中国的摩托车消费者群体,还处在用户增长导致盲目选择初期阶段,由于缺乏对摩托车产品的经验,被各路网红们拐带着踩了不少坑,正可谓:扣扣搜搜的花了很多钱,小心翼翼的上了很多当。

但,再肥的韭菜,也经不住一茬茬的收割,当他们开始不再靠数据判断一台车好坏时候,当他们不再无脑的喊“接接接”或“到东北来试试”时候,这群消费者们,就会完成从消费者到爱好者的蜕变。

让自己的产品始终保持创新,才是在激烈竞争中留存的王道。当你的产品套娃般倾泻而出时候,那些靠消费迭代新品获得快感的用户,会越来越少,尤其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里,绝对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曝光率再高,终抵不过消费者有限的开支预算。当消费者们产生钱包被榨干后的空虚和颓废感时,市场反噬就会开始。再多的网红,也救不了品牌。

所以,战车之所以在当年那个所有媒体都在骂奔达是地平线时候就看好这个品牌,正是因为看到了奔达能在骂声中不屈不挠前行,在重重压力下依旧保持引领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始终默默为自己的未来市场做好技术积累。

中国摩托车行业其实也就板正发展了十来年,就被拷贝外观快速捞钱的邪门歪道拐带,动不动就靠纸上数据脚踢这个拳打那个,忽略了一台机车的引擎,才是真正灵魂所在。我们虽然还没到开创全新引擎的阶段,但致敬经典时候融入属于自己的新理念,才是夯实未来之路的基础。

奔达,没有大树可以倚靠,没有洋品牌为其背书,在中国摩托车市场这个特色的土壤里,独树一帜的茁壮成长,它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