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竞技运动的其中一个类别,借助于器械,在竞速方面、赛车运动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而近年来,透过近距离并持续观察中国的儿童赛车运动之发展过程,国内的儿童赛车,其基本意义也很简单:
1、赛车讲求速度,相对于其他休闲型的运动项目来说,赛车运动要求对规则有着极其严格的遵守、执行起来也非常严格(包括随时可能终止比赛)!这一点,对于平时在家里是 “ 小皇帝 ” 的新一代中国小孩子来说,赛车场是一个给他们/她们立规矩、并且必须严格遵守的地方。所遇到过的家长、大部分反映出来的,是小孩子进入赛车这个坑之后,过去很多莫名其妙的 “ 皇帝 ” 风范,明显地减弱了;
2、让小孩子能够用更直观的方式(能够直接感受到什么叫做失控、什么叫危险),去理解什么是规则、规则的意义和用途,是赛车运动能够为小孩子带来的重要意义之一。此举相信会有助于小孩子未来的不断成长;
3、在国内,每一位最后能够走进赛场、参加正式比赛的小车手,都经历过不同阶段的训练,而家长是这个刻苦训练过程的见证人,同时也是能为家长们创造更多为小孩子敢于面对挑战而自豪的方式;
4、进了赛场,小车手就要学会自己面对一切的突发事情,摔车了就要学会自己爬起来,点滴的经历都是一个磨练;
5、对于任何运动项目来说,能够实现锻炼身体、心智是其核心意义所在。当然,赛车运动实际上,所需要的体能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并非一般的市政公共公路上驾驶那样的轻松、舒适,以为赛车手不需要什么体能、那只是想象中的事情。关于这一话题,我们容后再聊一聊。
所有的运动项目要获得发展,基本途径也就只有一条:从小抓起。对于很多日常驾驶中所流传的什么满胎、什么磨膝,对于国内的小车手来说,只属于初级的入门动作 —— 即使是在雨天的湿地之下,满胎、磨膝以至是油门全开、跳跃、翘头等,都仅仅是基本的东西。
最近几年愈来愈多的小孩子参与到赛车运动中去,让赛车圈里的很多老一辈都感觉重燃了新的期待:这才是任何运动项目,其发展过程中的应有景象。
下图:2022 伟业达 GP 里的儿童赛道体验组比赛(资料图片)。
下图:2010 全国越野锦标赛福建站里的青少年组比赛(资料图片)。
我们曾遇到的有趣事情,是围观者对儿童赛车的疑惑:小孩子不到十八岁、没有驾照为何能开车?车子都没有牌照、交警不管?!这么危险、家长们脑袋有问题?!还有 “ 热心者 ” 嚷着要向交警举报 —— 这让我想到了仿佛看到了拳击比赛之后,就要马上去举报说发生了刑事案件、有人在斗殴的那个模样。
对于这些吃瓜疑惑,基本的答案是:
1、封闭场地内进行的竞技驾驶,与市政公共道路上驾驶,属于不同的管理范畴。从参与者到使用的器械/工具,其法律、规则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就像拳击/自由搏击场内的规则,有场内的裁判员 + 场边裁判团去执行那样,与日常生活里的法律条文,在大范围内、两者之间并不通用;
2、两轮类的赛车运动,其基本规则的制订是 FIM 国际摩联,而中汽摩联 CAMF 是 FIM 的指定会员单位(类似于国际足联与中国足协的关系),赛车运动的基本规则,依据 FIM 多年来不断积累、不断改进制订而成;
3、儿童赛车运动,在安全方面有很多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毋须与想象中的交通意外场景联系起来。当然,任何运动项目(是任何项目)都无法避免运动创伤,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奥运冠军、身上都带伤!除非仅仅就是为了走过场,体验一下、点到即止就算的形式。
4、以 FIM 去年开始举办的 FIM MiniGP World Series 迷你 GP 世界系列赛为例,160 cc 级别的参赛年龄限制为 10 - 14 岁。从去年的年度总决赛去看,能够参加最后决赛的小车手,没三、四年的持续锻炼,恐怕是无法成为参赛的一份子。这意味着,这些小车手们,必须最晚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要开始接受训练;
5、日常训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赛车运动的背后,究竟是否危险、有多危险,家长们要比只透过屏幕去想象事物、判断结果的围观者,清楚得多。
在成为正式的小车手之前,小孩子们首先需要在全副装备之下、以平行车/滑板车掌握最基本的技巧,经过了一定的课时之后,随后就是用低速车(限速大约是 15km/h)进行首次的正式机动驾驶。这一过程中,还可能需要一些辅助器械提供特定的驾驶状态模拟。
首次进入赛道练习之前,绕定圆、八字这些都是基本的训练科目。而在正式参赛之前,还有数不胜数的理论课,听教练们讲解规则、旗号等。家长们都全程在旁边陪伴着小车手,都深知自己的小孩在比赛之前,都经历过什么 ... ... ...
目前,国内主要的儿童赛车是两大规格:A 组(公开组)使用风冷、排气量 90 cc 以下的发动机,入门级的 B 组(公开组)使用风冷、排气量 57 cc 以下的发动机。
用于比赛的场地,其宽度普遍是 10 米左右(能够满足 250 cc - 300 cc 轻量级赛车的使用),对于全副装备之下的小车手来说,使用这样的低排量赛车,在这样的赛道条件之下,有着足够的宽度给小车手作出应变动作,而这一点、透过屏幕是看不出来的。实际上,小车手们只要有着稍多的训练,他们很快就会嫌 B 组的小赛车太慢!
参与赛车的过程中,摔车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小车手们都接受过基本的训练,摔车几乎是一个家常便饭般的事情,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摔了不知有多少遍了。只是到了正式比赛时候,摔车、撞车的场景,观众看起来倍感刺激罢了。摔车之后先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要么快速离开赛道,要么举手示意,这些都是基本的训练科目,且小车手们对此,都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运动安全肯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终点。除了小车手的训练之外,比赛场内还有着各种安全保障工作人员,从旗号手示意后车减速、到救援人员的瞬间抵达,整个现行的运作体系,都是日积月累、并不断改进而成 —— 这些都是包括家长们在内的,大家都能够看在眼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