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本地一个很有名气的俱乐部突然解散了,据说是因为当地的摩托商家给了俱乐部骨干一点好处,这几个骨干就成为义务的推销员,搞坏了俱乐部风气,俱乐部发起人觉得很大家玩车的纯粹性没有了,索性解散了俱乐部。
哎,又是这种事情,虽说见怪不怪,听了还是有点难过,难过的不是这个俱乐部散了,而是发起人被背叛了。
想来不长不短玩了10来年摩托车,参与和接触的摩友俱乐部也有几十个,网络上听说的知名俱乐部也不少,多少对这样一个圈子还算有些了解。
正应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经历一些摩友俱乐部的兴起、发展、鼎盛和衰落,有的时间长些,有的甚至短短一年就从红红火火到销声匿迹。
严格说,这里提到的摩友俱乐部算不上真正的俱乐部,也就是由微信、QQ建立起来的摩友交流群,起个名号,做些旗帜或者车标而已。正是这些不规范的摩友群,构成了摩友群体活动的大多数。
因为爱好玩摩托车,又因为相同的爱好,摩友们走到一起,聊天吹牛也罢、相约炸街也罢、一起摩旅也罢、切磋车技也罢,凭得是对摩托车最朴素和诚挚的热爱,建立一个群或者俱乐部的初衷也是希望这个对摩托车的热爱能够保持下去。
不论什么样的组织,都会有个生命周期,办企业的这么多,能办成百年老店的尚且不多,何况这些松散的、非正式的爱好者群体呢?缘起而聚,缘灭而散,来来往往,分分合合,着实再正常不过。
只是这相聚的理由简单,分开的原因却千差万别。有些抱以惋惜,比如发起人不想玩车了、比如俱乐部有摩友出了重大事故、比如禁摩了等等。
但是有些不仅不能同情,还要唾弃,那就是被商家的小恩小惠打垮的俱乐部。
能被商家盯上的俱乐部一定不是小俱乐部,必然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能形成这样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是简单的事情,一个有号召力和想法的发起人,一个愿意积极付出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管理要求,对于总体文化层次不高的摩托群里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应该好好珍惜和维护的。
然而在摩托商家眼里,这就是一块肥肉,是低成本的宣传载体,是可以利用的赚钱工具。套路一点都不复杂,请骨干吃饭、邀请试驾、送礼品、赞助俱乐部的活动、推销提成等。就是这么看似老套的套路,往往就能见效,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
可能很多人不信,难道摩友群就这么没原则、没立场、没层次,这么不堪一击。有这个疑问的,可能真的不太了解摩友圈。
首先,摩友俱乐部和摩托商家有着天然的联系,总有一部分摩友是在商家那里买车的,相熟或者关系还不错是很正常的,加上一些城市不是很大,很容易在一张关系网上;
其次,摩友圈的总体素质和经济水平不高,虽然都是喜欢摩托车,但是和所谓的高尚的骑士精神没啥关系,很多人就是唯利是图的普通人,只是在摩托精神的高大光环下,大家感觉不到罢了。只要商家有些小恩小惠,这些人才不会在乎什么骑士的圣洁。
但是也有少数摩友俱乐部不会受到商家的影响,这种俱乐部数量不多,主要是土豪云集的重机俱乐部,都会不差钱的主儿,这样的俱乐部规模不大。对于这样的俱乐部,商家不仅不会打主意,还会防着。
举个例子,有一个被商家控制的摩友俱乐部,群主啥的都是傀儡,这个俱乐部就不太欢迎玩大贸的车主,怕这些大贸车主在俱乐部里影响摩友的购车意向,影响自己的生意。
商家搞垮摩友俱乐部一般有两个结果:
一是俱乐部散伙,就像我开头说得那个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发起人直接解散的,有点悲壮的感觉,更多的是俱乐部变味之后,摩友感受不到玩车的那份真挚和热爱,对俱乐部失去了兴趣,这种俱乐部散了倒是好事情。
二是俱乐部依然红火,但其实已经死了。这个怎么理解呢?简单说俱乐部彻底变成了商家的敛财工具,俱乐部的骨干人员都成了商家的推销员,忽悠一些小白买车、换车拿提成,还有甚者帮着商家去攻击另外的商家。为了保持俱乐部的吸引力,这种俱乐部活动并不少,但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帮商家做宣传,吸引更多的人买车。这种到处散发着铜臭味和投机钻营,把摩托精神当幌子,欺骗摩友感情的俱乐部跟死了有什么两样?只会令人唾弃!
热爱摩托,是因为摩托能够给与一种自由逐风的感觉,忘却名利纷扰,享受自在。摩友聚在一起,是让这份热爱更持久更充满温度。
能够有这么一段跟利益没有任何瓜葛的轻松时光,难得,且行且珍惜,不要被几个铜板就毁了。
如果初心已死,散了就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