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疯传着一段话,内容大概是这样的:美国:爸爸我想骑车。去吧儿子,像海顿一样,当一头倔强的公牛!意大利:爸爸我想骑车。去吧孩子,像罗西一样做一个能在MOTOGP里超越杜汉的人。在中国:爸爸我想骑车骑骑骑骑你麻痹,整天玩不学习!滚去学习去!骑车有前途么!破摩托有什么好骑的!多做两道题都比骑车强!
前两句夸了夸外国父母的通情达理,最后一句感叹天朝孩子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想想我们成长的经历,和玩车时家里的种种阻碍,这段话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真是这样么?
不知道在别的兴趣爱好上不同国家的支持程度如何,但至少在摩托车上,上面那段话并不准确、
普通老外对孩子玩摩托车的态度最多是不干涉,支持是怎么都谈不上的。
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抗拒心理是人的天性,尤其是摩托车运动这种从远处看来非常危险的运动。会支持孩子去玩车的父母,自己多半骑车,或者对摩托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车迷带孩子骑车天经地义,全世界都这样,中国车迷也不例外,国内现在很多越野车手从自己孩子5、6岁就开始培养他们骑场地了。
拿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摩托车运动的父母和国外本身就是深度摩托车爱好者的父母比对孩子骑摩托车的支持,这牢骚真的是发得没有什么道理。
另一个让我担忧的问题是:中国新一代青春期的少年接触大排量摩托车过早。看过这样一条微博,一个15岁的孩子发帖问:要买第一辆大排了,到底是S1000RR好,还是1199S好。我们且不谈这个孩子的家境如何,15岁的孩子第一辆车就上顶级的公升级运动型摩托车,这样真的好么?这并不是个案,因为中国对摩托车的管理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很多车迷都是从高中开始接触摩托车的。年龄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摆在那里,飙车,非法改装,不穿装备,没有安全骑行的概念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长此以往,摩托车很难改变大众心中洪水猛兽的固有印象。
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而对孩子骑摩托车进行过度的限制,一方面还是因为不了解而对孩子骑摩托车完全不做限制。这样两种不正常的状态在现在的中国共同存在着,而能改变这种状态的只有我们这些车迷。
我们的父母太老,他们已经无力去了解摩托车文化;我们的政府太忙,摩托车还入不了他们的眼;只有从我们这一代喜爱摩托车的人做起,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不再重复自己当年想玩车而不可得的困窘,才是我们能为中国摩托车运动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什么才是最好的让我们的孩子接触摩托车的方法?
1从小带他骑车,几岁就可以骑那种50cc的越野小摩托,这样稍纵即逝的童年时光,我希望能在摩托车上和他一起度过,算作我的一点私心吧。
2在他18岁,拿到自己的驾照之前,他不会有任何机会骑摩托车上公路。让没有驾照的孩子上路,是对他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这个社会的不负责任。
3我不希望他成为海顿,成为罗西。我只要他享受骑行的乐趣就好。摩托车应该是他的一个爱好,而不是负担。当然,他如果真的喜欢赛车,我的经济状况也足以负担他赛车费用的话,那我一定会支持他的。
4只要骑车,就必须全身装备。
5他拿到驾照后的第一辆车是250cc左右的新手入门级车型,之前越野场地,或者赛道上的多年练习到公路上之后一切归零。小排量的车给孩子更大的容错率,哪天他要真是发疯拉到极速摔车,180千米/小时的生还率比300千米/小时的生还率还是要大些的。
6他永远没有机会骑我的摩托车,他成年之后我也不会再给他买任何一辆车。那台陪他上路的250cc入门级车型就是他玩车之路的起点,想换车?自己想办法卖掉老车,打工赚差价,再买下一辆自己想要的车。当然,除了钱之外,我会给他一切我能给予的支持:“孩子,你车要是出了什么问题,老爸是会帮你修的”。
摩托车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热爱着这个运动的人们,我们一直都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骑行装备,安全驾驶课程,法律法规管理)把这项运动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就像美国经典摩托车纪录片《为什么我们骑摩托车》里面说的那样:“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孩子去骑摩托车,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的骑行变得尽可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