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YAMAHA YZF-R车系20周年特辑R6/R7篇


上次有很多朋友说不知道R7是什么车,所以今天给大家搬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解的就是关于YAMAHA YZF-R7。



虽然R6只比R1稍微慢了一点就开始进行研发,但研发团队的心中非常忐忑不安。虽然YAMAHA非常期待打造出一台全新设计的600cc车款,但却有些问题让他们怎么样也开心不起来。


完全不希望被视为是YZF-R1的小弟车款

「老实说比较希望它(R6)不是R系列,而是作为THUNDERCAT的后继车款推出,因为我们一点都不希望它被当成是低阶版R1。」(竹内)


的确,如果是作为R系列的话,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看法。因此当时他们想的是,与其和其他厂牌的600cc相比,还比较希望能打造出一台能够打败R1的车款;也就是说,R6是把R1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正当R6的研发团队实际坐上R1后却发现它完全处在另一个世界,因为R1改变了超级运动车款的做法,所以想要超越它⋯应该非常困难,因此他们决定把重心彻底放在只有600cc车款才能做到的地方。


所以,R6的研发方向比想像中还要更加重视设计方面,而且设定成骑600cc出去的人每天都会进行「以兜风旅行为名的比赛」,由此可以看出R6非常讲究造型及速度。


为了打造出R1做不出来的造型,所以R6将设计的优先顺序排在前头,因此成功获得了完成度极高的造型,甚至在车架设计上也彻底展现出只有600cc才有办法达到的修长感,实现大腿、胸部以下都有办法完全贴合在车身上的骑乘感。


在欧洲地区的话,600cc可是能够将油门全开的排气量级距,但是实际上,因为交通环境本身的限制,因此最高时速设定在260km/h左右,至于最大马力就只能让它自生自灭了。


「虽然制作的人比较重视骑乘乐趣,但我比较在意的是每1000cc排气量要有200匹马力,因为我想要带给市场充满震撼的感觉。」 (三轮邦彦)


▲重视高转速型的并列4汽缸引擎,在当时的同排气量级距中绝无对手存在。


其他厂牌的600cc无法让骑士感受到12500rpm以上的世界、就连R1也办不到,因此R6在制造时就是以15000rpm为研发目标。举例来说,R6的引擎就像是阿尔卑斯山一样有山顶和山谷,让人可以在不同转速范围享受到截然不同的风貌。


至于在研发R6时,赛道骑乘占的比重大约3~4成,由于600cc和1000cc排气量车款的客群不同,所以就必须考虑到未来的使用状况,因此我们在R6身上装了许多R1所没有的东西。


▲虽然和YZF-R1非常相似,但车架感觉更有一体感,轴距为1380mm。


接下来聊一下R6的车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R6在车架上加入了独家的设计理念。虽然和环抱式车架DELTABOX II的名称相同,但R6使用的车架是调整了前管到摇臂轴心距离的进化版车架,而且还变得更加轻盈且修长。


「我们在设计时尽可能避免看到R1、也尽量不和R1的设计师交谈,这样才不会被R1的外型或设计概念所影响。」(狩野)


R6的研发团队非常自豪地认为从引擎与车身的配合程度来看,R6完全凌驾在R1之上,所以如果R1进行改款的话,说不定会改成这个样子?R1的设计理念进化之后就变成了R6。

R1与R6适合的骑乘情境大大不同

以欧洲地区为首的地方,基本上都认为「最好的超级运动车款就是600cc」,而将这点具体实现的车款就是R6,因为R6能够长时间奔驰在赛道上,不仅能进行大幅度转弯的不断进行倾斜入弯、回正出弯,同时也考虑到转弯倾斜时的操控安全性等,在马力输出特色上也极为讲究。


实际上,同时负责R1与R6骑乘测试的小岛也表示想要区分两台车其实非常困难,仅能透过排气量差异这个非常决定性的因素,才能将两台车顺利做出不同风格。


R1与R6的目标都是最强的超级运动车款,而各自的研发团队也毫不掩饰彼此间的敌对意识,并成功达成研发目标,因此不管哪一台都可以说是R车系的顶级车款,也都能感觉到同样的刺激感吧!


▲1999年式YZF-R6


▲1999年式YZF-R6


▲1999年式YZF-R6

投入YAMAHA全部技术,追求赛道骑乘表现的YZF-R7

虽然R1与R6一开始就打算列在R车系内,但R7却拥有完全不同的背景。


「毕竟750cc级距在欧洲市场有一定客群,如果R车系只有1000cc和600cc也好像有点空虚,所以⋯」(三轮邦彦)


由于750cc的车主大多都非常喜欢赛道骑乘,而且在摩托车骑士之间也比较有发言权,所以YAMAHA便打算制作R7。


但是,R7最想要达成的目标是YAMAHA技术的集大成以及能够成为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SBK)的基础车款,所以YAMAHA将「OW-08」的名称给了R7。


继R1与R6之后,YAMAHA再度著手研发全新设计的引擎与车身,尽管R车系的设计概念就是每台车都采用专属零件的绝对不容许任何妥协,但还是让人觉得非常佩服。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们就是以这样的信念开始进行研发。」(三轮邦彦)


R7的研发团队不只有一般的研发人员而已,还加入赛车部门的成员一起组成一个混合团队,并且还使用了原本只用在厂车上的名称「OW」,由此可以看出YAMAHA的干劲。


「R7的引擎远远看起来很像R1,但只要靠近一点就会发现它小很多,就连其他的引擎配置也都非常相像呢!」(岛本)


全高、宽度、长度都比R1小上一圈,而且成功轻量化的R7的引擎除了延续R车系共同的结构外,还投入了当时YAMAHA具备的顶尖技术,例如大量使用钛合金制零件、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的每个汽缸都采用2个喷油嘴等。


在车身方面,以YZR500的技术为基础研发而成的车架加上厂车摇臂、前后悬吊也都使用Ohlins的全可调避震器等,完全就是YAMAHA技术的集大成。


此外,虽然轮框和R1一样,但后轮宽度改为180mm的缩小了一个尺寸,这主要是为了让市售车确保链条与轮胎之间拥有一定的缝隙。


「实际要在比赛中使用时得换轮胎,所以也确保了缝隙要够大,万一如果真要比赛,就算把轮胎宽度换成190mm也不会出问题。」(三轮邦彦)


正因为这么讲究赛道骑乘,因此虽然同样是R车系,但R7明确地和R1与R6画出一条界线,让人想以四行程的YZR来譬喻;R7果然可以说是和最佳超级运动车款的R1与R6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实际比较YZF-R7与YZR500的话,会发现R7的车架与摇臂等基本结构和YZR500极为相似,虽然车头及车尾整流罩等外装配件都是R车系的风格,但比起超级运动车款来说,R7本身更给人一种真正厂车车款的感觉。


从它是YAMAHA技术集大成的限定车款这点来看,可以看出YAMAHA充分使用到了在厂车所培育的技术及制造原理。

您可能喜欢

哈罗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