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路王会带哈雷350一起玩吗?吐槽中国哈雷文化


前段时间钱江官宣将与哈雷戴维森合作推出一台350级别街车,并且将合资建厂,上了一把热搜,毕竟现在可是中美贸易战时期,哈雷这般操作可谓是让美国总统头皮发麻。



不过这时后台也有很多人留言说,看来这下883和street 750终于可以为自己正名了,为什么呢?


因为网络流传最早883刚进来的时候,部分哈雷车主觉得883排量太小了,觉得883不算哈雷,聚会不带883玩,而后street 750来了之后很自然地接过了小弟的头衔,成了车型鄙视链的最后一环,那么未来这台连标志性V缸发动机都没有的哈雷350或许会受到更多无情的嘲讽。


同样标着哈雷的LOGO,为什么883和street 750却因为价格和排量不被认同呢?买这两部车的人不算哈雷的爱好者吗?


按照价格区分车友圈,实在有些有些不太公道,但这样的现象又真实地存在于你我身边,这种畸形的现象必然受到大家吐槽。


或许这也算是不一样的中国哈雷文化的一个体现吧,而且这样的现象不止发生在哈雷身上。



不过不管部分大排量车主怎么想,现今的哈雷却不仅仅将自己局限于传统美式机车文化的传播者了,这两年又是搞电动两轮,又是涉足小排量,企业毕竟还是要发展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要想不掉队就必须有长远的目光。



什么是哈雷文化?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讲的:


对于大多数不懂摩托车的人来说,无论你放一台杜卡迪Panigale V4还是川崎H2,人们大多只会说“哇,跑车”


但是只要你放一台排气轰轰作响的太子车在他们面前,即便这台车只是一台力帆V16,不少人还是会惊叹“哇,哈雷”



这或许就是流行文化的力量,哈雷戴维森这个摩托车品牌自从1903诞生起已经历经了一个世纪之久,在这一个世纪中,它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萧条、罢工、买断和回购、国外竞争以及市场变幻的重重洗礼,但它经受住了所有考验,存活到了现在,成为了摩托车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点不得不令人佩服。



哈雷摩托车最开始在美国流行的原因,其实有一部分是因为那些退役的二战老兵把军用哈雷买回家自己改着来玩,作为自己出生入死手撕法西斯主义的纪念品自然要为其赋予更多独特的意义。


而作为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年轻一代又继承了老爹的家底,并且经历了嬉皮士的黄金年代,骑着哈雷摩托车历经公路文化的洗礼,自然深深地将这个品牌深深地刻在他们的文化记忆中。



因此你能看到美国人在电影漫画各种故事中为哈雷配上帅气不羁的男主,波浪金发小麦肤色的白人妹纸在66号公路上飞驰,并赋予其美国精神,自由奔放,狂野不羁的风格。



这倒不难令人理解,为什么很多非哈雷车主觉得国内的哈雷文化没那么接地气,因为我们国家除了西部,大部分道路都很难令人联系到一望无际的戈壁大直道,更别提历史中的嬉皮士精神了。



买一台哈雷值吗?




对于多数车友来说,仿佛约定俗成般地吐槽哈雷也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无论是高昂的售价,做工的精细度,大排量V缸引擎带来的震动噪音和高油耗,科技感,从这些方面来说似乎哈雷对比同价位其他品牌车型来说毫无性价比,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买哈雷的人,会考虑性价比吗?



换个角度而言,你觉得V缸引擎带来的轰鸣和震动或许会让你累的发麻,但对有些人来说马蹄音和发动机有节奏的颤动却是他们兴奋的源泉,这只关乎于个人的爱好罢了,很多骑摩托车的人本来就是为了寻找一份情感的因素,而并非迫不得已只有这种交通工具,因此在哈雷上谈性价比很像是个伪命题。



不一样中国的哈雷文化?




摩托车这个词这件东西本来也就是个舶来物,因此也没必要将哈雷这一个品牌区别对待,网上很多人觉得国内的哈雷车友在街上总是太招摇,无论是夸张的造型还是轰油带来的声浪,我觉得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这也是个人的自由。


当然客观来说,这也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哈雷车主,哈雷文化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其个性上,虽然你买了同样一台车,但可以通过官方无数的改装件使你的车更有个人特点,从这点来说,倒是可以无缝衔接复古车爱好者团体。



尽管网上许多人认为国内的哈雷等同于土炮代名词,我倒不这么想,说到底,这是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年代,骑着哈雷摩托车的大叔寻找心中的那份美国西部式万丈豪情和骑着GPR150的男孩幻想自己在开烈火战车并没有什么区别,满足自己的情怀罢了,至于中国的哈雷文化有什么不一样,我想大家心里都懂。


随着哈雷在小排量车型上的布局或许未来除了350还会有更多小排量哈雷车型的出现。


哈雷戴维森作为一个历史百年的个性摩托车品牌,在国内的话题度一直很高。但,被话题就一定是坏事吗?不一定吧。

您可能喜欢

哈罗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