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Yamaha 来说,本期的主题车型 FZX750 并不算是一款畅销的车型,因此产品的寿命周期较短,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只是,正是因为在日本本土市场没有多少人气,这款被称之为 “ VMAX 的弟弟 ” 的车型,才得以有更多的二手车,在那个年代里进入到国内。FZX750 的前身,是 1984 年九月在德国(当时是西德)科隆的 IFMA、这个当时全球最大的车展上首次亮相的 FZ750。厂方将这款 FZ750 定位为 Super Sport 超级运动类别(今天的 YZF-R1、R6 就是属于这一类别),是 Yamaha 当时 “ 汇聚了全部技术力量 ” 的旗舰级车型。而 FZ750 当时的很多技术特点,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也成为了 Yamaha 在不同级别跑车里的设计理念,直至初代的 1998 YZF-R1、仍可看到这些设计理念的影子。而这些特点主要如下:1、FZ750 最初的开发主题,是对 “ 人机一体化 ” 的彻底追求,Yamaha 将其命名为 Genesis 思想。其具体的实现方式,是 “ 人机一体感 ” 的发动机布局,从输出性能、操控性能、外部设计以至是声音等元素,去追求一个彻底的、能为骑士提供集感性、和谐于一体的体验作为目标;2、标志性的设计,是结合最新技术开发而成、全球第一个量产型直列四气缸、前倾达 45 度(垂直线与气缸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DOHC 每气缸五气阀的发动机。大角度的前倾、能够提供一个低重心的设计,而每气缸五气阀的设计,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动机的潜力,这是 Yamaha 为自己的这个选择所作的描述;3、在当时的总体技术条件(材料、生产工艺等)下,每气缸五气阀的好处显而易见:三个进气、两个排气,具有更大的进气面积、更轻的气阀重量并更容易采用锐角式气阀的布置,燃烧室可以作进一步紧凑的理想化设计,为更大的压缩比提供了基础的同时,还能兼顾峰值输出的性能和中、低转速的扭矩;4、厂方的内部测试结果,与每气缸四气阀相比,他们的每气缸五气阀,综合性能提高了大约 10%,而油耗则提高了 5%;5、大的气缸组前倾角,这一设计特点随后被延伸至 FZR250R、FZR400R/RR、FZR750、FZR1000,YZF600、YZF750R、YZF1000R,初期型的 YZF-R6 和 YZF-R1 也有着一个较大的气缸组前倾角;6、每气缸五气阀、被一直沿用至 2006 YZF-R1,整个时间跨度超过了二十年。
下图:1985 年正式上市发售的 FZ750(资料图片)。
除了日本本土市场,FZX750 同时在多个市场发售。欧洲版的名称是 FZX750 Fazer,发动机的最大马力输出提高至 94 匹,加装了尾部的乘客扶手、是与本土版在外部的重要差异。
为了能以更低的成本进入美国市场,FZX750 的美国版被修改为 FZX700 Fazer:发动机的缸径、行程被修改为 68 mm x 48 mm,排气量 698 cc,最大马力输出 85 匹。当时的美国法规,排气量在 700 cc 以下的摩托车进口、可享有零关税。而 FZX700 Fazer 只在 1986、1987 这两年向美国市场出口,此后也没再出现在市场上,被新的 XJ600、Fazer 600 系列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