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真的,有三个主要原因。1.这个原因很多我周围的朋友都不信,我说就是因为饺子厂不认真造车,对国产摩托车的整体发展是没有做出过什么正向贡献的。其实工程师们我认为问题都不是太大,谁不想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优秀的产品?坏就坏在管控上,这一点不想多说,懂的都懂。2.老天都在跟QJ过不去。

前期我一共测评过四台QJmotor的车,第二代赛600、赛400、赛350、闪300,这些都是写过详细测评的;其它的比如赛250 mini、逸550、小罐茶adv、鸿350我都骑过,这些车我完全没有想写的欲望。倒差不差,就是我写过测评的四台车,每一台在不长的测评过程中,都出过问题,都把我扔路上过。

3.定位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写车第一个要聊的就是车型定位。一台车的每一个特点都应该给这台车的定位服务,比如一台跑车,好歹你中高转运行品质好,悬架支撑性强,制动表现好,车架别晃对吧?我没有统计过,但是赛600和赛250这两个本应该是中小排量品牌标杆的产品,造成了啥样?


对于QJ来说,这一步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你再怎么自己贴金,你这个品牌在中大排市场最缺乏、最不重视的一点,拿到小排量市场来说就举步维艰。那就是品质。我当然经常看到有人说我的QJ骑了多久多久,从来没出过问题。


那既然品质无法保证,还有什么办法呢?中大排的老套路吧:1.我高配;2.我低价;3.我高配又低价,且就是差你那么一点点,反正纸面是肯定不能输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主角-鸿125。

整体外观
其实鸿125这个黑色还不明显,那个白加蓝的配色,简直跟本田NX125太像了。要论纯原创度,市面上主流设计还只有雅马哈本田大阳还行,这一点我也不好评价,我只能说鸿125的外观不会让人反感。
做工方面,跟漆水表现一样,整体表现我认为至少是远比济南轻骑铃木强,当然跟豪爵这种超一线还是没得比。

反正在这个价位来说,它的外观细节算得上是不拉胯的。有一些小细节,鸿125反而做得比一些一线125踏板要好。比如,同样它有双前挡泥,虽然不像AFR那样完全被封住了,但是比UY那种完全不封要好得多。




储物空间
既然是125小踏板,目标消费人群可是要求最苛刻的,大家需要震动小、动力强、省油、安全、能装、不坏,车还不能贵。首先,在能装这一点,储物空间肯定是大家关心的。鸿125的座桶空间肯定不能算大,还是以我家人这个M码3/4盔为例,朝前能够刚刚好放下,朝后需要把镜片打开才能放下。
但是,储物盒深度比较有限,并且两侧容积比它仿的UY要小了不少。

平踏位置,由于主车架是高仿UY,所以这个位置的距离跟UY是完全相同的,最窄处是25cm。

敢情这意思重刹的时候希望车友都用脚尖去扎车身吗?

欧洲车:没关系,骑我的驾驶者都用手撑车把就足够了。
座椅及座高
说实话,鸿125座椅还算是比较软的,车座分界线处有一个很小的凸起作为支撑。



手把及按键
我不能说鸿125的手把和按键跟济南轻骑铃木UY一模一样,但是除了自动启停开关键,我无论是布局还是质感来说,我都没感受出来有啥区别。

必须要说一下,车头上面这两个装饰件完全是反人类设计,想要调后视镜撑杆的角度,大家试试吧。

仪表
鸿125的仪表我是特别的不满意。当然,我不是因为不是全彩液晶仪表不满意,而同样是最基本的功能性。好歹,你得让我看清楚仪表信息吧?
就在这个光线环境下,我在没有开启鸿125大灯的情况下,除了凑近完全正对仪表,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


动力表现
相比于静态,我认为鸿125的大招主要还是放在了动态环节。照例先报下参数:发动机号称是自研发动机,硬件主体也就是之前TAN125的那台单缸风冷发动机,在7000转的时候可爆发出最大马力9.7匹,6000转达到最大扭矩10牛米。大家一般看到的水文就开始吹了:跟铃木UY发动机数据完全一致,动力表现都是同级别最好的。

这一点是鸿125唯一好过它们的部分。点火以后,发动机声音比较杂,无论在怠速时还是骑行时都是这样,发动机和排气声整体声浪比较大。之前我测评五羊本田NCR的时候就说那台车的发动机动静在骑行起来的时候可真的是不小,鸿125和它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怠速的情况下抖动可以说非常明显了,可能主流小踏板也就建设雅马哈敢与之一战了。请注意我不光在起大撑的时候抖,即使坐上车以后震动也是偏大的。

3500转离合完全结合车辆获得动力,这一下子如果大家油门拧快了可能吓你一跳。一直到5000转鸿125动力表现都是很窜的,这感觉就有点像开阀了一样。我还心想这动力表现必须要好评啊!但是,为什么一到5000转,转速就不提升了?速度要靠悠?

虽然小踏板我们不关心极速,但是一台125是如何做到低扭表现和高转表现都很差的?可用转速就只有3500-5000转,这是什么个调校逻辑?启停3秒准时启动,这一点还比较好评;同时鸿125带边撑熄火,好评。但是,为什么UY边撑不好踢的问题鸿125也继承了?

操控性
QJ一贯的策略就是市面上某个级别某台车卖得好,管它实际上好还是不好,仿就完事。金吉拉不就是这样?当时我写闪300测评的标题还是“晋‘吉’的美巡”,就是比喻闪300就是金吉拉的换壳升级版,优点缺点全给继承了,但是貌似又有一点点改进,总之是不可能承认高仿的。

殊不知,UY的产品力早已对不起它前期积累下的口碑了,所以事实就是,鸿125仿了个错误的对手。车架是UY的大短板,居然鸿125也给抄过来了。

但是有一点鸿125表现还不错,车把没有UY那么晃。

制动表现
来了,我知道大家最想看的是这个。这也是QJ的惯用套路:配置比你高。但是,虽然我知道越来越多的车友已经开始明白“有不等于好用”这个概念,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是只喜欢听没意义的“我觉得”和念配置的。
还真有人要信。鸿125的ABS+TCS就再次印证了这一点。首先,瑞立的这套ABS+TCS单独的对外成本也就不到700块钱,商家进货价算450我算说多了吧?

所以你觉得销售希望你买CBS版还是ABS版?


那么这种机械式TC有没有什么缺点呢?当然有缺点,最大的问题我认为就在于高速骑行过程中,无论看起来再好的铺装道路,始终都会有颠簸,速度足够快的时候,瞬间的腾空造成前后轮形成转速差,这时候你会明显感受到发动机出力被限制和切断,驾驶感是极其的不线性,甚至还会发生危险。

对于大多数车友来说,我最多只能说这种TC有跟没有都行。没办法,我已经尽量照顾情绪了。


这是初衷。鸿125这套瑞立的ABS,明显就感觉没有经过走心的调校和车型匹配。我反反复复试了很多次,我描述一下:前刹大概在我感觉捏出80%制动力的时候,这时制动力还远没到轮胎的抱死阈值,ABS泵马上就开始介入了。
首先ABS泵这动静可真不小,我身边有人大声在招呼狗我都能听到ABS泵作动的声音。
启动以后,前刹马上就被回了一点,大概被顶到了70%-75%之间,我就捏不动了。这时候确实没有抱死,但是制动效果明显是被卸了力了,所呈现出的制动力明显低于我对这套卡钳和轮胎的心理预期的。后ABS很容易介入,这很正常,所有的车都是这样。

一句话总结:“有不等于好用”,就是这个意思。为了配置而配置,这是一个态度问题。真正的ABS匹配是个专车定制、耗时费劲还不容易被人看出来的营生,这种事对于QJ来说肯定是不愿意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不建议大家去什么所谓改装店路边摊“加装ABS”。

总结
鸿125依然没有脱离QJ以往的造车理念。某个级别,哪个车卖得好,不管这台车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好,就他了!不过国内品牌有个大问题,绝大多数的头部热门车,产品力都相当一般甚至是极其糟糕。那QJ不管,还是抄,但是又没全抄,所以你还拿它没办法,反正按充值媒体的话说就是我们在XX产品的基础上针对XXX进行了升级和改进。呵呵。简单说说优缺点吧。优点:1.虽然ABS+TCS不好用,但是客观上它也让其它那些固化已久的品牌提升了进步的动力,这对我们消费者而言绝对是好事。
3.储物空间属于中上水平算一个吧,带边撑熄火算一个。槽点:1.动力和传动调校怪异,我印象里还没见过哪个125踏板低扭和高转表现都差,只有3500-5000转可用,你可别跟我说有什么转速保护~2.仪表完全看不清。

4.发动机运行品质一般,震动控制一般,静音控制一般。5.没有打火棍。
购买建议
如果鸿125的CBS版只要9299,那么如果痴迷QJ品牌,喜欢这个外观,非这个车不买的话,我强烈建议大家买CBS版。
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鸿125能不能在豪爵+三合资压倒性优势前杀出一条血路呢?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