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70年代本田黑科技神车nr500


1977年,motogp的赛场依旧精彩和激烈,暂别十年之久的两轮之王——本田宣布重回赛场,并放话要重夺冠军,续写以往的辉煌。本田部门制定了3个目标:1比赛以推动和验证新的技术,2,通过研发赛车来培养专业技术的核心人员,3,参赛3年内夺得冠军。本田的能力,别的厂商都有目共睹,但能否如愿,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本田当时拿出了1.5亿美金的预算资金,相当于现在的2架f22猛禽战斗机,或者20台m1a1坦克的价值。本田这次是下了本,足见他们对这次回归赛场的重视程度。这次的研发总负责人是 车坛泰斗 入交昭一郎,其毕业于东京大学航空专业,26岁时就主持设计了本田f1方程式赛车v12发动机——ra273,拥有丰富的发动机设计开发经验和理论知识以及非凡的创造力。新团队最终将新赛车命名作nr500,意思就是——新型赛车500。

但是,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500级别赛车主流发动机都是2冲发动机,要想超越,就必须使用高效率的发动机,最终本田团队把目光锁定在充气效率高,油耗低,燃烧效率高,排放更加环保,使用寿命更长的4冲程发动机上,但其他竞争对手发动机马力输出110p马力的转数达到了1万转,4冲程的发动机就要达到2万转才能抗衡。

为了能够实现目标,本田团队设计并造出了前所未见的椭圆气缸发动机,没错,椭圆气缸。由于当时比赛条例规定气缸书不得超过4缸,所以本田才大胆的做出这个方案,设计团队非常有创造性的将v8发动机相邻的两个活塞合并成一个,至此,椭圆活塞发动机诞生了。椭圆活塞发动机这种冠绝的设计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从零到有,仅仅半年,本田团队就为活塞配上了8个气门。

原型机经过测试效果不是很理想,当转速超过1万转的时候,发动机的状态就开始变差,后来研发团队不断改进,最终将发动机调整到了理想的状态。

1979年4月,第一台500cc排量的4缸原型机完成,但是马力只能输出到90p,为了强化发动机,团队专门开发了高强度的新金属材料,以降低曲轴的震颤,疯狂的0度曲轴,就是为了同样激进的点火顺序。而后所有偏执的改进,都是为了创造这台疯狂的发动机。

发动机渐渐开发完成,赛车车架也在研发中,由于赛车相当于装的是v8发动机,其宽度比较宽,而且为了减轻重量,提高圈速,设计师将车架重量减轻到4分之1,而且要求强度增强一倍,因此他们使用了承载式结构。本田朝霞研究所中的专家神谷忠开发出了 虾壳 式车架,其原理就是一层薄薄的外壳包裹住发动机,使发动机担当车架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减轻重量,提高强度的目的。


外壳和发动机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最后,nr500的车架仅仅重约5公斤,其壳体厚度只有1mm。这项技术最后在21世纪被川崎采用,使用在超跑zx 12r上,并叫做 单体梁车架。

设计师为nr500提供了16寸的轮圈,用以降低重心,这样可以降低风阻顺带减轻重量,最后演变成了16.5寸轮圈,日后也成了motogp的标准。

1979年8月,motogp英国银石站,nr500来到了赛场。它一出现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英国bbc电视台专门来拍摄该车,围着赛车拍了好几圈。本田更是从日本空运了2万多分配件,以作保障。事与愿违,nr500运气不好,比赛中爆缸,后来在法国站也出现爆缸,,最后只得无奈退赛。第一次完赛已经到了1980年的意大利站。

在当时那个2冲横行的年代,4冲发动机的重量始终是个巨大的拖累。2冲发动机的对手也在不断进步,本田始终落在他们后面。

1980年末,nr500不断改进最终接近设计目标,19000转马力达到120p,第二年,19500转时马力达到130p,这表示发动机满转下能够达到160p,第一次超过了rg500,yzr500等2冲发动机,这次终于有资格搏一搏了。

本田管理层最终将nr500带回到日本参加比赛,暂时离开了motogp,为的是方便在日本调试。而且还使用了传统车架。1981年6月,日本铃鹿锦标赛,nr500发挥出了应有的能力,赛车手 木山贤悟驾驶该车跑到第23圈的时候获得了领先,并最终夺冠,这是nr500项目启动3年之后的第一次胜利。而后在7月份的motogp美国拉古纳西卡,菲迪,斯宾塞又驾驶nr500夺得了冠军。

本田最终实现了3年夺冠的目标。

您可能喜欢

哈罗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