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俗称挎子,被誉为“机动骡子”,在二战时最为兴盛。当年在中国也曾经是军队和警察的最爱,蜂蜜三十多年,为什么现在被淘汰了?
其实也说不上什么最爱,因为当年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没得选择而已,同时期里在部队里面有得开北京212吉普,谁还会去抢750边三轮?小编曾在一家旅游单位工作过,单位里有个游船队,船队经常要急吼吼跑外面买配件什么的,就给配了台长江750,是警用退役下来边三轮跨子,还能用。
还别说,这台长江750只要停在检票厅边上,只要有外国游客,就一定会围观一番,拼命拍照录像。其实就在在当时,上班的同事里已经有开私家车的了,或者就算开摩托,什么野狼,春兰豹,大黑鲨,也都比那部750精致太多,这么说吧,那部长江750,发动机上的铝合金散热片,有相当明显的沙眼、疙瘩串,边棱上有烧缺掉点的,有稍多出来点的,好几个地方形成锯齿边,那个铸造精度,放到做铸铁锅的乡下作坊里去,生意都别想好。可是在八十年代以前,我们国家道路情况也很差,交通工具更是极度短缺,一汽那种造了几十年,都没想过要变一下的老解放卡车,独霸市场三十年,居然都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普通人,一般单位,能有机会配上摩托车,边三轮,已经觉得很拉风了。
记得小时候所在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城,家里住城建大院,这已经算一个很重要的民政单位了,大概就是八三还是八四年,这单位才第一次买车,第一辆车竟然是松花江正三轮,也就是通常说的三蹦子!那几年还在跟越南打仗,我们那城里的驻军回来,据说缴获了一批越军的苏联摩托,就把自己的国产摩托淘汰一批到地方上,主要就是给公安用,但是邮电局也分到好几辆,方便他们到乡镇送信,最拉风的是城里有三家电影院,居然给跑片员也配了一辆,军绿色的幸福250摩托,还得给他配件军大衣,一个潜水镜似的防风眼镜。现在想想土的一逼,但那时,这家伙真的是我们城里最拉轰的人。
三轮摩托号称步兵的“机动骡子”,在物资比较匮乏、生产力不先进的二战时期,以及我国的建国初期、乃至到80、90年代,依然是军队、警察等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终究抵挡不住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最终还是被历史所淘汰。
中国在八--九十年代生产750系列摩托车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厂家多达17个,型号多达84种:
1.长江750系列;
2.红光750系列;
3.长洪750系列;
4.战友750系列;
5.凌云750系列;
6.云摩750系;
7.春燕750系列;
8.井冈山750系列;
9.兰州750系列;
10.洪都750系列;
11.杨子江750系列;
12.南方750……
这些摩托车当时大部分被用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
750系列三轮摩托车,是中国转让前苏联技术,模仿前苏联M72车型,而它的真正原型是德国宝马R71型,二战时用车。采用水平对置双缸,侧置气门,白金触点加双头高压包点火器,联动双化油器供油,4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变速器,干式离合器,轴传动输出,车轮早期的用是幅条式,后来是钢板铸压式,再后来是铝合金铸压式。750系列摩托车特点是:粗犷,马力大,操作起来需要一定技巧,笨重,油耗高,后期维护频繁。
中国现在为什么把它们逐步淘汰呢?原因主要是:第一,不适合中国国情,作为公务用车,刮风下雨很不方便,没有汽车适用;地儿,技术落后,不值得再推广;第三,舒适性差,操纵吃力,笨重;第四,油耗高,记忆中,两缸的发动机油耗跟4缸的面包车差不多,当时老百姓称它们为油老虎;第五,后期毛病不断,维护频繁。
当然民间爱好者,有的还在不断地追捧,痴迷。以至于旧的不能再旧的三轮摩托,世面上也要两三万,成色好的,卖到七八万,可能是一种情怀吧。
无论是警车、军车,他们的实用性都远远超越警用三轮摩托,至少装载4~5个人,而三轮摩托最多也就3个人。再加上一些专业化的设备,警察、军人都需要与时俱进。
再来看警用摩托,各大品牌的警用摩托,先进、威武自然不言而喻,而警察、军人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捉襟见肘,只需要多配几台摩托车就可以满足出警、巡逻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警用电瓶车都用上了。
这也充分说明,三轮摩托车被淘汰,是科技、时代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