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当属于1869年由法国人皮埃尔·未肖制造出来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两轮摩托车。 1894年,由赫德卜拉特和乌甫苗拉研制成了排量为1488 ml、水冷式、双缸水平并列的四冲程汽油机,功率为1.84 kW,很快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世界上最早批量生产的摩托车。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世界摩托车工业掘起的时期。三轮摩托车诞生。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一种边车以活动关节结构与主车相接的方式,可使摩托车车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转弯时可以向内侧倾斜。1939年,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以边车作驱动轮的边三轮摩托车,自此之后,各种名牌三轮摩托车都纷纷采用这种先进的结构形式。
▲一战的摩托军
三轮摩托车于1910年开始发展,边车最初使用的是柳条,以后出现了更为结实的钢皮或铝皮车斗。1911年,瓦特孙安制成了V型双斗式摩托车,该车边斗很奇特,且平衡性非常好,铝制边斗采用板簧悬挂式结构,获得后人的好评。
现在称的“挎子”,一般是指国产长江750,即排量750cc的边三轮摩托车。由于该车外形是一辆摩托单车外挎一个边斗,一般人叫边三轮摩托车,只有北京人才管它叫“挎子”。不过现在很多喜欢这种类摩托车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向京城说法靠拢,“挎子”、“挎子”地叫,显着一份与众不同的亲切感。
▲ 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军用三轮摩托车——长江750
别看 “侉子”这个名字充满了小混混气质,人家可是拥有着尊贵血统的交通工具。它的前身是二战时德国生产的BMW-R71三轮摩托车,曾随德军横跨整个欧洲大陆。这个从二战时兴起的大家伙如今在男人中成为了一种时尚,他们陶醉于侉子那股子经过战争磨砺的野性,充满雄性的味道,这让他们热血沸腾。
真正的偏三轮的集大成者,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希特勒的复兴计划,早在闪电战开始之前,德国就已经采用了比其它任何国家军队都多的摩托单车和挎斗摩托车。
1935年德国陆军就成立了成立军用摩托车部队(Kradschützentruppe),1937年11月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 OKH(Oberkommando Heer)要求宝马(BMW)和尊代普(Zundapp)二厂为军队研制专用挎斗摩托。宝马推出了自己的产品BMWR75。和其他军用车辆相比,摩托车重量轻速度快,能适应崎岖的地形,主要被用来执行侦察任务。摩托车在联络和侦察中被广泛使用,德军所有的坦克师都配备有摩托兵单位。特别是德军空降部队,更是将摩托车作为重要代步工具,为他们伞降后的快速机动提供了便利。
▲一战英军的摩托部队
▲一战时候的“三蹦子”
▲法国胡蜂小踏板
这种摩托车,不是某人的恶搞照片,它是真实存在的,看这优美的曲线和75毫米大炮管子,出自浪漫的法国人之手,它就是地球上最有腔调的军用踏板摩托车--胡蜂/伟士150。
▲开炮的时候要从车上卸下来按装三脚架才能发射
▲R75,配有专用风衣风镜和排气供暖系统
▲Sdkfz2型半履带摩托
▲半履带摩托
▲三菱马自达联合出产的三轮摩托车
▲神剧和真实历史对比,边斗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日军履带式拖拽消毒车
▲日军三轮摩托车
▲法国驻外机场上兴达牌摩托三轮
另一个三蹦子制造大国,苏联。最让人熟悉的,非乌拉尔莫属。
乌拉尔的故事始于1939年,在前苏联卷入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未雨绸缪紧急部署军方做好作战准备。特别是保护本土安全的陆军,要负责狙击德国装甲部队、地面部队以及特种部队。由于此前已经见识到德军“闪电战”的威力,前苏联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军队机动能力迫在眉睫。毫无疑问乌拉尔是为战场而生的斗士,而它却不会因战争的结束而消亡,俄国陆军部队至今还在使用。乌拉尔的机械工程师一直不断改进、升级和版本细化,在生产至今的70多年里共计生产了330多万台。乌拉尔凭借世界一流的质量和一贯的古典风格,享有“现代古典艺术”的美誉。并且受到全世界众多摩托车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
▲苏联摩托部队看起来火力十足
1955年苏联摩托车更新换代,又将他们认为过时的军用M72挎斗摩托的技术和工艺转让给中国,1957年12月24日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试制成功,次年批量装备解放军,并命名为长江750。宝马R71真正辉煌的时期即将到来!
▲1957年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试制成功长江750
▲三蹦子警车
▲三蹦子警车
现代三蹦子,已经完全跳开了以前的边斗车这一简单的模式,更多设计迥异的三蹦子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比如前面提到的哈雷三轮,采用的就是前单轮后双轮的设计,带给玩家稳定的行驶体验。与之相反的,还有倒三轮,目前日系摩托中,有几款倒三轮非常漂亮。
还有走豪华路线的庞巴迪、Aeon、ADIVA、PIAGGIO等品牌。
▲哈雷三轮配普京大帝,酷不酷?
▲三轮两人世界摩托车大奖赛
还有最近受到极大关注的奢华级三轮中重机,BRP Can-Am。BRP 1937年发迹于加拿大,初期以雪地车为主,起初Cam-am产品多为ATV全地形车为主,直到2007年时BRP发表了第一款三轮机车Spyder,与传统倾向重机的三轮车款不同,Cam-am定位在重机与跑车之间,说著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语言,而跳脱式的设计、霸气的外型与强劲的性能也让这台车在当时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在Spyder RT Limited身上看不到一丝轻率,大面积的钣件上简单的几道折线勾勒出深邃的造型,高亮度的鱼眼大灯分列车身两侧,顺著折线后掠延伸,宛若两柄匕首,两旁外露的前轮存在感强烈,粗壮的悬吊连杆搭配上低扁平比跑胎,在沉稳的气质中飘出了一丝杀气,但当视线向上游走,紧绷的战斗感也越来越稀薄,取而代之的是豪华与尊荣,大面积的风镜、宽大的座垫、丰富的影音享受以及夸张的置物空间,Spyder RT就像台敞篷豪华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