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骑摩托车环球旅行?
这于我而言,曾是一个拧起油门时无比清楚,下了车就立马卡壳的问题。
昨天,当我正顶雨骑在连接瑞典东、西两个最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时,对向车道突然有个摩友扬起手臂冲我招手,那架势我都怕风把他的胳膊当成升起的船帆。
这在北欧非常不多见。因为北欧国家连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内向的国家,即使摩友之间相互招手是世界范围内的骑行文化,但偏偏在北欧,如果你不先招手,他们会侧着脑袋完全犹豫在招手和不招手之间就飞一样的骑过去了。
我很开心的也冲他招了一下手,心里想着越往南走遇见的人果然会越热情和开朗。
又骑过一个阴雨团,突然听见比雷声还大的排气声,卷着风自后面驶来。我还没来得及从反光镜看,那辆摩托车已经贴到我旁边了,并在那一瞬间摁了下喇叭。
这在国内很正常,但在几乎听不见车喇叭声的国外,还以为自己哪里出错了。前几天不小心手滑碰到了喇叭,尖锐的声音先把自己吓了一跳,然后就心虚的环顾四周有没有其他车辆,生怕不小心令别人感觉被骂了。
我想要么是大城市的人变开朗了,要么是个情绪激动想要认识我的人。
当他骑到我前面突然减速时……我内心呵呵一笑,果不其然的是想搭讪啊。
在国外你首先关注的不会是摩托车型号,而是车牌,此刻最想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人——这有助于猜测头盔下的那张脸会不会很帅。
在看到车牌以后,这内心的呵呵一笑,瞬间就爆发成了大笑。我觉得按剧情发展本该是泪流满面,但事实上,我喝着100迈的风大笑,并使劲看着前面摩托车的反光镜,想知道他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大笑。
我冲他连摁了俩下喇叭。
(摁一声我真怕他在大笑而听不见)
他的车牌是:宁C9999。
其实摩托圈子本来就说大不大的,每年往国外骑的又撑死几十号人,还几乎都在夏天出发,所以互相全是认识(车)的。
他才出发时我俩就约过,没见成;路上又约,时间又没对上。但今天却相向而行!他立马掉头以160的速度狂碾我!追出来几十公里!
得亏他是排量1200的车,也得亏我的「粉耳朵头盔」即醒目又不多见……
我觉得他比我让人佩服的多。
我以为他是摩托车的狂热爱好者,或旅行的狂热爱好者,但居然都不是!他去年才买了摩托车跑了西藏,今年就直接奔欧洲,先前从没这么疯狂过。
他同我讲:出来才发现,这没有什么值得被佩服的,有时间有钱就行了啊,也就是比其它交通工具累一点。我看着他完全讲着中文去买东西,想象这个大哥就这么跑了一路,也倒应了他那句:有时间有钱谁都能跑!
我特别反感成功学和各种鸡汤的原因就在这里,他这句看起来非常合理的话真的屁用没有,虽然他确实是这样跑完的。
我们打算做一件事的时候,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我们拥有的「钱」和「时间」,而是我们需要放弃的「钱」和「时间」以及其它。
他年近四十,一家老小,临走母亲都抹眼泪;虽说生意是淡季,可淡季彻底放下也不容易;少了喝酒应酬,一路瘦了20斤。说买就买的骑了摩托车,先去西藏又去欧洲——他不是一个年轻人,又是一个对于风险本该有较高敏感度的生意人,却能很快的尝试新事物和探索完全不同的生活,且不做详细攻略又不会语言,这是完全冒风险的。
他放弃了淡季的生意,舒适安逸的家,以及父母家人孩子,踏上冒险。这在我一个90后看来都是不合逻辑的。越不符合逻辑的事情越让人佩服。
前几天问一个博士毕业后留在北欧工作的中国人,是不是有高福利做保障,可以过和北京不同的生活了,可以变得像北欧人一样慵懒且安逸?他说怎么可能,北京的房价那么高,想回来上个幼儿园都十几万的花费,所以他同时在深圳创着业。
我听着心里都是一咯噔,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经济自由对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有的人梦想着脖子上套个大饼天天能吃饱,有的人天天住在50层以上的酒店俯视整个城市的灯红酒绿仍然觉得自己穷,是打心眼里觉得穷到想跳楼那种穷。
所以,即使那大哥说是生意的淡季,我也仍然佩服他。因为很多人的生意,不分淡季,毕竟淡季也有生意。
我问他为什么摩旅时,我其实非常好奇这个看起来在酒桌上能吹牛逼到爆炸的大哥,会给我怎样的答案。而他只是非常简单的说,突然就有了这个念头。
这个答案和我内心的一样,他活得非常真实,比我真实。
我经常被问到为什么摩托车旅行?
人们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去猜测对方,且先入为主的对自己的猜测深信不疑——因此为了避免对方听到一半就挑起眉毛,我更愿意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我不喜欢之前的工作/我想趁年轻看看这个世界/我认为这种旅行方式更有趣也更省钱。
这是很合理的解释。
而认为这个解释很合理的人,都不可能放下工作,更不能骑摩托车穿越亚欧大陆。但为了配合他们,我一直在说假话。
最真实的答案莫过于:真的不为什么,突然就有了这个念头。非要说原因的话,呵呵,我的血液里可能有一半是机油吧。
有人可能仍旧不能理解这种感觉。
最好的一种解释莫过于套上爱情,当你爱上某个人的时候,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爱呢?我们总会被另一半问的这个问题逼得绞尽脑汁,编出很多理由,而不敢直说「不为什么」。
当钱出现以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被标了「价格」,突然之间好像世界万物都有了「价值」,人也分成了「三六九等」,所有事情都该被「计算」的更有「意义」。
我们活在一个被目标结果导向的功利社会,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人做「不为什么」的事情,反而会主观的认为这个人有所隐瞒,而去怀疑他的动机。
倘若你做了一件真的「不为什么」的事情,那你一定被认为是个消极度日的蠢货,或被认为脑袋有病。
所以当大哥喝着茶,想都不想的跟我说「不为什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人活得很值得佩服。他不仅能真正的「不为什么」而活,而且又能直白的说一句「不为什么」,不像我还要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琢磨半天。
我们骑摩托车出发的第一天,真的「不为什么」,可能后来多了写文章、看世界、吃美食、学英语、吹牛逼、发朋友圈、变得更有勇气等等;
就像我喜欢你的第一天,其实完全不知道你器大活好,更不知道你烧的一手好菜,那些价值只是让我决定更加喜欢你,而回过头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会是你。
总有鸡汤不断的重复「摩旅的意义」、「旅行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如果我写鸡汤,我一定掀翻这些狗屁意义。
我曾为了中考而去学围棋,很努力的升段打比赛,但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围棋的意义在它本身,正如摩托车,正如旅行。
对于「意义」的思考反而会限制事物带给我们的更多思考,如果你能享受一件事情的过程,它的意义是不请自来的。
如果不是为了成绩而读书、如果不是为了热门而选专业、如果不是为了挣钱而工作、如果不是为了利益而交朋友、如果不是为了瘦身而练瑜伽、如果不是为了虚荣而穿名牌、如果不是为了耍酷而骑摩托、如果不是为了交公粮而啪啪啪……可能生活会有更多的意义吧?
很多人建议我把这一年摩旅的4万多公里写成书,相比我更想写一本《十万个不为什么》。
正是那些「不为什么」的选择,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而很多准确知道为什么的事情,正因为迎合了主流的标准,才让很多人成为没有表情的社会人。
我知道,看完这篇文章的每个人,大多已都经历过家庭、生活、工作、感情中的一些黑暗、复杂、痛苦、背叛,但希望我们到死都能守护住自己的本心。长大的过程让我们学会理性,但千万被弄丢了「不为什么」的感性。
如果在你的生活里,能够找出很多「不为什么」的事情,那你一定很幸福;
如果在你的生活里,未来能够做很多「不为什么」的选择,那你一定会少一些焦虑;
希望再有人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你能骄傲又平静的告诉他:「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