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们受邀参加了国内知名汽车媒体举办的老爷车展,此次车展上精品车非常多,有些确实是难得意见的珍品,从这期开始我们分期为大家来介绍下这些汽车历史上闪耀的明星。
第一期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摩托车部分
宝马R71/R75
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宝马R75最为著名,该车从1940年一直生产到1944年,排量0.746升,采用26马力双缸风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档)变速箱,最大速度可达95千米/小时。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悬挂为伸缩套筒式前叉。
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有传动装置,并且设计有倒档、公路档、越野档和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装置。
长江750
说到长江750玩过摩托的人都知道,这辆车其实有着优异的血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宝马R71。在二战中,前苏联也仿制了德国的这种宝马R71型三轮摩托,被叫作M72型三轮摩托,并大量列装部队用于作战。战后,M 7 2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在1957年12月,中国以M-72为技术基础,成功研制出军用型长江750,继承的制造产品横跨超过半个世纪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长江750忠实地保留了宝马R71的几乎全部特征。在中国,三轮摩托车的最大出路,除了是公安机关外,竟然是外国的怀旧玩家。西方市场或日本市场,对长江750一直渴求。在日本,长江750的售价是在一百万日元以上。在欧洲市场,长江750重新注册品牌,并命名为Black Star黑星。很多因商务驻华的法国人,在回国时都会买一台长江750。
宝马C1
宝马C1摩托车是一种带雨蓬的摩托车,两支园弧状的铝合金支架上嵌装着档风玻璃和蓬顶天窗,在行驶中可以遮挡雨水和阳光。粗看宝马C1,似乎主要功能就是防雨防晒。实际上防雨防晒只是它的一个功能,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安全保障。厂商声称,宝马C1的结构安全性能已经包含头盔的作用,因此骑宝马C1是不用戴头盔的。
Vespa
Vespa(韦士柏)是一款踏板车产品品牌,由Piaggio(比亚乔)家族的Enrico Piaggio发起。Piaggio找来了飞机设计工程师 Corradino D’Ascanio 来进行设计。因为当时完全没有同类的其他产品可以进行参考。D’Ascanio凭借自己在飞机上天赋和设计经验。成功的用零件做出了这款模型,而它也完全满足了Enrico Piaggio 的需要。当他们给它命名的时候,考虑到它的外型和引擎的声音,Piaggio决定叫它"Wasp"。在意大利语中的Wasp当然用英语说就是Vespa。1946年在意大利开始量产和销售。
幸福250
1959年,当时的上海自行车二厂经过精心的比对和挑选,最终选定了当时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著名的“JAWA250”型摩托车为仿制原形。同年,上海仿制的250型摩托车成功着车。上海自行车二厂的工人们望着那5辆暗红色的样车,却心潮澎湃。出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就用“幸福”这样一个朴素而又实在的字眼给车命了名。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幸福”一词的分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上海民营企业家周易初先生以控股的形式收购了上海摩托车制造厂,同时将新成立的公司命名为“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新的公司继续保持了250型摩托车的生产一直到1995年,期间产品型号被更改为“XF250型两轮摩托车”。自1960年到1995年这35年的时间里,幸福牌250型摩托车跑遍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 1995年初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宣布了将正式停产幸福250型摩托车。
雅马哈TZR250
此台展车为第二代TZR250车型3MA在1988年开发成功,投入生产。在国内称为“尾排”、“高射炮”跟“响尾蛇”。车型改进:车身除了发动机外全面改进。外管改为高低坐式,坐姿更加俯冲,车架又分正副架,后摇臂加强,特别是排气改在后坐垫下,可谓轰动一时,他的名字可以说全都是以他的排气管而起的。
本田NSR250
本田NSR250是一款MotoGP二冲程250cc级别组的经典战车,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后来由于二冲达不到排放标准,被逐渐淘汰,同时MotoGP所有级别也全部改成四冲,于是在1999年,最后一批MC28下生产线后,本田不再生产该款车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但是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两冲退出历史舞台也有他的必然性。
宝马R26/ R50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就被限制不得生产超过250cc的摩托车,因此宝马制战后制造了单缸摩托车R26,虽然这不是宝马最具代表性的车款,但也为日后的宝马R系列车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直到德国解除了排气量的限制之后,宝马才有机会再次生产大排气量的R51/2,从1950年到51年,这款衔接战前R51车款的R50/2,也是战后所有宝马Boxer水平式双缸引擎的基础。
哈雷-戴维森
最初的哈雷是在1903年由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阿瑟·戴维森在一间小木屋里“攒”出来的,并以两个人的姓氏命名为“哈雷·戴维森”。如今哈雷摩托已经行销到200多个国家。哈雷车金属的质感、优美的线条和令人迷惑的颜色搭配以及电镀和黑漆的对比,甚至那烫人的排气管、震耳欲聋却“如音乐般”的轰鸣声,无一不符合一个男人在梦中对力量和自由的物化的想象。
阿普利亚RSV4
轻骑 油动自行车
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