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摩托车被大量投入到战争活动中,其灵活迅捷的特点得到了很多军事强国的认可。随着一战后西方国家竞速运动的兴起,摩托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二战前后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经典车型,如宝马R35、宝马R75、哈雷WLA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也曾装备一款性能优秀的德系摩托车,这就是今天要讲述的尊达普K800。
■经过现代修复的1937年产尊达普K800摩托车。
尊达普公司(Zündapp)成立于1917年,最初以制造机床、军用仪表、缝纫机等为主。一战后由于德国沦为了战败国,生产军事装备被严格限制,为了谋求一条生路,尊达普公司凭借在制造业上的技术累积,开始进军摩托车领域。1933年之前,尊达普公司在德国摩托车市场上的份额占比只有百分之五,其产品性能可谓非常优秀,但是售价比同类车型高出一截,显得性价比偏低。不过尊普达K800的诞生一定程度改变了这种状况,虽然价格更加昂贵,可这是一款总体性能完全凌驾于同时期产品之上的“豪华车型”。
■修复过的民用版尊达普K800摩托车左右视图,车长2.15米、轴距1.4米、座高0.72米、车重215千克。
尊达普K800最初两年的发动机功率为20马力,之后为22马力(4300转/分)。
K800使用K型车架,791cc四冲程四缸发动机,极速125kmh,带边车时极速95kmh。除了动力充沛,其冷却效率也要比同类型的直列发动机高出不少,因此赋予了尊达普K800优秀的长途行进能力。
■尊达普K800发动机的化油器采用了隐藏式设计,防护性非常好。
尊达普K800搭载的油箱接近15升,其最大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此外该车在传动结构上也做出了革新设计——取消了链条式传动,改为轴传动。可以说尊达普K800代表着当时量产摩托车的最高制造水平,因此每辆的价格也非常昂贵:1933年在德国市场的售价高达1550马克,堪称摩托界的“劳斯莱斯”。要知道在1934年保时捷博士受命设计备受瞩目的“人民汽车”——“大众甲壳虫”时,官方给出的预期定价是在1000马克以内,对比可见尊达普K800价格的昂贵程度。
■带跨斗的尊达普K800摩托车。
1935年德国成立了专门的摩托车部队,同期德军引入了军用版的尊达普K800。K800自1933年投产,于1938年停产。总产量4962台,不过高昂的价格也限制了其装备数量,其中德国陆军装备了2600台。
■军用版本的尊达普K800摩托车,更换了比民用版更宽的越野轮胎,涂装也换成了亚光的德国灰。
■二战时期的一张趣照,尊达普K800摩托车驾驶员让占领区的小朋友体验一下驾乘德国豪华摩托车的感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军事合作非常密切。1937年,中国开始向尊普达公司引进军用版K800,并组建专门的摩托车部队,装备装甲部队下属的侦察单位,平时执行的多数为侦察任务。
■1937年在南京进行训练的中国摩托车部队。
■抗战时期的中国尊达普K800摩托车车组乘员合影,车长端坐在跨斗位置,车组成员还装备了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VZ24短步枪(马四环)。
在抗日战争期间,部分尊达普K800摩托车曾在跨斗上搭载一挺民24重机枪,做为火力支援车使用。随着日本加入轴心国阵营,德国方面也中断了和中国的军事贸易行动。由于维修配件来源被切断,加上在战争中的损耗,这些尊达普K800最后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少量影像资料。
■抗战时期的中国尊达普K800摩托车驾驶员,手中拿着一支毛瑟M1934型手枪(张嘴蹬撸子)。
■上图这张尊达普K800摩托车的跨斗被改装成了火力平台,以搭载一挺民24重机枪。
由于尊达普K800摩托车生产时间集中在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且大多数在战争期间损毁,现如今幸存的K800数量非常稀少,因此一辆经过后期修复、即使是非原装配件的尊达普K800也能卖出不菲的价格。
■上图这辆1935年的尊达普K800摩托车经过了现代修复,很多部件都是非原件,这导致其售价大打折扣——39500欧元,约合人民币30.62万。如果是纯原装配件的尊达普K800,价格还将上涨不少。即便如此,作为一辆摩托车,30万的“身价”依然是一个略显“奢侈”的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