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胎面上的沟槽,俗称花纹,在下雨时能够有效疏导积水,减少轮胎在湿滑路面上打滑。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车重作用下,路面积水会被引导进入这些沟槽中,这就是为什么花纹沟的深度和形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然而,当这些沟槽因轮胎磨损而变浅甚至消失时,不仅在雨天路滑会非常危险,即使在干燥路面上,轮胎也容易发生打滑。
有些人会不会认为,轮胎沟槽磨损殆尽后,接地面积增加反而会提高抓地力?
事实上,这些用于检测轮胎磨损程度的沟槽,其功能远不止于在雨天疏水那么简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轮胎胎面的柔韧性。
首先,轮胎内充满了空气,这就像一个弹簧,能够让轮胎追随路面的起伏。不过,这种追随能力虽然可以吸收大的冲击,但对于路面的细微变化却难以完全跟上。对于摩托车这样重量不重且加减速时轮胎承受的荷重变化很大的车辆来说,轮胎胎面接地部分的柔韧性就显得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抓地力。人们通常认为,这种柔韧性取决于所谓的"配合剂"橡胶成分。但实际上,这种橡胶的柔软程度会随温度等条件而变化,如果适用范围太窄,就会出现在某些条件下抓地力良好,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却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这时,轮胎沟槽起到了关键作用。沟槽首先会改变胎面的厚度分布,沟槽部位更容易变形。但如果太过柔软,又会导致无法牢牢抓住地面。因此,沟槽的宽度形状以及沟槽深度,就是在调节这种柔软性和抓地力之间的平衡。而且,沟槽的边缘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轮胎对路面细微凹凸的柔顺追随性,从而支撑了良好的抓地力。这是因为在受力作用下,这些边缘部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增强了对微小路面起伏的适应性。
所以说对于公路胎来讲,轮胎花纹上刻有的这些沟槽,和在胎面上采用不同配方橡胶一样,都对轮胎的性能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沟槽的形状和深度,可以平衡轮胎的柔韧性和支撑力,从而实现对路面良好的追随性和稳定的抓地力。
当了解这个沟槽所蕴含的性能后,就能想象为什么轮胎磨损后花纹变浅会导致抓地力下降。换句话说,轮胎变得不够柔软,无法良好适应各种不同路面,追随性能会下降,随着磨损程度的增加,抓地力无法保持。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你的轮胎真的已经磨到了磨损指示点的时候。表明抓地性能已经下降了一半,处于危险边缘。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是按照新轮胎那个时候去压湾跑山的话....
好的情况是你在做激烈驾驶的时候会感到后轮可能会有些滑动,那么坏的情况可能就是直接失去抓地力而摔车。
或者我们换句话说,一旦在路况很好的情况下你的后轮发生了滑动,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很可能就是你轮胎的追随性能发生了问题,也就是说你的轮胎已经没有办法对路面的凹凸进行有效的跟随了。
所以这个时候你先不要想着是不是悬架减震部分不给力或者没有调整好,先换一套轮胎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