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状态不适合再继续工作,也因此辞去了那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唯一能做的行当--游戏企划。
生活终究要继续下去, 期间思索着男女情感问题, 终于想通了这件事, 感情,从来就不是谁比较痛苦,这个世界就会对谁比较怜悯。男女之事, 说穿了无非是我能给予妳需要的, 妳能给予我需要的, 所以我们在一起, 当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 两个人就必然会分开, 这就是爱情本质上的游戏规则。而在这游戏规则下, 不管谁先离开, 自然也不会有谁负了谁这一说。
(图片取自2009年 杂志连载故事 孤高之狼第一集)↑当时想通的爱情规则, 不过是各予所需, 不管谁先离开, 并不会有谁负了谁这一说。
而我, 生来就是对摩托痴迷的人, 就像有人生来对医学痴迷, 有人对数学痴迷, 女孩能接受也好, 不能接受也罢, 本就不该勉强自己当个她希望成为的人, 这就像我也从来不会要求谁要成为我需要的人。伟大的攀登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难道家人不接受,他们就放弃了吗?伟大的赛车手,断了七次锁骨难道女友劝阻,他就不再练车了吗?
不。觉得不值得,无非只是跟自己说明,摩托在心中的顺位低罢了。而感情这件事, 它之所以有能力造成很大痛苦, 是因为它曾带给我很大的幸福, 如果能把感情看淡, 那在男女感情这件事上, 我往后就是无敌的,虽然可能得不到幸福, 但也永远不会受伤。如果非要我为谁放弃玩摩托的话..我只能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如果非要我为谁放弃玩摩托的话..只能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重新振作后, 想重回游戏圈, 却发现游戏这个行当, 似乎没有我能待的位置了。首先, 光盘为主要发行储存媒介的年代, 任何横加保护都抵挡不了烧录机,反而是正版多了许多限制还不如玩盗版方便, 盗版猖獗, 单机游戏几乎无法存活(一款3000套已算畅销), 而当年正逢线上游戏月费制全面转换免费制, 主因是线上游戏地下经济活跃,大把土豪愿意花大钱买神兵利器, 厂方估算, 免费制支撑游戏运营, 仅需月费制三分之一的线上人数,所有线上游戏转换免费是大势所趋。但对于负责游戏企划的我来说, 很难接受任务企划方向, 得从本来负责想办法让游戏好玩, 留住玩家。转变成想办法让他们不充钱饿不死, 充了钱才好玩所有通过企划的评估标准, 也从创意与好玩, 转换成任务充值效益。游戏本质上的改变, 也是我对这个工作感到心寒的主要原因。(我一直是个理想主义者, 做事有些自己的追求)只有二流大学文凭的我, 到底能做甚么呢?干脆去做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摩托车杂志好了。 入杂志降维攻击心生念头后, 立刻买回了市面上所有摩托车杂志, 研究所有刊载的文章之后发现, 这行当好像并不困难啊, 杂志试车报告跟厂商官网宣传几乎无异, 新车报导毫无编辑观点, 难道读者阅读不是来看观点的吗? 一群傻编辑似乎只会说,光阳出了某某新车, 规格如何, 问你怎么看? 三阳出了某某新车, 规格如何. 问你怎么看? 新跑车只有80p马力, 问你怎么看?我心想, 读者买杂志, 不就是为了专业的人告诉自己该怎么看吗? 啥新车都问读者怎么看, 一群跟智障一样的人也敢办杂志啊?看起来可比我过去在游戏杂志上刊登游戏攻略稿容易太多了,写个攻略稿, 跟读者分析+7剑和+8剑的DPS输出, 分析技能加点火属性与水属性的成长取线差异, 光是实证过程费的功夫, 那可比这群渣渣写的试车稿不知强多少倍。如果把试摩托的核心态度, 改以分析游戏装备的方式去做测评报导的话, 那到这行当里, 启不是降维攻击?想通这件事之后, 我只差一个机会. 就是等杂志社征人。2004年, 适逢台北最大的出版社,城邦文化出版集团旗下Bikers杂志征一名业务编辑,我以一篇不成熟的VTR250试车报告为面试作品, 并自愿低薪为代价, 正式进入Bikers杂志。 回头说说我那部VTR250
↑这部VTR250, 就是与十年分手的导火线。类似杜卡迪Monster系列的编织车架, V型双缸,32p马力, 百公里加速约7秒, 极速约155km/h。在这车上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并不是进口车, 细部质感就一定好, 至少VTR250在手把, 前叉, 脚踏, 车架, 排气上面, 细看都看得出为了降低成本所做出的妥协, 甚至与16岁拥有的FZR150相较, 都不会觉得这车细部有明显胜过FZR150的地方, 与同为本田厂日本制街车CB400相比的话, 两车放在一起, 就能明显看出VTR250在各方面, 都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而诞生的入门级产品。
↑VTR250我玩得远没有TZR来得多, 一方面是看到这车就想起十年, 另一方面则是, 百公里加速7秒, 以及155km/h的极速, 与上一部TZR落差太大, 完全没办法满足我对进口大排量的动力期待, 入手后我只对它的尾段和轮胎进行升级。
↑前胎改用普利司通的赛用光头胎, 可能有人会说, 是怎样的傻子会在下雨天使用光头胎啊? 但至少我相信,有90%以上的摩托媒体, 都不知道光头胎在山路遇水,究竟是怎么样的骑乘感? 在摩托车上, 我总是想让自己知道些专业人士不知道的事情。 以下要开始讲职场奋斗史了, 先跟读者解释一般摩托车杂志内的人事结构, 杂志的一把手叫总编辑, 相当于公司总经理, 负责统筹整本杂志的战略走向(内容方向和怎么挣钱), 二把手叫主编,负责每期杂志内容, 并管理所有编辑部门人员。三把手是主笔或执行编辑, 负责主要大型内容撰写, 接着是资深编辑,通常指的是从业较久,能力不足以升上执行编辑的人员, 其下则是一般文字编辑, 一般编辑再下则设有助理编辑(就是像狗一样打杂的), 薪资高低由前至后递减。除了上述编辑部门, 杂志还有业务部门(负责找钱回来), 美术部门和摄影部门。而我应征的职位是, 职阶和薪水都最低的业务部门助理编辑, 月薪6000rmb。为了得到这个机会,我是贱价大拍卖啊, 记得上一期文末的读者老爷应该知道, 上一个资深游戏企划工作, 拿的可是8000~10000rmb。
无机会打杂干起刚进杂志社, 日子挺苦闷, 新车测试和杂志内容,由编辑部负责, 而我身为业务部门助理编辑, 试车没我啥事, 新车自然碰都碰不到。主要工作是每天背一大堆业务找回来的轮胎、排气管、卡钳、来令片等等改装件, 到摄影棚一个个拍照, 拍完照再针对每件商品特色和差异写100字介绍稿, 就这么枯燥且乏味的扛了上千件产品拍照,一个月写二十套改装来另片介绍还得想办法变着花写, 写了将近半年。
↑刚进杂志社的丙, 就是个打杂工。
↑工作就是像这样每个月写几百件改装品。
拿着低薪, 每个月负责写数百项摩托改装品, 就这么过了半年, 总算等到一个机会。编辑部临时走了个编辑, 要做双车对比测试。试车缺人, 来业务部借人骑车。老话说得好, 机会这个东西, 永远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那次试车之后, 我才发现, 整个编辑部, 除了总编辑之外, 居然找不到一个有过参赛经验的车手, 更别说玩车资历了, 单论骑车这项技能, 号称资深编辑的同事,对骑车技术的认识, 居然连我高中时一半的水平都没有。
果不其然, 那次试车之后一个月, 总编辑就来业务部要人了, 给业务主管的理由也很简单, 业务助理编辑这个职缺你们另外找吧, 小丙这个人我们编辑部要了。
↑第一次支援编辑部拍摄试车, 图上方是编辑部试车. 下方支援拍摄的我可是火花带闪电进弯…
↑2003年进杂志社没多久, 卖掉VTR250, 再贴了两万换上CB400VtecIII, 这也是当时台湾能买到合法,且声浪最接近小时候梦想车款CBR400RR的车。
↑四缸水冷发动机,53p马力, 百公里加速5.6秒, 极速约180kmh, 我特别喜欢这车过6300rpm后Vtec开启的声浪, 持有VTR和CB这两部车加起来三年半骑了将五万多公里, 两车啥都没坏过。这也让我直到现在依然总觉得本田的车品控特别好。
↑喜欢在车上和头盔贴卡通图案, 是小丙个人的恶趣味。
↑当年特别喜欢在山路上拿街车欺负不太会骑大排跑车的人, CB400山路运动性能,完全能够满足我在山上扮猪杀老虎的需求。当年对这部车的满意度爆表, 要不是后来对高速行驶有病态的刚需,也不至于卖掉它换GSX-1300R。 拼爆肝拿下主编顺利进入编辑部之后, 论写稿能力, 论骑车水平, 论企划能力(我可是资深游戏企划出身), 没有人是对手。再加上半年来写了上千件改装部品, 直接打通了过去十几年玩车生涯虽然累积骑乘技术, 但却不知道配置差异其中奥妙的任督二脉。更重要的是, 要比连续工作不休息的能力,我也有不输给任何人的自信, 就别说我这种过去半夜和混混喝酒飚车, 值加油站夜班, 没日没夜打游戏, 这辈子就从来就没在意正常睡眠这件事, 在部队里, 我也曾是创下24小时一班的战情室守卫, 连续执勤三班不睡觉记录的人啊。只差没有跟前辈明说, 你们就是加起来迭罗汉拚爆你们的肝,也干不过我。拼本质学能, 拚熬夜暴肝, 不客气说, 2004年的Bilers杂志, 除了总编辑之外, 没有一个老编辑是我的对手。只要给我机会进入编辑部, 光靠作品说话, 没一个我放在眼里, 拿下主编位置只是时间问题。
这里小丙以职场跟人拚刺刀十几年老经验的身分, 和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心得, 有些年轻人观念是,才拿多少钱啊? 为什么我要做这么多事? 等加薪再说吧. 一个月就领6000,凭甚么要我996 ? 给一万再说吧。
我最喜欢这种同事了, 因为小丙的观念是反着来的, 并不是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而是我有本事抢到多少活,我有资格拿多少钱。讲真,当年我要是看不上6000那点助理编辑薪水的话, 很可能现在还在当写骗人充钱游戏的企划, 或是至多只混个资深编辑, 绝不可能两年的时间内爬上主编。 没多久之后, 每个月的编辑部会议, 最难执行的大堆头封面企画一定是被我包下(稿量太大,执行太苦, 老编辑不愿意写) , 很快的, 每个月最重要的新车测试,他们也再没理由独占。
↑加深读者印象,除了保证自己在试车稿件输出观点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我用了两个比较简单暴力的办法, 一是戴头巾增加辨识度, 二是只要我试的车, 就必须以抬头结尾(当年想法还是幼稚啊)
就这么以每月稿量王的态势过了两年, 2006年, 仅以两年时间拿下了Bikers杂志一人之下的位置, 月薪约11000rmb。当时外出采访每日可报销800rmb住宿费, 薪资也在平均水平之上。主编身分出国试车前往机场, 集团会派奔驰接送。2006年的时候,甚至已经觉得达到飙车族出身的人生巅峰(走路有风,超级膨胀的), 同行竞稿, 我全都看不上。在出版业这个行当, 离总编辑位置也仅有一步之遥。
为了显摆自己居然能靠骑摩托混饭吃,那时在FB上面发了这么段文字跟父母得瑟: 小时候我不爱上课不爱念书成绩很差,父母老师都嘲笑我, 说我肯定考不上大学, 这辈子就去当没出息的飚车小混混吧。我不服气, 硬是考上了大学, 但不是为了念书, 只是为了毕业后以飚车为业, 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 都给我立正听好了:我当飚车族就是命中注定的, 和考不考得上大学有个屁关系?
↑感情看淡之后, 人生反而精彩。
唉~骑士的生活,四轮人根本无法想象。就是那么朴实无华…. 且枯燥。
↑当年的Bikers杂志, 日本车手丸山浩, 还是我旗下特约外稿。
(照片摄于上海F1赛道)↑MotoGP在还在上海举办那些年, 我也是当年极少数能进入上海F1赛道试车的试车手(膨胀得令人讨厌)。往后十年, 上海F1赛道就不太有时段让摩托进了。 升上主编期间,早就把刚到台北的困苦生活忘得一干二净, 人生态度基本就是有钱就拿去玩乐的月光状态, 感情观在十年离开之后, 也变成了, 反正女孩能接受我骑车咱就一起玩, 不愿意妳就滚。花钱大手大脚, 除了和那些平日杂志拍摄小模吃喝玩乐之外, 卖掉VTR之后, 连续换了两部车, 分别是Honda的CB400和Suzuki GSX-1300R, 在月薪一万出头还要负担玩乐花销的情况下, 贷款买这两部车其实还是比较吃力的, 但别忘了, 我是个宁愿不买房, 不买汽车, 这辈子把所有钱都花在摩托车上面的人啊, 和一般人比起来, 我不过是把本来该买汽车的钱都拿去玩摩托罢了。↑摩托媒体圈里面极极少数没有汽车的主编, 不管去到哪都是骑着CB400跑采访,在一次台北骑往高雄的路上, 途经嘉义东石路段, 正以爆表19格的速度趴车行驶, 没想到后方来一部看着挺破的汽车狂闪大灯, 当时的我还比较好斗, 完全不能忍受自己骑车的时候居然有谁能超车? 采访结束之后, 我就把CB400卖了,换上了铃木隼。
↑从此就改骑隼上班了,另外说个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事情。隼这车市区代步使用,顺顺骑不拉转的话,百公里油耗约8至9升。高速100kmh定速巡航。百公里油耗约5升。隼原厂的双蝴蝶伐设计有先天瑕疵,导致怠速会越骑越低,每3000公里就得调一次怠速。 有人经常听见说,原厂的设计就是最好的,其实车骑多了就会发现,当年很多车,原厂在设计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设计是有问题的。
↑这部车从07年一直骑到12年, 在它上面可没少花钱, 碍于改装件卖了不划算, 离开台湾后车也没卖, 现在还丢在高雄老家地库生灰。接着咱继续讲古, 有篇幅再说这部车。
杂志停刊 再萌退意
2008年, 台湾经济依然不乐观, 工作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有能力远远不够, 若付不出足够多的工作时间, 随时都可能被年轻人用我当年的方法顶掉位置, 而编辑部门的伙伴跟一个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主编一起工作也特别辛苦,每个人都得学会一个人做三个人的工作,而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勉强支撑杂志运营,平面媒体环境越来越糟糕, 身为台湾最大出版社的城邦文化(旗下有3000本不同类型杂志),不得不做出精简。一口气砍掉三分之一的杂志, Bikers杂志在高层斗争下成为集团牺牲品。 就这么被通知失业了, 人真的不是有能力, 肯努力, 这个世界就会给你回报,尤其是在经济停止成长的台湾, 就算我一个月拚死能扛正刊加副刊180页的稿量(180页应该是个至今无人能破的单人单月出稿纪录), 集团也不会因此留住杂志。当时台湾的职场就是这样的, 不拿命出来拚, 永远只能领6000rmb的基本薪资,但就算把命拿出来了,环境也不一定给你机会。
33岁的小丙, 此时在摩托杂志圈已颇有名气,也到了几乎无法重新转行的年纪了, 毕竟年纪不小, 如果再继续作摩托媒体, 三年五年后,再遇沈船的话, 可能连一丁点跳船的机会都没有。当年媒体环境可不像现在, 现在有足够平台让有能力的人成为自媒体, 可当年(2008年这世界上连Youtube都没有), 无论有多大的本事, 只要没有平台依附, 就好像一个舞者没有舞台, 舞跳得再好都没人看得到, 自媒体发声不会任何量级, 写稿维生的我, 若失去杂志这个平台, 稿子根本卖不出钱。 人生再度陷入低潮,郁闷到不行,丢掉这五年拿肝拚来的资深主编, 放眼台湾只剩三家摩托杂志, 并无职缺,总不能让一个主编从外稿投稿重新干起吧?人生真的是太难了,我再度萌生离开摩托圈,另谋他途的想法。低潮的时候习惯写些东西当年我是这么写的:
想放弃 想离开了做出决定的时候, 我见到了那个年轻的小丙 我不是很喜欢看见它,因为, 它看起来总像是比我更真实存在着, 它的表情比我真实多了,它快乐的时候比我快乐,悲哀的时候比我悲哀.它知不知道? 我现在连恋爱都不会受伤了我不喜欢这家伙看起来比我更真实的样子.. 它正看着我....嘴角像嘲笑些甚么的样子,它总是这个表情, 至少我记得它总是这样的.但这次它眼神中却像是带着迷惑且不谅解...
「你在等着我解释些什么吗?」
我很努力的想, 要怎么跟它清楚解释现在这个决定.我也知道,自私的离开这个世界不会是它所期待的.「是啊!我确实没办法达成你的梦想」「我并不像你期待中的那么厉害」「更没办法满足那些你所想要的... 」「你根本不会想知道十五年后的小丙是这样的吧? 」 对不起,我过得很不快乐.前面是条死胡同, 我找不到路该怎么走下去.我想学会飞翔,但是却看不见天空. 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太沉重了,但请你谅解,现在不决定的话, 几年后, 我就再也没办法自己决定任何事了,很难解释得清楚,唉.....你太年轻了, 就算跟你说,你也不会明白的.
败军将 纳入敌营
(Bikers杂志, 没皮没脸的主编丙拿自己当封面, 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2008年底, 虽说大环境不景气, 但还好自己在圈内有基本读者群, 没多久, 本与我有些许过节的竞争对手东家惜材, 我以败军之将的身分,被两轮志收编为执行编辑, 月薪水从本来的11000降至9000。这里顺道再说个故事, 2010年, 我在超越出版的两轮志杂志任职, 同事加班加出血尿离职, 剩下的编辑都分担极重的稿量(平均每人每月60页, 遇特刊可达100页)。隔壁部门的汽车杂志, 有个编辑向劳工局举报, 他当月工作时数高达每周96小时(正常应为45小时), 劳工局派人来彻查全公司打卡纪录, 乖乖不得了, 才发现两轮志有个叫小丙的编辑, 连续数周平均工作时数120小时, 而且这家伙连吭声都不带吭声的。
职黄品豪本为敌刊资深主编, 败军之将, 苟全性命于出版业中。超越集团不以职卑鄙,猥自枉屈,咨职以两轮志执编之事,此为超越集团之仁,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职由是感激,遂许性命以驱驰。 今摩托杂志天下三分,市场日竞,诚危急存亡之秋,两轮志受任于超越集团存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公知职忠心,故寄职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公苦心栽培之明;故每逢截稿,日功逾八时, 职夙夜匪懈,以司为家,乐在其中,此职所以报公知遇之恩也。当超越集团于危难之际,职若一己之私,功未善之际,岂可擅离职守,万万难以心安,思公对职之信,可谓仁乎? 是可容也?。今职为日功时数之首,甚感荣幸,所谓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日功逾时,何足道哉? 知遇之恩欲报,当成仁取义,以不负超越集团之明。 自愿加班不支薪人:__黄品豪___
无发展 生退意
两轮志任职期间, 我依然是每月稿量冠军。拿下所有当月新车测试, 以及确保自己成为最强出稿机器, 这套路就是小丙一贯保证自己不被职场淘汰的老办法。而期间交往了一个上期说到的大奶小模, 也是这在期间埋怨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以及看不见我有足够的未来, 而提出分手。就算所在的杂志, 已做到台湾销量第二的汽机车类杂志(当年第一是汽车类的超越车讯, 第二就是我所在的两轮志), 就算已经是当时台湾摩托车编辑圈名气最大的人物,那又如何? 就算生活已经不算差, 我很拚我很努力,我能做出全亚洲同行都做不出的栏目, 我也没有任何再上升的空间, 我的工时业内最高, 我也留不住喜欢的女人。
2011年, 看不到这个行业还有甚么未来, 再次萌生离开的想法,当年在FB上是这么写的:会骑车的人不一定是好编辑,但不会骑车的,一定做不好摩托车杂志的编辑。动时日行千里,静时下笔千行,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摩托杂志编辑该具备的素质,但同时身为风一般的骑士,我总是幻想着自己本该骑着摩托车,天南海北,闲云野鹤。或者本该在更宽广的大地上飞翔,沐着春风,在温暖阳光下看着天空,并晒上一整天的太阳,直到夜深时躲在某个城市的咖啡馆中写几篇小文,顺便赢取一些读者的感动。 而这一切「本该」,打从进了这行,专注于每个栏目企划、执行,就一发不收拾,栏目一次比一次做得大,执行难度也一次比一次更高,两轮志两年弹指一挥间,该去实现梦想或是照顾周遭其他人事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这份工作其实并不困难,最低标准是,只要会骑车,能写些稿也就凑合了。 但要找到一个真正能把事做好的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真能骑的人通常静不下心来写稿,而那些对骑车这件事没有爱的编辑,也只能写写皮毛,辞汇用得很华丽,却丝毫触碰不到其他骑士的灵魂。 前几天小丙执行本期传动测试栏目的时候,半夜在7-11巧遇友刊的前副总编辑,他略带揶揄的的说:「这不是小丙吗?你大半夜还在试车啊?」这也让我更觉得感慨, 我们翻开过去10年业界所有机车杂志的版权页,会发现有八成以上的人在一年内离开,十年能换上八批人,有点耐力的能撑上两年,对骑车的爱消失之后,也就另谋他途了。 这也是摩托杂志所面临到的困境,我们总是很难找到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新人只好继续重复犯着过去曾犯过的错误。 而我,在骑了20年的车,写了8年的稿之后,希望能在工作的同时继续成长,我也希望对摩托的爱,永远都不会耗尽,至少最近....小丙是这么希望着的。
台湾职场现状是这样的, 所有人都学会如何一个人做三个人的工作, 但大环境给的回馈是, 二十年来的薪资成长率不到5%..小丙身为一个70后, 可说是深受其害, 70后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没有工作能力,大部分的70后早就习惯了”我们幷没有下班时间”这件事. 小朋友会问不就是个工作吗? 为啥不能下班这么拼命? 小丙叔叔告诉你, 只有这么拼命才能在台湾的平面出版媒体领一个月10000rmb的所谓台湾省平均薪资, 才能在台湾职场里生存下来。这就不用提大部分那些下班时间到就想走人的90后了, 他们对未来的认识太过梦幻, 导致在职场里只能接受”过不了三个月试用期”的现实,然后在不断换工作抱怨主管太严厉, 职场没人性的状况下, 永远领着根本还不起学贷的6000rmb。
我这样的70后, 能在台湾职场生存下来,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 包括知道怎么做事钱才会来,至少在本业上,有了80,90后无法替代的本事,也有”要是拼加班的话,大爷我连续一周不回家睡觉吭都不会吭一声”的自信,劳基法能保障下班时间这件事, 我也在十年前就很清楚那是个笑话了。
说辛苦, 其实也不辛苦, 把这当成常态后久了也就习惯了,在已临夕阳的平面出版业, 能领个平均薪资, 也够让下面的小朋友羡慕的, 像我这么懒惰且讨厌变动的人, 根本就不应该离开台湾,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台湾的70后在职场里没有未来…
怎么说呢, 首先, 上面的领导是60后, 60后其实跟70后一样苦, 可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 他们楼上的50后在经济起飞时代, 有了更好出路, 高升发展或创业开业去了, 于是60后在学会所有技能后, 顶了50后的高阶管理职。但之后呢? 台湾经济发展停滞了, 原有公司遇缺不补, 所有人都得开始学会怎么一个人同时做着离职同事的业务, 经济停止发展, 再没有新公司成立了, 60后升上了管理职后自然没有更好的去路, 下面的70后进入职场, 就算积累足够实力, 上方也没有位置让他继续上去,只能靠年资和80,90后在同一个职级上拼刺刀…然后就这样,在职场中很辛苦的活着但往上却一点希望都没有,这只因为60后没有更好的去处了啊!
↑只用两天时间, 执行完32部当年上市车款的“同场”加速极速对比, 小丙在摩托媒体圈这纪录至今全亚洲无人能破。 2011年底,我终于受不了毫无希望的台湾职场, 我的稿件产量高, 出稿品质也有不输给任何竞媒的自信, 执行栏目时一个也顶三个用, 但只要没有新媒体开展, 上面的长官就不可能另谋高就, 我只能接受公司为了留住我拼命, 升一个职级但只加薪200块这种鸟事。跟着我的小模自然在我身上看不到未来, 而最令我恐惧的是, 再拼五年再拼十年又如何, 当小丙变成了老丙, 可上头再没有位置的话, 我只会失去了和年轻人拼刺刀的能力, 最后默默接受自己被淘汰, 看着自己像是一头鹰被养成了鸽,一匹狼被养成了狗。
(图为部分两轮志试车照)↑当时每月扛着极重的试车稿量, 睁开眼就是无止境的新车测试, 就算再热情再大也扛不住。
(小丙承诺过读者的事, 不是努力去做, 而是 一 定 要 做 到)↑每天除了骑车, 就是试车写稿, 工作量远远超出正常人的数倍, 哪能有啥正经的感情生活? 上期说到放弃最大的那个什么?意思就这么个意思, 差不多行了哈. 2011年底, 辞掉两轮志职务, 把隼留在台湾当个念想, 身上只带两万元到北京租房找摩托媒体相关工作。一身文武艺, 售予帝王家, 了不起就是再度把自己降薪贱价大拍卖罢了, 反正我一向耐得住穷, 从游戏业转摩托的时候也不是没干过把自己贱价拍卖这事 ,如果两万元用完, 依然没办法在北京生存的话, 那就只能说明, 自以为能赖以维生的试车写稿本事, 不过是幻想出来的本事而已。
2011年12月30号, 我在FB上写了这么篇文章:(以下币值已换算人民币) 10年前, 小丙从高雄带着一部90c.c.的破摩托车,
丢掉了从小到大所有在高雄的朋友, 来台北打拼.
那时候我谁都不认识.
从一个月领6000,甚么都不懂的游戏企划开始干起.
前辈都很强, 在公司资深前辈面前,
年轻的小丙脑袋显得不灵光,甚么都不会
写个简单的游戏文案都能被退十次稿.
退到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出个完整的句子.
工作很苦, 压力很大, 前辈看我的作品都觉得可笑
赚钱付了房租就所剩无几了,过着很贫困的日子
买颗4元的大白菜可以煮汤吃一个礼拜
住的地方没有电视, 没有沙发
只有自己从高雄带了一张150元的气垫床和一张房东附的木桌子
而学生时代用的CD随身听,
就着破喇叭播伍佰的歌, 像是告诉我“小丙,你真的好穷啊”!!]
不过那时候小丙很年轻,所以甚么都不怕.
苦日子只维持了两年, 接着, 小丙写的东西有人肯看了.
甚至退稿是啥我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甚么是拖稿..
慢慢的, 赚了些钱, 我买得起很大的电视机, 买得起沙发,
丢掉CD随身听, 也买得起3万一套的扬声系统.
除了她想要的保时捷, 我买得起任何一样我想要的玩具.
有了小时后很想穿但是看了好几年也买不下手的皮衣,
也买了一般人眼里像是炫耀财一般的铃木隼
别说四元吃一星期了, 只管好不好吃,一餐吃掉八百都不手软.
然后,和我交往十年,跟着我一起到台北的女孩决定和另一个男人走了,
另一个我爱她, 她爱钱的女孩也去找寻她的未来了,
我不知道为甚么, 日子一天比一天还不开心.
我想,是时候得离开这里了.
这次离开, 小丙甚么都带不走.
我得丢掉Hayabusa, 丢掉所有的玩具, 再度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
“风一般骑士, 只要身边有摩托车, 就没有人杀得死他”
但 这次我连一部90c.c.的破摩托车也没有
就带着一身皮衣, 一只笔想要重新来过
也许我得重新学着睡150元一张的气垫床,
也许我得重新适应一星期只靠一颗高丽菜也能活.
但最令我担心的是, 自以为还很年轻的小丙, 其实也不年轻了.....
仅此纪念在台北的最后72小时.
那部Hayabusa是能证明我在台北活过十年的记忆, 实在舍不得卖.
感谢那位在小丙离开之后,肯帮我收留Hayabusa的好朋友.
2012年1月1号,独身一人离开台北, 前往谁都不认识的北京我是一个骑士, 孤独是我的名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