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说了我国摩托车制造水平,很多网友认为我对国产摩托车制造技术过度自信,其实我说的是代表我国摩托车制造技术水平的几个品牌,但并不是说我国摩托车制造技术与国外摩托车制造技术没有差距,这个我们得客观的看待这个差距,不但有差距,而且差距还蛮大。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摩托车出口1200万辆左右,出口额是70亿美元,这可是近10年来最好的数据,不过,我们用金额除以数量就会发现,我们出口摩托车的单台均价才600美元左右。而去年一个进口大贸品牌在销售年会上透露,去年中国进口摩托车总量大概在12万辆左右,进口的单台均价是6000美元左右,也就说虽然出口数量是进口数量的一百倍,但出口单价是进口单价的十分之一。
所以,我们真不应该为我们的出口数量而自豪,因为我们只是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这个行业可能只有勤劳,缺乏了智慧,因此,国产品牌的员工累的要死,赚得钱却不如外资品牌的员工多。更可怕的是,为了保持这种优势,这些品牌对中国摩托车高端制造技术进行严密封锁,所有进口大贸品牌250排量以下,会在中国合资生产,700排量以下一般放在东南亚国家生产,再通过中国与东盟的零关税,卖到中国来,700排量以上的高技术含量的摩托车,他们都放在自己国家生产。
那有人说,我们不也能制造800排量的摩托车了吗?是的,感谢这些品牌的进取,为我们买中大排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国产摩托车,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产品材质,制造精度等方面,还有不下二十年以上的差距。
众所周知,一款摩托车好不好?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来自于动力总成,而对于一款看起来没啥,实则精度要求极高的紧凑型内燃机,摩托车发动机对于技术,材料,工艺的要求是极高的。
就拿隆鑫动力的KE500为例,这款发动机在国产的500级别机型中已经非常牛叉了,但是即便如此它也只是达到了本田500cc发动机的九成功力,这还是在两款机型技术无差异的前提下产生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归根结底就来自于组装工艺。
而这种区别下国产摩托车发动机和进口摩托车发动机,就会出现性能和品质方面的区别,就算一些国产机型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性能方面的初期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出现明显性能下降的表现,并且整机的运转品质也会差点意思,甚至于油耗还会非常直观的,表达出两款机型的不一样。
还有材料,内地市场整体表现比较不错的发动机,基本上都在使用一些进口零件,比如,轴承,连杆瓦,活塞环,离合器,活塞等,如果摆脱了人家的供给很多发动机都是要瘫痪的。
再来看装配工艺,一款发动机好不好,除了看它的技术应用,零件材料以外,最重要的环节还在于装配手法,一旦忽略了这一环节,那么别人给你一台散件发动机,也组装不出原版的性能。
这个过程和核心数据,生产线,工人手法等都有离不开的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会影响最后的装配效果。
因此,我们国产品牌只有潜心研究,努力追赶,让我们的出口产品里面增加我们的智慧,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勤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