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重庆摩帮的嘉陵牌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去过未倒的嘉陵厂,古色古香的厂区大门之间,落寞的保安大哥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跟我说“肥咚咚的那一郭,你嘞个摩托不能挡在这,哈哈儿付凯”(胖子你的摩托车不能停在这,快点骑走)。灰溜溜我走了,蓝翔保安打人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中国摩托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嘉陵牌。在我很小的时候,街上汽车并不多见,但不分黑白总有嘉陵CJ50的身影,两轮的,三轮的,据说是他们用锤子和尺子copy出来的。然后日本人来了,日本本田公司,本田宗一郎的本田,看见中国有个嘉陵厂正在copy他们的PA50——凡是挂着国字号的厂子,脸上就有壕气的,(有本事你来告我侵权呀保证踩死你Y的)但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出商机——便拿出技术来中国淘金,于是就有了“嘉陵本田”。几十年前日本人在重庆扔炸弹,几十年后日本人在重庆搞厂子,老人们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中国崛起》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究竟嘉陵算不算是好厂。总而言之,嘉陵终于有了本田的加持,就有了叫板江湖的资本。厂房不够用了,就搞了更多工厂,配件也逐渐不够用了,就有了许多配套厂,比如隆X啊宗X啊这些,甚至于现在很火爆的春X当年也是供应商之一,这就是那时的嘉陵。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再后来,嘉陵CJ70横行朝野,农村开养殖场的叔叔买了一台我也偷出来骑过,再后来,朋友买了嘉陵大白菜,再后来有了更好看的嘉陵GY,然后大白菜又有了许多私生子。再后来,听说日本人不跟嘉陵玩了。但是不要紧,2007年,嘉陵又鼓捣出了中国第一台大排量:大公鸡。
大公鸡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我国军队换装需要而生,在军用之余,老百姓也可以买到了。我也曾骑它跑过六千公里的长途。
现在,嘉陵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此叫好的?村口的王半仙说他早就知道嘉陵要倒了就是不说。
一个军工身份的国营摩企扩张盲目化,不安心搞研发搞生产,非要全国各地的四处砸钱投资,还要搞房地产,还特么滴跑去海南岛卖房子——那倒掉简直是一定的。
活该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小编私自篡改,勿怪)
首先,我对一家历史悠久的摩企是尊重的,作为该厂的一个普通用户,这一点是肯定的。后面的文字皆发自肺腑,谨代表我个人。
一家老牌摩企走到这个地步,其实是可悲可叹的。可因为国企的出身,又似乎是一种必然。矛盾无以复加之余,又打量了一下国内各家“老国字号摩企”的境遇,原来他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到根本上,国企的体制病,内耗多管理差负担大等等这些,都不仅仅是一个嘉陵厂可以改变的顽症。纵观国内的摩托国企,连续亏损几乎就是他们的代名词。诚然,这些年来,国内摩托车市场每况愈下的不景气正在影响着全行业,但为什么诸多民营或合资的大厂能够健康的活着,嘉陵、建设、轻骑等等这些国企们就纷纷走向边缘呢???
关于资本运作和借壳买壳,比如吉X和X江,太深层。今天,我们只谈创新。
在上一期的《旁门左道聊机车》里,结尾我们说过,一个车企不思进取还不如一条咸鱼。嘉陵便是极好的例子,一台JL600他们卖了十年之久,居然一直没有结构性的改进,那个公认为逆天的“拆油箱换空滤”设计从出生到现在保持原样,电瓶容量不足造成电启动不可靠也从未想过改进,就连焊渣满天飞的车架工艺都完全没有进步过,沉重的车身落伍的外观通通墨守常规——这样的企业能好的了?
回忆起去年春节前夕的那一趟长途,我们那台刚出磨合期的JL600一路上除了每天按时补机油和调整链条之外,倒也没让我们操太多心,如果最后一天它能把我们安全送回家就堪称完美了。然而现实是这样的:情人节当晚我在离家9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断了链条,断了链条!!!然后我们被迫推着车走了几公里才出收费站,一身臭汗累成狗脱完外套又被雨淋成狗,还陆续遇到路政和交警前来找麻烦,又把原定约炮的朋友叫来做救援,等我们折腾回家的时候天都快亮了!
有好事者要说了,你这是个例,你是中国人,你得支持国产!我就俩字:呵呵。真金白银是我们付出的,你给我们的质量有问题,还不许我们说不好吗?支持国产是没错,请用用大脑。
又有人说了,车有问题,你自己改改不就好了,有啥好喷的?五千块的车有小毛病我可以自己弄,五万块的车你也跟我玩这套!如果消费者什么都靠自己动手,还要你整车厂家作甚?!
事情到这还没完,后面几天把车洗干净了,再看那些磨坏了的轴承和开裂的车架还有生锈的螺丝,无论如何无法接受五万多块上路的车就这么个质量。这年头花三万块买个五菱之光也不会这么不耐用吧?质量你普普通通,外形你难看始终,做工你糊弄糊弄,白白荒废了一台底子还不错的发动机。上述内容,老车主们都知道,新车主们你们不服气把外壳拆掉自己看看吧。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这套动力平台落在民企手里还会是这个程度吗?我看不会。曾经最大的排量最先进的配置,坐拥超多军队订单和民间玩家,可惜遇到国企时代的嘉陵,十年间除了BOSH几次升级ECU之外,几乎再无实际改进,更别提拓展新车型了。看看近年国产休旅车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嘉陵摸摸胸口,你当真不感到惋惜吗?
对于所有中国摩企来说,市场萎缩且竞争惨烈,它们要么在价格战中挣扎着不被饿死,要么在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重生。不改革,无异于等死;改革失败,也一定会死。个别我们熟悉的品牌则偷偷忙着改行,造汽车造电动车的盖房子的还有套股民血汗钱的,从某种意义上它们是逃兵。
国内摩企的全面洗牌还在进行,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会让更多没有前进动力的企业滚蛋,剩下的要么是拥有合资背景的实力派,要么就是不断创新奋斗的革命派,至于那些完全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组装厂们只能默默的消亡。
我们有时嘲笑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是傻子,我们有时又欣赏几代人只做一件事的励志故事,可见成王败寇的道理何在。对于此时的嘉陵摩托,新东家的入主还能不能持续投入资金来做研发,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囧状,我们尚未得知。
嘉陵的未来究竟是倒掉抑或涅槃,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