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出现的一种行为方式,就像是表演一场导演过的闹剧。
我记得在某部队体验生活,突然来了一位首长,要在食堂吃饭,然后就按照规矩,所有人都站着,饭菜打好了,都站着等着。
首长来了后,等首长落座,首长说:你们这不是形式主义吗?
军官说:首长,您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嘛?我们就是要跟您学习呀。
首长开心的笑了……
当然,后面我问过那个军官,他说:打仗的时候,是不能搞这些的,大家都明白着呢!呵呵……
是的,军队人人都明白,打仗的时候,不能搞这个。
我们说回嘉陵的越野摩托车。
我之前阐述过,工业产品的成熟来自于战争,摩托车汽车技术的进步,来自于赛事。(传送门)
嘉陵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了“嘉陵杯”。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中国摩协的全锦赛当中。
我记得那个时候比赛自己都不用掏钱,吃住都组委会管着,前提是你要是各省摩协的车手,运动员。
自带装备,到了场地发一台车,白菜。
赛事本意是好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在没有别的工厂生产越野的时候,嘉陵白菜可以吊打一切摩托车。
但是从一开始的97白菜到最后开放车身改装,再到开放250排量前,中国越野的两次技术革命,被嘉陵的形式主义给错过了。
中国越野摩托车第一次技术革命。
04年的时候,中国摩协推动了第一次国内越野摩托车官方赛事的技术革命,规则允许国产150b组除了发动机跟主车架国产,其他可以改装,这让那些报废的老进口车的尸体有了价值。
而国产125组,依然是白菜统一赛。
这个改革,对于嘉陵来说,他们有钱,只要计划了,就有预算,买最好的车进口车,请最牛逼的车手,拿最好的成绩。
但是125组就好玩了,为了凸现嘉陵摩托这些年在越野赛事的功绩,他们的125组用了他们的“翼侠”。
翼侠是什么车?难道是这些年比赛中积累经验后的结晶吗?按理说应该是啊!但是很遗憾,它不是。
他是一款地道的公路车,穿了身越野的马甲,然后用了太子车的前减震跟一个看起来很粗,却几乎没有性能的中央后减震。
于是,跑125组的车手就苦逼了,根本不能飞跳呀,就是爬,后减也要弯曲,怎么办?
于是三条后减震的车流上了赛道了。
这就是“形式主义”“懒政”带来的赛场卓别林。
反看150组,越改越优秀的车辆,不光嘉陵有,别的车队也有,这次嘉陵在125组依旧是“前三名”,但是在150组,偶尔拿不到冠军了。
按理说,这就是教训,要吸取,但是嘉陵还不以为然。
原本在这个技术改革的时候,嘉陵就应该有了能飞跳的越野摩托车了,但是他们沉浸在国产125稳定冠亚军的迷幻中,沉浸在偶尔拿到的“双管军”的喜悦中。
终于,到了国产250排量开放的时候了。
第二次中国越野摩托车技术革命。
在第二次革命之前,嘉陵遇到了什么?怎么就败了?
从第一次革命开始,嘉陵就应该意识到,赛事本身并不是做宣传的,赛事应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形式要付出行动,而不是主义化。
作为国企的嘉陵,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赛事中,那么技术进步的研发部们有没有从赛事本身吸取到关键技术呢?
从翼侠三条后腿的下赛道开始,就注定嘉陵对于赛事的投诉,都打了水漂了,根本没有吸取赛事带来的巨大技术红利。
反而一些小车队,小工厂,慢慢的在150组里面,吸取了经验,到2007年的时候,正林赛车横空出世,让嘉陵越野彻底失去了优势。
后嘉陵越野时代。
慢慢的,鑫源也开始放弃等离子发动机,开始脚踏实地的玩起了越野,嘉陵从越野摩托老大的座位上,跌落神探,估计那个时候,还在懵逼状态。
结论就是:嘉陵把越野摩托车赛事当成了一种形式,并且成为了主义,没有在投入赛事里赚取技术红利,导致被动,落后。
当然了,即便是嘉陵积极的吸取赛事的技术,改进赛车,也不能挽回嘉陵的命运,就好比穿越回过去的人,就像是河流中的的一块石头,也只能沿着河流走,最后变成一粒沙。
而我们今天,应该看到那些干涸河床的样子,想想当年他为什么不改道,为什变得只剩骷髅一般的鹅卵石跟那些等着被挖走的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