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龙前的准备 车轮必须离地 ,有大撑就支大撑,没有大撑就支起侧撑然后用凳子垫在车下将车轮翘起,最好还是找朋友帮忙抬车,以免车辆倾倒。 车胎完全放气,以免车胎压力导致拿不准车轮偏摆的位置和程度。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将车胎扒下,拿到调圈台上调整,不过那并不适合向咱们普通车友普及。 工具不能凑合,那种便宜的圈型扳手不适合摩托,只能调自行车的条帽。



是龙还是跳? 自行车圈子有句俗话:拿龙不拿跳,拿跳加十五。意思就是路边修车摊只拿龙不拿跳,想要拿跳就得单加钱。因为“龙”只是辐条应力消失,车圈还没有问题,可车轮要是“跳”了,那么整个车圈已经变形,有可能无力回天了。所以一般修车的都不敢拿跳,如果拿不回来,不仅挣不到钱,还白耽误工夫。 如何确定自己的车轮是龙还是跳呢?把标尺对准车圈最外沿,转动车轮观察。如果车轮是左右偏摆就是龙,如果是上下偏摆就是跳,如果又龙又跳的话就很麻烦,得先拿跳再拿龙。

了解车圈变形 辐条与条帽中的螺纹结合会产生很强的拉力,拉紧的辐条内部产生了应力。所谓的应力就是对物体施加力量,但是不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就是说辐条内部绷着一股力量,这种力量使得一侧的辐条应力与另一侧抵消以达成平衡,一圈下来数十根辐条互相拉扯便组成了完美的车轮结构。 辐条与条帽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由于两者硬度有差别导致条帽的螺纹与辐条的螺纹会微微变形,这种变形让两者结合的更加紧密,牢不可分。所以拧那种从来没动过辐条的老旧车型会听到“嘎嘣”一声,辐条和条帽仿佛粘在一起了。 这种完美的结构并不是牢不可破的,比如车轮在受到很大冲击力的时候。只要冲击力还在辐条应力范围之内就没有问题,可如果超过了范围就会让辐条产生形变,应力消失,没有应力的辐条是拉不住车圈的,就会导致车圈“龙”和“跳”。
拿龙理论与实践 前面说过,“龙”就是车圈左右偏摆,通过我们的筷子标尺能够看到车圈龙的程度,转动车轮,把龙的部位反复扫过标尺,记住偏移量最大的点,我们管这个叫顶点。继续观察,龙是一个范围性的偏差,那么我们再记上两端的起点,就是车圈开始偏移的点。








简单讲解拿跳如果你理解了拿龙,那么拿跳就不难理解了。拿龙是松一边紧一边,拿跳是左右同时松或紧,听上去简单,可做起来就很难了。由于车轮是一个整体,所以拿跳的时候不能像拿龙一样只调整局部,要宏观地去看待。 如果跳的不厉害,那么只需要松紧跳动一侧的辐条就可以了,紧是往里收,松是往外放,反复调试就能让车圈恢复圆形。不过很多情况下,车轮跳的非常厉害,光是松紧一侧辐条已经没用了,此时我们要整体观察车轮才能找到拿跳的关键部位。 比如一个被压成椭圆形的车轮,我们放松红色方向的辐条是没有用的,只有同时拉紧蓝色方向的辐条才能使车轮复原。道理不难,难的是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太多,不一定是椭圆形,如果遇到鸡蛋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那么拿跳就非常麻烦了,十分考验人的耐心。如果拿不回来就只能把辐条全部拆下单独矫正轮圈,然后再把车轮编回去了。

为什么先拿跳后拿龙? 如果先拿龙后拿跳,那么上下起伏的车圈会影响拿龙的判断力,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左右偏摆上,特别费神。另外就是拿龙与拿跳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拿好了龙再拿跳可能因为拿跳导致车圈又龙了,拿好了跳再拿龙基本上车圈不会再跳了。
写在最后的话拿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自己操作几次就能熟练掌握了,这其中最重要的显然是对车轮的理解与思考,还有极富耐心地反复检测自己的调试结果,其实只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什么龙是拿不过来的。 如果你能耐心地看到这里并且理解了本文所讲的内容,那么我相信“拿龙”这件事对你来说已经没有那么神秘了。如果自己骑的就是网轮车,那么赶快检查检查车轮是否健康吧,如果身边有朋友苦于找不到拿龙师傅,那么这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机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