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差距-写在北京摩展后


三天的北京摩展,我在里面呆了两天半,看了很多,没看到的也很多,这届摩展感触颇多,可以聊的东西也很多,无奈时间有限,北京展还没结束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内蒙古多伦参加多伦骑士节的新闻发布会,而今天,又来到了洛阳。


抽点时间,聊聊这届摩展我最强烈感受到的一个方面:差距。


这个差距不是某个点上的,而是多个方面的,比如重庆展与北京展的差距,比如其它地区摩托文化与北京的差距,比如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再比如国产品牌内部的差距等等......


北京举办摩展,我看到不少车友说:居然在一个禁摩的城市举办摩展。看到这样的留言,我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无奈,虽然都是骑摩托车,但人与人之间认知、眼界和见识的差距天壤之别,应该有不少车友都没有去过北京吧,甚至可能都没有出过本省。如果有机会到北京来,可能会被路上摩友的数量震惊到,北京是国内摩托车文化发展最好的地方,也是玩车氛围最好的城市,尽管有限制的政策,但依然无法阻挡大家对于摩托车的热情。这里无意想贬低那些对于北京禁摩有误解的车友,只是觉得咱们国家的财富、教育、阶层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外场的哈雷车队)


如果用国际摩展来衡量一个展会,那么北京摩展比重庆更为接近,重庆摩展虽然也有国外品牌参加,但规格和重视程度远不及北京摩展,北京展几乎所有的进入中国的国际品牌都参加了展出,不仅参展,还有新品的发布,比如川崎发布了ZX-10R和ZX-10RR,凯旋发布了速度大师、牛蛙和三叉戟,比亚乔发布了VESPA75周年版和贝弗利400,并亮相了RS660和TUONO660,KTM旗下的胡思瓦娜品牌在国内正式发布......


众多国际品牌的展出,足以证明他们对于北京展和重庆展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别是城市的地位和摩托车环境带来的,重庆虽然不禁摩,虽然有着深厚的摩托车工业基础,但就摩托车文化发展和摩托车消费能力来看,与北京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重庆展带着重庆这个城市的特点,码头文化,江湖气息,更像是朋友聚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摩友相聚一堂,各种摩托车品牌、装备品牌都有一席之地,重庆展几乎每个展位上都是人潮涌动,就像一个大火锅,不论什么样的菜,都可以涮。


而在北京展上,观众对于不同品牌的态度那就是完全不同了。非常明显的感受是,总体看,国外品牌在北京展受欢迎的程度远远高于国产品牌。不论是本田、雅马哈、川崎,还是哈雷、宝马、杜卡迪、凯旋、比亚乔、印第安,从我进馆到第三天中午离开,都是络绎不绝的观众,好几个品牌都要排队进场参观,而且队伍排得挺长,对比不少国产品牌的冷清,这种对比是那么的强烈,这种差距是如此之大。国外品牌短则有着数十年的历史,长则有一百多年,在世界摩托车工业几经沉浮后还能生存下来,不论是产品还是品牌都是被全世界认可的。咱们国内的摩托车真正谈得上发展,也不过近十几年的事情,即便是甩开膀子、迈着大步追,都有巨大的差距。


在展馆里,我就在想,如果我是某国产品牌的参展商,看着自家冷清的展台,再看看对面门庭若市的国外品牌,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刺激。北京展就像一杆秤,多少斤两上去就知道了,我们总说消费者会用脚来投票,在展会上,确实是用脚来评价的。


虽然总体上,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很大,但也有国产品牌在格调、人气、热度上完全不输国外品牌。北京展最重要的展会是一号馆进门的位置,这是观众参观的入口,进门的左手边是全球第一的本田,尽管本田把重心放在了上海车展,但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虽然没有新品发布,依旧要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而在本田的对面,就是春风,如果说本田是国际队的队长,那么春风就是国家队的队长,在众多国产品牌里,也只有春风在品牌形象、人气热度、产品实力上代表国家队与本田对阵。


春风800MT的发布会与雅马哈XSR900/R3的发布会同时举办,但关注度上完全不输雅马哈,当天各品牌的官方推文过10万+的,只有春风和雅马哈。如果以体量、销量来评价,春风算不上行业第一,但以品牌影响力、消费级市场影响度来看,春风无疑已经是国产第一品牌。坊间传言,本田发力中国市场研究最多的对手是春风,因为春风更懂年轻人、更懂中国市场,这样的说法,以北京展两个品牌所处的位置看,不无道理。


在重庆展上,参展的国产品牌比较多,观众也很多,品牌之间的差距虽然有,但感受不明显,但是在更高规格的舞台上,这种差距就变得十分明显了,就像在高中的时候感觉大家都差不多,到了大学里才发现同学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这种差距不只是产品和现场的布展,而是视野和格局,春风的赖民杰是摩二代,有着多年海外留学的经历,领路人的学识、眼界、视野决定了品牌的最终高度。


同样是来自浙江的摩企,老大哥钱江几乎独占了四号馆的流量,贝纳利和QJMOTOR的双品牌战略开始逐渐呈现效果,以国潮为主题的QJMOTOR,发布了赛250、赛350和追700,赛250不到2万的价格,必定会成为入门级跑车市场里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这几款车的发布,也带来了较高的人气。去年QJMOTOR品牌发布,到现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国潮的切入点更能吸引年轻人,尤其是赛系列,颇受追捧。不过,国潮毕竟只是潮流文化,潮涨潮落,如果国潮不在流行,是不是还要再找一种流行文化作为载体呢?QJMOTOR在产品线上走得是高性价比精品国货路线,国潮的切入点也比较接地气,那么品牌要思考“如何成为最接地气,最受广大车友欢迎的品牌”


今年是贝纳利110周年,也是双品牌战略的正式开启之年,贝纳利回归国际品牌战略在QJMOTOR出现后势在必行,不然就会造成内部打架的情况。三缸是贝纳利的技术精髓,这次贝纳利发布了三缸的1200GT旅行车,并透露了TNT899升级版将在重庆展上市的消息。随着三缸的回归,贝纳利也会逐渐找回原有的品牌内核。我认为既然要回归国际品牌,就要尽快把贝纳利\QJMOTOR\钱江的关系区分开来,现在很多车友包括我对于贝纳利的认识仍然还是中国心的国外品牌。那么,就拿展会的位置来说,贝纳利与QJMOTOR面对面并不是好的选择,总让人觉得两个品牌是一回事。


重庆板块的代表是宗申,宗申不仅仅是一个摩托车企业,更是这个行业与官方对话的代表,左董事长是摩托车行业的呼吁者、意见领袖。这样的身份存在,宗申不能不参加北京展。宗申携旗下赛科龙品牌,合资品牌宗申比亚乔参展,带来了多款车型。虽然从布展上看,赛科龙也在逐渐向更高规格靠拢,但还是看得到以往展会的影子,过于重视产品的展示,我跟赛科龙品牌负责人开玩笑说:这是准备卖货吗?换个角度想,其实也对,当我们的品牌高度还没有达到像国外品牌那样的时候,多展示产品不啻为最佳选择。


着实,车海战术还是收到了效果,RX6\RG3\RT3\RE3\RA2等车型关注度不低。外场方面,赛科龙也举办了RE3/RG3车主交车仪式,宗申对此次展会投入确实不小。与春风、QJMOTOR相比,我觉得赛科龙在一个方面存在不足,那就是用户/粉丝群体的培育,我可以想象春风的用户、QJMOTOR的用户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但我脑海里对赛科龙用户群体是没有概念的,一个品牌的成长和积累,既要靠产品、靠品牌活动,更要与用户建立联系,组建自己的粉丝团、亲友团,逐渐建立品牌画像。


重庆的另一家企业鑫源也参加了展会。曾经鑫源是中国越野车的代表,也开启了中国复古时代,后来鑫源把精力投入到汽车领域,摩托车板业务停滞不前,在其它品牌不断进步的时候,鑫源已经严重掉队。这次鑫源旗下的SWM品牌发布了3款车,各具特点,但是SWM发布会最大的亮点是龚大兴的出席,我是没有想到的。这是鑫源再次重视摩托车业务的信号,展会期间还开了一个媒体交流会,会上龚大兴也表示了重回摩托车行业,加大投入的态度,他对现在摩托车行业的变化也很吃惊,没想到短短几年,这个行业已经天翻地覆,媒体们都提出鑫源要加强产品品质管控,这点龚大兴也极为重视。鑫源重回摩托车行业,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他们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原有的团队几乎消失殆尽,要组建新团队,产品开发、市场开拓都是要补的功课。


在北京展之前,摩托莫里尼发布了X-CAPE。摩托莫里尼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品牌,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产品仍然在售,但X-CAPE采用春风650的发动机成为了最大的硬伤。尽管品牌方尽力想证明摩托莫里尼是一个纯正的意大利品牌,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里,解释的越多越麻烦。对于中国车友来说,莫里尼是个新品牌,讲故事不如产品来得更有说服力,我个人对是不是春风发动机无所谓的,只要最终的产品优秀,就可以去认可。这个就要看莫里尼是不是有真本事了。


大阳在北京展布置了很大的展台,但是现场的人气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多次经过大阳展台,都能感到莫名的失落。作为曾经的通路车老品牌,现在转型做个性化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新生代的用户对于品牌的陌生,让老品牌不复往日荣光。尽管大阳的150/350ADV踏板销量很好,供不应求,但在北京展这样的舞台上,并没有收获到足够的认可。且不说大阳,就连光阳这样的踏板届翘楚,都没有太高的人气,或许,踏板这个品牌本身就不够吸引人吧。我觉得落差也是一种收获,可以对品牌、对市场有新的认识,展会既是展出,也是学习,像国外品牌、优秀品牌学习。


杰迪是第一次参展,品牌也是刚成立不久,虽然产品上热度不太高,在会场上的声量不低,传播的频次也很高,品牌宣传这块挺有水平的;


飞肯展出了复古概念车TT,我在飞肯的展台上多次看到春风/KTM的人,看着胡思瓦娜的孪生兄弟,不知道怎么想?3GP的热度不低,看来小跑车还是吸引人;


汉威展出了B50的英伦巡航车,关注度颇高,250SC、250NK和G30三款车热度比较一般;


雷克改了名字后,产品上也有了提升,这次摩展有很多改装品牌参加,比如松散,雷克可以多学习一些,在个性化上再进一步。


展会是一个行业的发展的缩影,也是行业的风向标,对于品牌来说是品牌展示、产品推介的平台,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的舞台。对于国产品牌来说,能够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是非常好的机会,国际品牌就像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杆秤,只有与行业顶尖水平对标,才能更清晰的认知自己,发现差距,明确方向。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摩托行业的第二个黄金期,恐怕也是燃油摩托车最后的机会,国外品牌的纷纷进入、发力,提升了总体的水准,也给国产品牌带来了压力和机会。不同的品牌面对这样的形势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加快技术开发、提升内在品质、打造品牌形象,逐渐接近国际品牌,有的立足某一细分领域,专业专注也获得成功,有的急功近利抄袭模仿挣完钱就撤,从生意的角度来说,只要合法怎么做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但在这样的舞台之上,作为国产品牌真得要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来,往小了说,是企业的竞争发展,往大了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作为国产品牌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不能让中国车友觉得丢人。


希望今后的北京摩展,有更多的国产品牌参加,与高手过招,才能有进步;也希望更多的车友来观展,现场的那种感受是在屏幕前体会不到的!

您可能喜欢

哈罗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