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三轮摩托车给各位留下最深刻印象画面是二战的影片上,驰聘于欧洲战场,作为一款军用摩托车深入人心。因为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道路适应性好,越野能力强,并且便于隐蔽,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因此,它非常适用于侦察、通信/联络,搭载武器后还可以用来冲锋陷阵,甚至还可以运输物料和武器。比较出名的边三轮摩托车就是宝马公司的BMW R75,这款车也成为世界各国模仿的对象。包括前苏联的乌拉尔三轮摩托车,我们国家的长江750和湘江750等三轮摩托车。这些摩托车主要是供给军队以及地方执法部门使用,边三轮在中国很多地方也叫侉子。
也许那个年代汽车技术还不是那么发达,或者成本比较贵,历史上边三轮摩托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用场合,边三轮是比较晚的,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边三轮才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也有少许的边远驻地军队还在使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2000年以后,汽车的普及以及油价上涨,受汽车的冲击,边三轮的大排量和维修配件的限制,传统750cc边三轮摩托车的排放以及技术参数无法跟上目前严格的环保标准,所以无法上牌,在路上也就很少见到了。
一、心理形象问题决定了边三轮走向末路
有个很微妙的细节问题,也就是驾驶位和挎斗位的人员乘坐地位和形象问题。你看啊,设计之初,挎斗位是为乘客而设,座位舒适,无驾驶任务,一般应是长官的座位。而驾驶位无靠背,乘员还须操纵油门刹车等驾车设施,很是辛苦,一般是下级士兵的座位。但是,实际运用起来久而久之就发现了问题,驾驶员高人一头,行车过程一路拉风,一路潇洒,一路威武,简直风光到了极点。而挎斗座呢?当官的无驾车任务,座位又矮,像个宠物矮人一头的杵在那儿,无任何潇洒动作可以施展,一路下来,形象对比脸面全无,心里不憋屈不窝火才怪!现在时过境迁,当官的都坐小汽车了。。。。。。
二、定位尴尬造成
从交通工具来看,一般都买汽车了不会去买它的,边三轮想买也是不太容易买到的,不像买一辆电动车那样方便!还有要驾驶这个边三轮必须是D证才可以,一般人考了C1 证就没有人去在去考D证了,感觉没必要尤其在城市里的人比较突出,现在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摩规定,城里人不会去考证也不会去买了,乡下人就更不会去买它了,不实用!边三轮注定要被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所取代和淘汰掉的!
二、技术和市场发生了变化
(1)国有企业的效率跟不上时代,边三轮的核心技术没有继续深入改进,排放标准达不到、能耗问题等,加速了被时代淘汰的进程
(2)对置式发动机起始排量相对来说大,对于那个摩托车由奢侈品进去消费市场的时代来说,过于昂贵的购买价格限制了销量
(3)政府部门不再采购摩托车,而是转而采购汽车,也打击了边三轮的生产积极性
(4)作为现在的城市环境来说,边三轮失去了城市穿梭的灵活性,反而两轮摩托车更便捷
(5)大中城市的禁限摩政策。
社会在发展,对现代技术而言,偏三轮技术落后,油耗直逼面包车,舒适度及差,故障率高是它的历史缺陷,同时正因为它的版本陈旧,完整地保留了二战时期宝马R71的原型,才成为挎子爱好者心中的经典,至今不裒,这款车型如果在保留原型的基础上在动力和舒适度,可靠性上做出改进的话有望成为挎友的新宠。。。。随着汽车的普及,导致边三轮作为交通工具的优势不复存在。而摩托车的工具属性又走向了玩具化,没有了市场也就没有了研发。现在的边三轮已经是小众情怀路线的装逼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