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印度产的外国车不代表其摩托工业水平
越来越多的日本、欧洲摩托车制造商在印度设立组装厂,就连美国哈雷也在当地有组装厂。这样一来,让人对印度摩托车工业水平的印象,仿佛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但自己觉得,即使是全部的摩托车制造商都在当地设立了工厂,但那只是代表着当地市场的消费水平和前景,根本无法代表印度当前的摩托车工业水平,就像东南亚市场那样。
下图:印度 Yamaha 生产的 FZ16S。
下图:印度皇家恩菲尔德在当地的产品。
下图:印度 KTM 生产的 Duke 125。
下图:印度 TVS 生产的 BMW G310R。
反倒是印度的本土摩托车制造商,在参加世界大赛方面所走的路、值得注意:印度 Hero 英雄摩托,在去年一月份举办的 2017 达喀尔拉力赛中取得了第十名(葡萄牙车手 J. Rodrigues)。另一家制造商马欣德拉(Mahindra,又译作马恒达)长年参加 Moto3 的比赛,且自 2014 年首次登上分站比赛的颁奖台之后,到 2016 年达到了顶峰:两次分站冠军,拿下了年度第四名(车手),并取得了高达 211 分的制造商年度积分。虽然,这两家印度本土的制造商,参赛的并非来自本土的车手,至于赛车嘛、也不见得是他们自己独力开发的技术。
下图:印度 Hero 英雄摩托出征 2017' 达喀尔的发布会,及其 Hero Speed Brain 450 Rally 赛车。
下图:Mahindra 马欣德拉的 Moto3 赛车和车手。
下图:2017 年十二月正式向当地市场发布的、以 BMW G310R 为基础延伸而来的 TVS Apache 阿帕奇 RR310。
就自己手上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概况就是印度本土品牌的摩托车,以产销量计算、规模最大是 Hero 英雄,该制造商曾经是 Honda 在当地的合资企业伙伴,几年前合约到期、不再续约而散伙。去年之前还排在较后位置的 TVS 近年来大幅成长,今年的上半年排到了第二。2017年的时候还是老二、一直想着追赶 Hero 的Bajaj 巴贾,今年以来产销量急剧下降掉到了第三。随后的是相对小一些的Mahindra马欣德拉,以及一大堆诸如 LML等等的针对性车型品牌。
除了本土市场之外,印度在非洲以及部分的东盟国家,是中国车的主要竞争对手(尤其是非洲市场)。除了 Hero 英雄摩托是以两轮为主业之外,另外的几家(Bajaj 巴贾、Mahindra马欣德拉)都属于印度当地的综合性集团级企业,在他们的金融触角之下,很多欧洲的汽车、摩托车品牌都接受了印度的资金,让其跻身于股东甚至是董事长之列。
尽管有着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印度朋友(真正印度土生土长的,非香港特区、讲着粤语的那些),但自己没踏足过印度这块地方、说不上了解印度(连皮毛都没有),更不用说具体到他们摩托车工业里面的细节。而其中一两家印度本土企业的产品,却是曾经有机会接触过一段不短时间,看着新车落地然后逐渐地变旧、变破,好歹算是略知一、二,也就试着从这有限的几款产品,去判断印度的摩托车工业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首先接触到的印度生产的车是 Yamaha 的 FZ16,但两、三年下来的观察,或许是缘于价格和成本的控制,接触到的几台车、小毛病也是挺多的,且也会有很多国内一线品牌的产品,用过了几年之后的通病,说不上差,但即使是正常的保养情况、都肯定不属于 “ 开不烂 ” 的产品。
而接触较多的是来自当时的印度第二大车企 Bajaj 巴贾的产品,尤其是他们的主力产品 Pulsar “ 普撒 ”系列。帮 Kawasaki 在东南亚销售的小型车代工、甚至直接拿一部分 Pulsar 的型号挂上 Kawasaki 的标志在菲律宾、印尼当地销售。此外,国内所知道较多的、是巴贾还是 KTM 公开发行上市部分持股量最大的股东。
在东南亚地区前后大概是五、六年左右的观察,从早期的 Pulsar “ 普撒 ” 150,到最新的街车款 Pulsar “ 普撒 ” 200NS、跑车款 Pulsar “ 普撒 ” 200 RS,巴贾的这系列产品售价并不贵(扣除东南亚当地关税,街车款的Pulsar “ 普撒 ”200NS 的净车价大概是 $ 1,500美元左右,水冷单缸、SOHC四汽阀的发动机,化油器),性能尚可,但耐用性较差,整体水平上的判断,大致就是比国内最高配的产品低一档,略强于国内出口用的中等配置产品。
在刚上市开售之后的不久、一轮的优惠猛冲之后,马路上看到这车的机率大增,只是在一、两年后,马路上在走着的印度车非但没有增多、反而变得稀少起来,就连国产的地平线,马路上看到的频率都要比巴贾的要高。跑车版的Pulsar “ 普撒 ” 200 RS 定价较高,且上市时间较后,东南亚的民众估计已经对这品牌束之高阁。而巴贾的旗舰级街车、号称是吸收了 Duke 390 技术开发而来的 Dominar 400(水冷单缸四汽阀、与 Duke 390 相同排汽量的 373.2 cc 发动机),印度当地售价仅是相当于人民币 1.6 万元,结果是在东南亚市场就连脸都没露一下。
至于近年来、大力开拓东南亚多个国家市场的、巴贾的印度风格三轮车,个人的看法是价高、质量一般,两千公里之后所出现的问题,基本就跟国产的三轮车一样的多。印度的三轮目前主要是依靠三轮文化的输出来为其增值,加上前殖民主控制之下的媒体吹一下、帮帮忙,经过了刚落地时候的一轮猛冲之后,现在已经是后劲乏力、疲态毕露。
也不仅仅是印度本土的品牌巴贾,就连印度 Yamaha 的 FZ16(非厂方/正规代理商引进,只是印度的贸易公司发货到东南亚市场),路面上也是越来越难看得到。
下图:东南亚城市街头的印度产品。
下图:印度 Bajaj 巴贾的旗舰级跑车 Pulsar “ 普撒 ” 200 RS 官方宣传图片。
下图:印度两轮社区发布的巴贾 Pulsar “ 普撒 ” 200 RS 的意外事故图片。
下图:东南亚城市,随处可见的国产 “ 地平线 ” 类产品。很多当地的用户,将其 “ 摇身一变 ” 就成了日本标识的跑车。
或许仅仅是这样的见闻,不足以说明印度的摩托车工业水平是低于中国的同行,但再结合基本逻辑,自己的判断就是标题所说的 “ 印度生产的外国车,根本就不代表印度的摩托车工业水平 ” ,且在几十年前有过中国市场技术引进的教训之后,现在外国品牌的制造商陆续进入印度市场之后,对于技术封锁的经验之多,图纸短斤缺两、有意无意的改动手段之辣,印度的本土制造商想要真正获得发达国家那些企业的技术,只会更难。
对企业来说,核心技术就是企业的生命,中国已经拿几十年时间和无数的代价,证明了市场是绝对换不了技术的。一切的技术,都来源于企业自己的豪赌。
任何地方,在当地生产的外国牌子产品,可以代表着供应链完善程度、但无法代表当地的技术水平。简单地举例的话,日本车、德国车能在中国做的发动机(也不说更复杂的整车了),一旦大家散伙了或者是他们溜了,不见得国内的企业就能做得出同样技术水平的产品来。这标题同样地适用国内:在中国生产的外国牌子车、不代表中国在这行业的技术水平。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