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摩托测评, 但是没有金主爸爸和团队支持。想买专业拍摄器材, 但动辄五到十万的花销根本负担不起, 就算买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用。这一切困难都让独自完成影片拍摄变成不可能的事。本文就为读者老爷们介绍, 在没有团队和缺乏设备的情况下,笔者目前拍摩托测评都准备了哪些器材。
视频全长39分16秒如下:
SonyAS200运动摄像机
购于:2014年
购入价:约1700元
AS200是我目前依然安装在头盔上, 用来记录加速测试仪表状况,以及拍摄骑行第一视角的主力机. AS200发布的时候, 运动摄像机基本只有Gopro可以选, 当时AS200的拍摄性能主要对标Gopro4, 但对比Gopro, 当时索尼具备安装在头盔上较流线, 以及成相发色比Gopro更鲜艳的优势. 只可惜相关支架配件较少, 原厂的摄像支架奇贵无比, 所以至今我只为它配了一个原厂的头盔支架。
↑当初选择Sony而不是Gopro,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Sony架在头盔上的方式比Gopro流线多了。
SonyAS300运动摄像机
购于:2018年
购入价:约1800元
去年添购的AS300,发布时拍摄性能相当于Gopro6, 但逊于今年发布的Gopro7。会再添购这颗摄像头是因为AS200过滤车辆细微共振的防抖能力很差, 架在车上使用经常出废片。 AS300无论成相质量或防抖能力都优于AS200, 且续航时间也比较令人满意(约可连续拍摄2小时)。如果不介意运动摄像头的画面形变. 它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架在跟拍车上, 甚至仅需两人就能完成跟拍镜头(常规跟拍镜头至少需要三人完成)。只可惜AS300最大缺点和AS200一样, 它们都仅提供需要另行购买的Wifi连线监控屏幕, Wifi传输过慢的问题, 导致拍摄现场要确认大量素材的成片质量, 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AS300光学防抖比起AS200有飞跃性提升, 相比旧款能更好实现任何需要架在车上呈现的画面。
DJi手机稳定器
购于:2016、2018年
购入价:约1980元、980元
如果单纯只想拍摇动车辆细部件画面, 只要不在太长的焦段上屏住呼吸, 其实靠手持也能胜任。但如果要绕着车360度拍一圈的话, 没有稳定器就很难办到了。我为什么选择买手机稳定器而不是单反稳定器? 一是价格问题,二是自己出门要同时骑车背这么多设备, 实在无力再去照顾一只单反稳定器, 再加上拍摄现场多需要自己找拍摄机位、移车、抢光线, 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 每次开机, 单反稳定器的配平的时间也会极大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电子产品真的是早买早吃亏, 1980元的稳定器用起来真的不比980元的好用。
↑搭配稳定器使用的手机, 在边骑车边背一堆装备的情况下, 每次转换拍摄场地, 手机战损率奇高无比。
各式支架及旧式运动摄像头
购于2008~2018年
图中有一颗购于2008年的AEE摄像头, 目前已退役, 除非同画面至少需要呈现五个视角才会拿出来用。毕竟以目前标准来看, 成相质量已经比最辣鸡的手机还糟糕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 如果想长期拍视频,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 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一颗是为了拍丙之流换档教学多视角添购的小蚁摄像头(约400元) , 这颗小蚁摄像头的成相质量大概只有目前主流行车记录仪的水平, 用来当主力机是完全不实际的。个人认为, 想添购运动摄像头的话, 单就成像质量来说, 目前市面上也只有Gopro和Sony比较领先的, 其他国产品牌大概都只有它们两年前产品的水平。
单反摄影套件
购于2006~2016年
Canon80D+18-135mmKit购入价:约10000元
70~200mm购入价:约4000元
SIRUI脚架购入价:约700元
单反负担了测评影片中的开场、总结、定点弯道动态、车辆主图、细部摇动画面。讲真, 我是真的很懒得背这玩意, 无法舍弃单反主要还是因为过去给杂志社供稿的工作习惯, 虽然这玩意背起来重, 且网络时代不像杂志需要跨页全开大图,更多时候读者也不在意微信或网站压缩到剩500k的图到底是甚么机器拍的。但单反的长焦段成相质量依然不是手机和运动摄像头能够相较。我也想过干脆整套换成更轻量的微单系统来取代单反, 无奈微单目前视频可靠性仍略逊于单反(过热及电量问题) 再加上微单长短焦备齐的话, 又得准备两万元才能实现, 只好作罢。
最后两个关于单反拍摄的购买建议, 一是脚架是拍摄时必带装备, 建议脚架不要买塑料制的轻便产品, 那玩意架不住单反, 架不住的动西买了也是白花钱, 二是单反成像更多时候靠摄影者对机器参数及光线的认识, 初学者不要去追顶及器材, 就算买了价格数倍的全画幅相机, 拍出来的东西依然是辣鸡。
为了证明并不一定要全画幅单反才好使, 以下贴一些笔者过去试车用入门单反拍的作品。其实在目前圈内已经算很不错的照片了。
↑摄于Canon 50D+70-200mm
↑摄于Canon 50D+17-85mm
↑摄于Canon40D+70-200mm
↑摄于Canon 40D+70-200mm
各式充电线材
以上设备充电器材也得一并背出门, 由于带出门的所有器材都没办法撑过一天的拍摄量, 必须再带两颗充电宝(飞机只能带上两颗), 此处建议直接买能带上飞机容量最大的充电宝, 面对这堆拍摄器材, 10000毫安以下的充电宝全部都不好使, 选购充电宝输入输出功率越大越好,最好买有18W快充快放功能的产品为佳, 要不遇上连续两天的拍摄任务,光是在酒店等充电宝充电会很想死。另外充电线可能比较没有人注意, 但其实也有讲究, 以我买过的三四十条安卓线为例, 充同一个设备, 单是换不同的线材, 功率可能会有5~15W的区别( 实测我有一半的比例的黑心线材撑死只输出5V1A), 这点在购买前几乎是没办法判断的,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己去淘宝买个20元的USB输出测试装置实测一下。
ZOOMH5录音笔
购于2016年
购入价:约1800元
这算是我目前现有最高档的录音设备了, 高音稳、中音甜、低音准, 一句话就是通透, 但无奈每次拍摄要背出门的设备太多, 实在无力再照顾一只既傲娇又容易被摔坏的录音笔, 除非遇上需要对比排气音的情况, 否则绝大部分时间, 我还是倾向使用最方便的手机收音。
BOYA LM-10麦克风
购于2018年
购入价:约160元
以前拍视频经常被嘲笑, 小丙到底是不专业到甚么程度才拿着手机收讲解音, 这只Boya领麦就因为这个理由被迫购买, 但其实这玩意也不是太好用, 这只有线麦接AS200和AS300完全不收音(也许是脚位的问题), 接Iphone7的话,声音会非常糊. 接三星S8+就算距离20cm, 正常音量说话也非常容易炸麦....跟以前拿手机收音相比, 好处大概只剩讲话的时候比较好看一点。
DriftBox
购于2004~2016年
购入价:每部约4000元
知道一部车跑多快多慢, 在我的测评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各车厂的表速与实际速度大概会有10%到20%的误差, 连进口车也不例外, 不透过仪器很难判断性能优劣, 判断不出性能优劣的测评, 就算写了一万字,对我来说就是废文。举个例子好了,笔者十年前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架D-box测Yamaha R6, 直线底表速263km/h真实时速才232km/h, 所以如果说一个测评如果只按表速跟读者讨论速度, 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事情。 Dbox原理虽然跟手机一样用GPS去抓取定位信号, 但它的精度是手机的1000倍, 误差仅3cm, 手机的误差则是30m, 所以拿手机GPS来说车辆的加速也是不可信的, 除非极速维持很长的时间, 让手机的算法足以修正出真实速度, 否则象是五秒三或四秒八的百公里加速, 对手机来说, 算上误差, 两笔数据很可能其实是同一笔成绩。
↑DriftBox我从04年用到现在, 已经用坏五六台了,(旧款只有外置天线很容易坏), 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能取代DriftBox的专业测速仪器, 但笔者懒得学新的加速数据分析软件, 只好继续用这个十几年前发明的机器。
↑会不会使用DriftBox, 其实重点在于如何分析导出数据后加速曲线代表的意义, 如果用这部机器只看秒数的话, 其实很难发现测试时车手操作是不是存在失误。
Cardo packtalk 蓝芽通讯装置
购于2019年
购入价:2部套装3800元
上期云南骑行, 车队就是用这玩意通讯, 超级好用, 实测它的降噪技术在时速100公里巡航风噪下, 通话依然清晰无比。Cardo应该是目前科技力最高的蓝芽通讯装置(以前可能是Sena) 这玩意充一次电, 理论通话时间13小时, 双人使用理论通信距离是1~1.6公里, 最多支援16人在同一群组使用, 群组的理论最大通信距离可达16公里, 与无线电相比除了安装使用方便之外, 也不存在盖台的问题, 防水机能也不用烦恼。所以从云南回来我就跟上次去广州拍部品的店家定了一套这玩意(此处广告:天猫店搜索“佰丈利车品专营店"), 除了想着以后带小女朋友摩旅一人一车可以清晰通话之外, 未来拍第一视角影片再也不用拿有线麦收音了, 直接头盔连这玩意收音, 音质会有飞跃性提升。
以上, 就是我完成一次测评影片拍摄所需要扛出门的所有器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