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微信公众号

曾经的捷达,后来的众星是怎么带动无锡摩托车产业基地的


无锡作为中国摩托车江浙板块的重要生产基地,却没能给摩托车爱好者留下美好的印象,无锡之所以会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的一极,捷达摩托功不可没。今天我就来聊聊曾经的捷达,后来的众星,是怎么带动无锡成为摩托车产业基地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开始改善,那时候的城市青年扛着录音机,穿着喇叭裤,跳着迪斯科,而广大农村地区就开始买自己的四大件: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

好了,聊到自行车,谁都知道永久、凤凰牌,但还有一个品牌是农村消费者最爱买的品牌,长征牌载重自行车,这个品牌就是无锡自行车厂生产,后来在无锡县又成立了一个专门生产自行车配件的集体企业:无锡自行车二厂,捷达的创始人杨仲华就在这个厂上班,先后当过车间主任、科长、厂长。

1991年,这个集体企业再次迈开创业步伐,成立了无锡摩托车厂,杨仲华任厂长,生产捷达牌摩托车。单独建厂时,只有六七十名员工,三十几万的固定资产,却承担了近二百万元的债务。

该厂从第一批 40辆捷达摩托车出厂开始,乘风破浪,一路高歌,创造了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神话,1992年产销摩托车2万多辆,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1993年捷达仿照本田CG款,悬挂重庆产四冲程100发动机,生产出捷达100,当年产销6万车,94年就一举拿下28万辆的产销。当然,也开创了无锡摩托车产业基地的先河,从此,无锡摩托车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97年我曾在无锡查桥出差一个月,当地厂商戏称:查桥农民,农忙种田,农闲上班,大厂车间,小厂猪栏,装车靠敲,看菜下单。这些戏称反映了当时查桥摩托车制造企业的真实状况,除了捷达作为集体企业相对规范以外,一些无锡小厂生产的摩托车简直就是垃圾。说小厂是猪栏改出来的真不是夸张,随便搞个场地装车,你说要多少钱的车,下单,他就去太湖市场采购多少钱的配件装车,你说这车怎么大撑打起来不稳,装车工抡起大锤对着大撑一锤下去,大撑就站稳了。然后你说要什么品牌的,他就买什么品牌的合格证给你,然后打包发货。当时生产的什么兰驼、飞盾、玉河等等,品牌应有尽有,质量烂得是千篇一律。不知坑了多少消费者,无锡车是烂货的名气从此打响。

但捷达除外,捷达的质量在无锡车中绝对是算不错的,我人生中骑过的第一台摩托车就是捷达的100,也是通过捷达才学会了骑摩托车。记得那时的捷卖价6480,那时候很多县城福利彩票抽奖的奖品用的都是捷达,可见捷达在当时的农村市场占有率是相当高。

98年,捷达因与一汽大众捷达同名,被迫改名为众星。成立江苏众星集团,年产摩托车已达50万辆,成为乡镇企业一颗耀眼的明星,2000年,众星改制,整个企业的控制权归到杨仲华名下。

随着重庆摩托车制造的崛起,无锡车臭名远扬的质量逐渐被市场所抛弃,加上国家对摩托车产业的规范化管理,生产准入制度的实施、3C认证管理,让很多无锡小厂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转为地下工厂,在网上兜售地平线,现在无锡的厂家很多都转产了电动车。

众星也不例外,众星现在摩托车出口一年还有六七万辆,内销基本也不多了。重庆摩托车因恶性竞争失去了越南市场,无锡摩托车因粗制滥造失去中国市场,可见,质量才是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这么多的前车之鉴,中国的摩托车制造企业是不是应该警醒!

您可能喜欢

小诸葛聊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