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内的兄弟姐妹们一看这么个东西,都知道它叫本田小板凳。很明显,这个昵称就是冲它这个外观来的。在日本,它叫MotoCompo,型号叫NCZ50。40年前,它装配了一台两冲程风冷单缸发动机,型号为AB12E。5000转时达到最大马力2.5匹,4500转时达到最大扭矩3.7牛米,最高车速理论上能达到50公里。
曾经有大神通过改装将它最高车速整到夸张的100公里/小时,那个是特例。这部发动机是基于当时的Z50R,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本田猴子的发动机开发的一部车型。
全车整备质量45公斤,后轮单摇臂,油箱2.2升,续航里程120公里,无极变速。车长1.2米,宽仅为24厘米,高54厘米。它的手把和座椅都可以向下折叠,完全折叠以后它可以轻松放进A0级小车的后备箱,这种绝配几乎能够完美地解决当时日本的城市通勤。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就像一个玩具。但是可别小看它,它有后视镜,有喇叭,有大灯,有转向灯,有转速表,完全具备合法上牌上路的资格。
本田MotoCompo制造于1981年-1983年。没错,只有不到4年时间,到目前为止它也只发售过这一代车型。但是,本田粉们对于这个时间一定非常的熟悉。
1982年9月20日,本田推出City Turbo,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GK5(飞度)的初代车型。(最新款的飞度我们略过)初代City车系是本田历史上首款涡轮增压量产车型,排量800cc,百公里油耗仅有1.2升。我记得前些年老有人说小日本只会玩自吸,涡轮增压不行…怎么说呢?补补课吧。
40年前本田公司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开发了这个车型:如果在路上实在堵得动不了了,你可以靠边停下我的City Turbo,从后备箱卸下我的MotoCompo进行一个短途的应急代步。
这一想法确实是非常好的,而且当时本田预测的月销量能达到上万台。但是事与愿违,从量产到停产的三年多以来,MotoCompo总共“只”售出了5.3万台。现在国内的本田小板凳摩托车跟猴子一样都只是收藏品,不能上牌上路。听说售价已经炒到2万多了。淘宝上有很多仿MotoCompo造的电动车或者地平线,具体价格各位可以自己上网看。
我翻到这里突然看到,上图居然还有越野版的电动MotoCompo,果然国内的X商研究地到位!(当然,只是个图而已)
其实上图的电动车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品牌设计工作室Katalis设计发布的一款名为Spacebar的车型。很明显,它借鉴的原型就是1982年的这台越野版的Motra的设计。
当然,Motra还有跨子版。屏幕前的你是不是被帅得口水一地?
40年后的现在,我个人认为仍然没有出现一种能超越本田多年前的这种A0小车搭配120+公里续航里程的两轮车的出行方式。地铁+电动折叠踏板车?对不起,高峰期人都挤不上去,你还有空间抱这么个累赘?
地铁+共享单车?这个不错,但是你能保证你想去的地方一定有地铁站吗?就算有,共享单车一定有吗?如果天热/天冷/刮风下雨+距离远,那也够喝一壶的。
A0小车+电动折叠踏板?折叠踏板的续航里程有多少?你有里程焦虑症吗?真没电了能像小板凳一样1分钟内加好油吗?我到现在依然是这个观点:现阶段跟电沾边的交通工具统统无法完全代替燃油车。
小踏板摩托车?对不起,禁摩。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无奈。本田显然也是知道他们的想法是非常超前非常落地的,他们也一直都想复活小板凳。但是由于日趋严苛的排放法规,单缸两冲程50cc这样的小车显然不可能还有它的一席之地。2011年的东京车展,本田曾发布了全新设计颇具现代化风格的MotoCompo。
然后,现实再一次说明一个道理:网上叫好的车,现实不一定叫座。打开网页,打开论坛,网友们各个都群情激奋,各个都赌咒发誓地表示只要小板凳复活了一定会买一台。结果呢?之前说不买不行的人集体使用隐身术,那么复活计划就更不用想了。2012年的东京车展,本田又发布了电动版MotoCompo的概念车型。
2020年8月,本田在美国登记注册了Motocompacto这个车名。计划在未来生产微型电动车,很有可能就是上图的电动版MotoCompo。几个月前的7月份,日本Young Machine杂志报道并在封面显著位置展示了本田EV-motocompo的概念图。
这真可以说是跟我们记忆中的小板凳有着高度的相似度。如果各位真是打心底里爱它,那么一起盼着它早点来到我们身边吧,欢迎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