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倾、同倾、外倾这三种骑姿,是进阶骑士用以应付各种弯道的基础骑姿,初学者往往不明白这三种骑姿的使用时机及转向特性,本文以踏板车赛车手为我们示范标准的骑乘动作,并讲解各类型弯道过弯时取线的差异。
过弯的基本知识
车体倾斜
摩托车在车体笔直的状态下,是不可能转弯的,这是跨上摩托车之后必须明白的基本概念,而越快的弯中速度,会造成越大离心力,骑士就必须将车体更倾斜才能抵抗离心力,在车辆倾斜角度有限的情况之下,骑士的重心也就成了影响弯重速度最大的关键。
同倾骑姿
外倾骑姿
内倾骑姿
由以上三种骑姿比较,在相同速度之下,使用外倾骑姿过弯,车辆所需的倾斜角最大,同倾次之,内倾由于可将重心保持于内侧抵抗离心力,车辆所需要的倾斜角度最小。
同倾骑姿
中庸的基本骑法
同倾是个自在且中庸的骑乘方式,也是一般骑士最常使用的弯中姿势,马路上随处可见,几乎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在骑车,同倾介于外顷与内倾之间,属于稳定型的骑法,同倾时骑士与车身倾斜角度相同,优点是轻松、自然、视界良好。由于使用此姿势的骑士在过弯时头部位于车辆的中间,在选择进弯路线与出弯点的判断上也显得比较直觉,所以同倾姿势过弯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练习,一般入门的骑士都能够熟练的使用这种姿势通过弯道。也许会有骑士认为这种骑姿太过平庸,但是它之所以在一般道路上能够广泛的被应用不是没有原因的,同倾姿势可以更轻松的处理危机四伏的一般道路上各种突发状况。骑车与人生一样,要走得长久,都必遵循中庸之道,太过于趋向极限的话,人生和赛车都会变得很短命的。
改装赛车的同倾骑姿
↑身体与车辆角度呈一直线的骑乘方式,是所有骑乘方式的基础,弯中速度的由于仅使用车辆倾斜角度来对抗离心力,车辆的最大弯中速度取决于车体可承受的最大倾角。
优点:骑姿轻松、视界良好。
视野于车辆中心,较为直觉。
缺点:车辆在速度相同时需要比内倾姿势更大的倾角。
↑一般初学者多以同倾的方式过弯,这是最直觉也最易学的过弯方式。
内倾骑姿
有效抵抗离心力的骑姿
骑士转弯时,将身体重心放置在车辆内侧的骑姿,由于能够有效的抵抗离心力,内倾姿势特别适合在赛道中创造最快的弯中速度,也是一般比赛中在常见的弯中骑乘动作,当骑士完成煞车减速动作准备进入弯道前,会将身体与屁股朝内侧移出,并将膝盖打开一定程度,车辆倾斜后,当膝盖与路面接触时,骑士可藉由接触的状况判断车辆倾斜的状态,让车辆到达极限倾斜的过程更确实。由于内倾的姿势能有效的将重心向内侧移动藉以对抗离心力,如此一来车辆本身单靠倾斜角度对抗离心力的负担就会减少,在相同的速度之下,能比其它骑姿使用更少的倾斜的角度来过弯,内倾姿势的缺点是车辆重心与路线变换速度较慢,且会使视线缩小,这在充满人孔盖与破碎路面的一般道路上则是会让骑士致命的缺点。
改装比赛车的内倾骑姿
↑让骑士们神迷的华丽骑姿,将身体重心极度保持在内侧藉以提高车辆在弯中的速度极限,一般原厂速克达在倾角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极度的内倾来提高弯中的速度。
优点:更有效的对抗离心力。
相同的速度之下,车辆的倾斜角较小。
缺点:左右重心转移缓慢。
骑士视野受限。
对突发状况的反应力较低。
↑追求最高速度的MotoGP赛事,在优异的路面质量加持下,选手清一色采用内倾姿势过弯。
外倾骑姿
重心转移最快速的骑乘方式
骑士与车身倾斜角度相反,有着能够快速变换重心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紧急情况和小转弯,以及视线不良时行驶连续弯道。在越野赛事中常见到职业车手使用外倾的姿势快速过弯,主要是因为越野赛因路面状况恶劣,骑士需要不断的改变车辆重心以保持车体的平衡,若在恶劣路面使用内倾卡普的姿势过弯的话,很可能因为压到一颗石头车体陷入不稳定状态时,骑士无法瞬间改变重心而让车辆失去平衡,外倾姿势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由于外倾时将重心保持在外侧,高速过弯时就必须让车辆倾斜角度更深才能够有效对抗离心力,当倾斜角度用到极限时,弯中速度就无法更快了。
改装比赛车的外倾骑姿
↑外顷技巧可在一瞬间迅速将车辆倾倒,在回转半径非常小的弯道以及恶劣路面上需迅速保持重心移动的情况下非常实用。
优点:良好的视野
能够快速转换重心
缺点:过弯时车体需要更大的倾斜角度
↑SuperMotard赛事需要面对不稳定的非铺装路面,大部分骑士会使用外倾骑姿。
内倾磨膝是最快的过弯方式?
骑士与车辆只要能够更有效率的抵抗过弯时的离心力,就能够创造出更快的弯中速度。车辆在弯道中的倾斜角度相同,骑士能将重心摆在越内侧,就能更有效的抵抗离心力,以创造更快的速度过弯,这也是为什么使用内倾的姿势过弯能够更快的原因。我们现在知道内倾姿势确实能够让弯中速度的上限提高,但磨膝这个动作也是让速度提高的关键吗?答案并不尽然,能够快速过弯的关键并不在于膝盖是否与地面接触,举例来说,若是我们知道一部车的倾角极限有60度,但却在弯道中只使用了30度的倾角并且很夸张将脚打开与地面接触,绝对不会比同倾姿势但使用更大倾角过弯的车手来得快,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磨膝过弯并不最好的方式,为什么MotoGP车手过弯时需要让膝盖与地面接触?其实MotoGP车手们的膝盖与地面接触时,大多是车辆已经接近倾角极限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时候,赛车手并不会故意让膝盖与地面接触,膝盖接地只是为了在车辆倾斜到达”极限”时测量车辆目前的倾角,藉以判断车辆是否到达极限罢了。换言之,在车辆离倾角极限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的时候,使用内倾磨膝的姿势过弯除了可笑且让自己转移重心的反应变慢之外,并没有任何意义。
↑MotoGP车手在重心内移时,并不会刻意做磨膝的动作,在测得最大倾角后,反而会将内侧脚收拢。
内倾过弯的分解动作
↑在车辆尚未倾斜时完成大部分减速动作。
↑持续减速并将臀部内移。
↑确认进弯点并压入,此时目光应望向出弯点。
↑维持油门开度使后轮保持牵引力。
↑于出弯点加大油门扶正车身。
使用踏板车进行内倾过弯的基本骑姿
↑由于踏板车不像一般档车过弯时可将大腿固定在油箱上,为了在弯中能够固定侧挂时的腿部,必须将臀部略为后移。
除了能更有利于固定侧挂中的身体之外,将置脚的位置后移对体型较大的车手来说,也能避免膝盖在重心剧烈转移时卡到龙头。
↑在车体倾斜之前,车手将臀部移出一半,并将身体重心移出。张开的膝盖则可在车辆倾斜时让骑士更能掌握车辆倾斜角度的状况。
↑此时外侧小腿应紧紧扣住座垫以支撑内倾的身体。脚尖应向内侧便于让膝盖打开。
山道与赛道的取线差异
在前文中我们清楚的知道,过弯就是车辆与骑士对抗离心力的过程,速度越快,所需的倾斜角就越大,一般赛道良好的取线,大多采取「外—内—外」的方式,充分利用赛道的宽度,尽量以趋于直线的大弧度来转弯,以取得更快的弯中速度,也就是说在转弯开始之前,靠着弯道的外侧进入弯道,到在弯道弧顶的地方紧靠着弯道的内侧行驶,在过了弯道弧顶之后,再切回弯道的外侧驶出弯道,让实际上过弯的弧度变得比弯道本身的弧度来得小(旋转半径变大)。
山道与赛道最大的不同处在于我们必须将对象车道分隔线视为不可跨越的一道墙,能够运用的路面仅剩赛道的一半,且因为有山壁的阻挡,无法看到出弯点后的车道,往往压进弯道之后,才发现内侧有脚踏车、破碎路面、吃对向的卡车等等突发状况,此时若像在赛道中一样把路线与倾角用尽,会导致无法应变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因此,在山路弯道中的取线,必须采取更保守的作法,切勿把路线用尽,并将出弯点延后。山道的路面质量并不一定好,因路面状况造成的摔车或死亡车祸事件时有所闻,骑士在摔车后往往将摔车归咎于这些突发状况,但笔者认为,在进入山道后,里面的各种恶劣状况本来就应该在骑士的考虑之中,在进入弯道之前,我们必须先认定弯道后有突起的人孔盖、积水、破碎路面、野狗、回转中的汽车、违规逆向的卡车等等致命因素,并采取更保守的路线以及更慢的速度进弯,以留有让自己保命的反应空间。
为什么会冲出弯道?
在山路上过弯时冲向对面车道,除了取线不良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进弯速度太快",不管你多会"取线",多会"逆操舵"甚至"双轮滑胎过弯",在车辆倾斜之后,骑士除非重新将车辆打直,否则倾斜的摩托车轮胎已几乎无法再承受更多的减速力道,也就是说以超过极限的速度冲进弯道,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所以"进弯前的减速动作"才是快速通过弯道的根本。也许有人会说"冲到对面车道去,不是应该要研究更强的过弯秘技吗?""都跑已经比别人慢了,再不延迟煞车..那...不是又更慢了"这些都是新手想要提升速度时经常出现的想法,好不容易有了直线加速追越的机会,轻易的按下煞车,那不是太可惜了?
煞车确实是一门学问,如何能在最短的距离内将车辆煞到想要的速度,是骑车的人都应该用心去练习的,但问题在于山道中的煞车与赛道有很大的不同,赛道因为地面的摩擦系数很稳定,连带使煞车动作变得很直觉,在这一圈看到100m告示牌开始煞车觉得太早,下一圈试试离进弯点80m处再煞车,透过练习一直到找到最佳的煞车参考点为止,就能掌握到最短的煞车距离与最佳的进弯速度,但是山道中,由于路面的摩擦系数不一,很可能在80m处煞车,但离进弯点30m处却突然出现有三个连续的水沟盖,在进行剧烈煞车时无法转向,硬要在水沟盖上重煞也只能接受前轮打滑摔车的命运,只好选择放掉煞车眼睁睁的冲出弯道,在山道不确定因素太多的情况之下,于进弯点的远处就做好减速动作,才是安全攻略山道的不二法门。
愛摩托短评
同倾、内倾、外倾,这三种骑姿到底哪一种骑姿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过弯,得视道路的状况而定,无疑的,在路况良好的赛道中使用内倾骑姿确实能创造出更快的弯中速度,尤其是先天倾角受限的速克达车款,比赛车手们无不将身体重心夸张的放置到内侧,甚至到外侧脚离开踏板的程度,以求在有限的车辆倾角之下更有效对抗弯中的离心力。我们认为,学会夸张的内倾骑乘姿势并没有什么坏处,唯须慎选使用的时机,在有着各种突发状况的一般道路上,使用有着更良好视野以及更能快速转移重心的同倾或外倾姿势,并且在速度上留有余裕,虽然少了内倾磨膝的爽度与刺激,但却是骑得长久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