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6 号,Honda 因为标签问题向日本本土市场发出了召回通知。事件的起因是在日本市场销售的十二个车型,车体上一张标注有噪音值的标签里,其中十个由本土生产的车型,没有清晰标示噪音的测试条件、以及噪音数据值不准确;两个由泰国 Honda 生产的车型,噪音值没有被准确记载。上述两项问题,不符合日本当地法规中第 41 项的技术要求。改善计划是免费为客户更换标示有准确信息的标签。
事件中牵涉的车型包括了泰国生产的 CBR250R(MC41。也就是国内有售的 CBR300R 的日本本土版)有 5,550 台、CRF250M(MD44) 有 351 台,日本本土生产的 VTR250/VTR250-F(MC33)系列有 4,488 台、CB400SF/CB400SF Super Bold'OR(NC42)系列有 2,409 台,以及 NC750S、CB1300SF 系列、F6C 等各数百台。十二个车型合共召回的总数为 14,705 台。
这么的丁点事情、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所传递出的信息是,一件产品不是卖出去了就万事大吉,也只有本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才能一点一点地去建立起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
而对于管理机构来说,完善监督机制不只是发个资质出来就完事,资质并不代表产品完美无缺、也就只是 “ 我给你去做 ” 而已,产量、产能更无法衡量产品的优劣,现行的发证后管理模式集中在维护资质的尊严、具体后续的产品跟踪措施基本是空白,但老实说、权力与权威,也就仅仅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也就你相信罢了。
或许对于很多企业、很多人和事来说,中国市场是比较特别、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