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上个世纪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比较高,是中国经济繁荣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人民比较早就拥有私家车,加上政府大力发展的公共巴士、捷运(就是内地人说的“地铁”)、高铁等等公共交通工具,台湾的交通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交通如此发达的台湾居然也是一个摩托车王国。台湾不但没有禁摩,而且把摩托车管好了。
台湾城乡的摩托车印象
在台湾,无论是台北、高雄这种国际大都市还是东部、南部的乡下地方马路,你都不难看到人们驾驶摩托车出行的身影。骑摩托车出行是台湾最常见的出行方式之一。在城市的每个路口,一群骑着摩托车的市民正有秩序地等待交通指示灯,没有出现冲灯而去的摩托车驾驶者;在马路的边上,一辆辆摩托车停放得井井有条;每一辆摩托车屁股上,都有清晰的车牌,没有刻意遮挡号牌的把戏……这就是秀辉在台湾看到的摩托车管理实况。(不得不佩服台湾的教育和司机的素质)
在台北、高雄等大都会的街头,秀辉看到不少马路的边上都划有摩托车的车位,每个车位的面积都不大,仅能容纳一辆摩托车停放。远看就像在路边画上一个个白色的小格子,但就是这些白色的小格子,解决了摩托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市民的摩托车很规范地按照小格子划定的位置停放好,感觉很整齐,完全没有内地城市摩托车停放横七竖八的景象。(交通规划好了,司机也自觉守法,双赢)
台北的汽车保有量很大,是个停车特别紧张的城市。但就在这个停车非常紧张的大都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依然对摩托车网开一面,不但没有强行禁摩,还在各个路段划出摩托车停车位,供骑摩托车出行的人们停车。显然,台湾治理摩托车的政策是比较人性化的“疏”,而不是简单的“堵”。
一点小插曲:顺带说说台湾摩托车的车牌。台湾的摩托车车牌分为按“省”上牌和按“市”上牌。由于“中华民国”真正管得到的“省”只有“台湾省”和“福建省”(虽然只有金门和马祖),因此台湾居民能上的“省”牌有“台湾省”和“福建省”。又因为金门和马祖是外岛,因此我们在台湾街头通常看到的“省”牌都是“台湾省”的。此外,人们还可以按照自己居住的城市上牌,因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台北市”、“高雄市”这样开头的摩托车牌。台湾摩托车牌的标识方式是在正上方用小字标上上牌地,比如“台湾省”、“台北市”等等,下面是六位字母和数字结合的号码,前三位数和后三位数之间用一个圆点分开。
禁摩真的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唯一出路?
随着经济和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内地城市喊出了“禁摩”的口号。据秀辉不完全了解,内地如北京、广州、东莞等等城市都推行了不同形式的禁摩政策。改革开放,人民富裕了,买私家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城市规划的相对滞后和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内地不少城市先后出现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在各种破解城市交通堵塞难题的方案中,禁摩似乎是不少内地城市一致看好的灵丹妙药。要禁摩的理由很多,一个成年人要想出理由是很容易的,一群成年人要想出一大堆理由更是易如反掌。比如摩托车主驾驶素质低加剧交通拥堵(难道开汽车的驾驶素质就很高?看看“欺实马”再看看“我爸是李刚”……)、比如“飞抢”、偷摩托车等涉及摩托车的犯罪(刀子也可以用来杀人,不如把刀子也禁了吧……)等等。
禁了摩,城市交通就好起来了吗?社会治安就要起来了吗?不见得!不禁摩,城市交通就会很乱?社会治安就会很差?更不见得!因为台湾做到了。秀辉认为,摩托车只是一种便捷的、适合基层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罢了,我们没有必要额外赋予摩托车更多的含义。骑摩托车出行是市民生活的一种可选项,我们不应该用家长式的思维一定要说这种方式不可取。如果城市公交水平上去了,人们觉得坐巴士、坐地铁的成本比开摩托车还低,坐公交等待的时间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就算你不禁摩,相信大多数市民自己也不愿意开了。如果城市的摩托车犯罪猖獗,拜托,那是警察局长的能力问题,与摩托车何干呢?一个活的局长搞不好治安还有脸去赖一辆死的摩托车?这就是中国的官场逻辑。
禁摩,不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唯一出路,也不是最终出路。什么东西难管,我就把它禁了,这样做官多简单多爽。
摩托车,中国人是可以管得好的
有些人,认为摩托车问题很难治,比爱滋病还难治。但为什么台湾就能把它治好呢?同是华人地区,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都比内地许多嚷着“禁摩”的城市富有,汽车保有量比它们要多,但为什么港澳台新这些华人地区就不用禁摩呢?如果你说香港、澳门、新加坡只是一个城市,很多东西很容易解决,那么台湾的情况也够复杂的了。台湾有台北、高雄那样的大都会,也有台东、嘉义这种中等城市,更有农村郊区和城乡结合部,但台湾也能把摩托车管理好,而且管得井井有条。
治理摩托车问题宜疏不宜堵,要从国民教育、立法执法、城市规划等多方面下功夫,不能一“禁”了事。在管理摩托车的问题上,“台湾经验”的确值得参考借鉴。毕竟在目前的条件下,内地绝大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远没达到可以取代摩托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