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一个工厂试骑新车,发现车子在人性化方面有很多设计反人类的地方,问题是这些设计基本定型,如果要改动会涉及到新的模具投入和其它零部件的改动,成本非常高。
问题出在:车型设计人员平时不玩车,除非工作需求是不骑车的,所以对于车辆的日常使用情景和实际需求是不了解的,想当然的进行设计。
这是一个挺大的摩托车企业,属于国内第一阵容,全公司上上下下,真正玩车骑车的都没有几个人。
前两天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试驾了贝纳利502C,一时间轰动网络,不仅摩托圈、汽车圈在发,连社会类的媒体都在发。
作为一个摩托车企业的老板骑自己家的摩托车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吗?如果说有个摩企老板不骑车,那才应该是新闻。为什么这么正常的事情,居然反了呢?
当然,李书福作为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汽车是现在的主业和主营收入来源,不怎么骑摩托车倒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国内这么多摩托车企业里,大大小小几百家,绝大都数都是以摩托车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这些企业老板里有几个经常骑摩托车的?不说老板,就是这些企业的研发、技术、生产、质量、广宣人员里有几个是玩摩托的?
从我接触到的摩企来看,这个比例很少很少。
尤其是现在的个性化、娱乐化摩托车领域里,还指望像做通路车一样买来配件组装好就能销售是没有可能的了。不真正了解车友需求、不懂车辆的设计开发、没有核心的技术支撑,很难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相比较一些大的摩企,反而是一些新兴品牌和个性化摩企倒是能抓住车友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设计开发出适路车型。
比如凯越500X这个车,主要设计开发负责人张雪本身就是车手,又经常骑车、玩车,他对车辆的认识就会比较深刻,对车友的需求也比较了解。所以凯越500X这个车能够得到车友和经销商的认可。
再比如龙嘉的V咖,力帆的V缸250发动机在自己手里这么多年都没有玩好,在龙嘉手里只是因为车型设计上符合车友的审美需求,V咖已经出了很多版本,今年上市的V途销量也不错,同样都是力帆V缸,都是太子车,你看V咖的设计,再看V16的设计,高下立现。这个就是玩车跟不玩车的区别。
说到这个力帆V缸,我一个玩复古和收藏车的朋友利用这个发动机做了一款零式机车,谁能想到,力帆的这款发动机居然能做出这么有味道的车型?这就是玩车和不玩车的差别。
再说前段时间去试了一个车,没骑多久发动机就开锅了,这个情况反馈给设计人员,他们根本不相信,因为他们的试车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我就笑了:你们的试车员是怎么骑车的?有没有油门到底的拉过1个小时高速?你们知道车友把车子买回去会怎么骑吗?
这个就是国内很多摩托车企业的现状,跟车友的实际需求脱节。
不少摩企的人跟我说,怎么车友要求那么高?一点小问题都会抱怨。
其实,不是车友要求高,是车企在设计、开发、制造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吃透车友的需求。这个并不是多难的事情,只要车企的人自己多骑车、多玩车就能体会到。
什么样的车子是好车?
至少得让你们的老板满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