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自行DIY保养、或是把爱车交由信任的店家处理,骑士一定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面对琳瑯满目的机油该怎么选择?
简单来说,机油的主要组成就是基础油和添加剂,而基础油占整体质量的70-90%,因此基础油可说是影响机油好坏最重要的一环。基础油除了可以是炼油厂的分馏(矿物油)产品外,也可以是合成(合成油)的。
本篇将会简单五类基础油的特性,借由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对于选择油品有多一分的知识。
而目前机油市场常见的基础油是由API(美国石油学会)所制订的,从Group I 到 Group V可分为五类:
1
GroupI传统溶剂精炼基础油
由传统溶剂所精炼出来的基础油,常被称为矿物油,目前已逐渐不采用。
2
GroupII传统溶剂加氢裂解基础油
比起GroupI多了加氢裂解制成所炼出的基础油,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矿物油。
3
GroupIII高度加氢裂解、加氢异构化蜡(DTL)
也称做石蜡基基础油,经过深度的加氢裂解,性质稳定、仅次于PAO。
4
GroupIV化学合成制造聚α-烯烃(PAO)
抗氧化极佳的全合成基础油之一,稳定性非常好、但对添加剂相容能力不好,因此通常会搭配石蜡基基础油或酯类基础油来强化对添加剂的相容性。
5
GroupV不包含在GroupI~ VI的其它合成油(例如Ester酯类基础油)
GroupV中最常见的酯类机油拥有绝佳的润滑度与保护性,不过抗氧化力却不好,因此通常会搭配PAO做为基础油。
或许看到这边许多读者已经头昏眼花,觉得这些术语仿若是外星语言,因此在这边做个小结(给大家提提神):Group越高的等级,自然是品质较好、价格也较为昂贵,不过Group V的定义较为含糊,因为酯类虽然被归类在Group V,但Group V还另外包含了不被分类在Group I-IV里的其他种类。
在市面上最常听到的矿物油、半合成、全合成机油以及酯类机油,就是由上面提到的五类基础油再加上添加剂所组合出来的。
Top1 Classic Matic为Group II机油
在机油瓶上看到Mineral的字样就是矿物油,矿物油通常有着最低廉的售价,润滑性也不错,但在黏度指数、安定性、耐用性等方面都比其他油品来要差。
Top1 Action Racing为Group II混III的半合成机油。
半合成的机油通常会标示Synthetic、Semi-Synthetic 或Part Synthetic 等字样,大致表现都比矿物油还要好上一些,黏度指数也更高,是相当经济实惠的选择。
Top1 Evolution MOTO为全合成机油
Top1 Evolution Fuel Efficiency全合成机油
全合成的机油包装上会标示Full Synthetic或是100% Synthetic,由于不添加矿物油,因此有着极高的黏度指数,并且更为耐用。
Top1 Evolution XK-99为全合成酯类机油
当前最高级的酯类机油则会标示Synthetic Ester的字样,拥有最佳的黏度指数,适合在工作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高温高速下使用,因此特别适合性能车款,但其售价也是最昂贵的。
最大的重点还是在于机油的黏度番数。而日前全球的机油黏度番数系以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所制定的SAE J300为标准。
现今市面上常见的机油皆为复数机油,像是5W-40、10W-40、10W-50等等,其实机油还有所谓的单级机油,如SAE 20、SAE 30,单级机油是在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像是割草机、工业应用等等,因此汽、机车的机油市面上几乎不会见到,所以本文会以复级机油为主做介绍。
虽然汽、机车材料行几乎都看不到单级机油,但其实国光牌就有卖,而以这瓶SAE 40 来说的话,最大的问题应会是低温启动较不易或是热车时间需较久。
10W40是国内最常见的,
包括汽车在内大多车辆原厂所推荐的系数
复级机油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大的情境下使用,从水面会结冰的0度以下的低温啟动,到酷暑突破40度的高温高转速运转,复级机油都能提供引擎良好的保护。而假使是一般单级机油的话,低温与高温时的黏度差异性会太大,像是低温易启动的话、高温时的黏度就不够,反之亦然。而复级机油缩小了高、低温时黏度的差异,这部分是透过使用高黏度指数的基础油,或是在基础油中加入黏度指数提升剂来达成。
由对照图可知
虽然5W到20W对于南方的气候都相当足够使用,
但冬季时启动顺畅度还是会有明显的差异
10W-30是目前东南亚车厂大力推广的黏度系数!
复级机油的标示方式相当易懂,前面的数字代表低温时的黏度指数、后面则是代表高温,而中间的W字样其实就是英文冬季(Winter)的缩写。以5W-40为例的话,就是低温黏度为5W,而高温时的黏度为40。话虽如此,复级机油的黏度还是会随着温度有所变化,不过变化率比起单级机油小上许多,因此相当适合在高、低温差大的环境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