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到爆胎才去换胎!如何判断轮胎该不该更换?
把握好更换轮胎的时机,事关骑行安全和车辆保养,绝对是一门必修学问。然而这也并非像看上去那般一目了然,需要多方因素综合考量,包括胎面磨损、使用年限、物理损伤等等,要学会提前识别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然。
接下来就教大家几个判断轮胎何时需要更换的方法。下次你和别人一起出车的时候也能盯着别人的轮胎说:你这个轮胎要换了~
摩托车的轮胎和机油刹车油一样,属于消耗品。是消耗品就会有用完的那一天。但是不同类型的轮胎和胎质,不同人不同的驾驶习惯和方式都决定着轮胎损耗的快慢。
不过检查你的轮胎损耗程度非常简单,完全不需要什么专用工具。所有正规厂家合格认证的轮胎都会在轮胎花纹的间隔设有"磨损指示块",俗称"磨点",专门供车主把控磨损程度。
找不到的话,先在轮胎侧壁寻觅"TWI"字样,然后在周边区域留意一下纹路走向,很快就能找到那些"磨点"的踪影了。
老祖宗的智慧也不是白讲的,"不防民之口,实由己作慌"。有道是轮胎磨损指示块或磨损条的存在,就是为了警示车主胎面花纹深度是否已达法定下限。
这个下限,通常是厂家根据自己轮胎的胎质或者类型来决定。一旦胎面磨损到与这些磨损指示块齐平,就意味着旧胎已过最佳使用期,到了该换新胎的时候了。
最常见的一种不均匀磨损类型被称为"平面磨损"(squaring off),指的是轮胎中心区域比肩部明显更扁平。经常在长距离直线行驶的骑手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很少侧倾摩托车。除了该区域的胎面橡胶已经耗尽以外,这种磨损也会导致转向迟缓。
如果出现这种轮胎中间磨损大于两边的情况的话,那么可能这个轮胎没有到磨损点也要进行更换了。
还有就是任何一种补胎的方式对于轮胎来说都是非常大的伤害。对于摩托车来说通常我们补胎的方法就是塞辣条。
但是塞辣条这种补胎方式也有次数限制,如果你平时只是在城市里走街串巷的话其实倒还好,但是你平时如果还要跑跑山做一些激烈驾驶的话那对于补胎的次数就要上点心了。
最好平均1/3的胎面下筛辣条的次数不要超过三次,整个轮胎不要超过5次,否则你塞拉条的地方就会成为整个轮胎的薄弱点,这个点很容易发生鼓包等致命情况。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