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丙讲古系列(三)|我在摩托上坚持的二十七年
作者:哈罗摩托 2019-10-30 5:45:00
2003年, 小丙28岁, 只怪年轻时恋爱太顺遂, 结束十年感情那段时间,人生第一次体验到失去恋情过后引发的悲伤问题, 也第一次花时间认真思索关于感情这件事。习以为常的感情生活, 突然中断, 满脑子想的都是, 我这辈可能再也遇不上这么好的人了, 几乎每三天才能睡着一次, 时间一长,过去再怎么熬夜都能振笔如飞的身体 ,也终于撑不下去。每清醒三天后累到足以昏迷, 却又在三小时后梦到十年而惊醒, 日复一日如此循环, 生活就像是在插满钉子的洞穴中匍匐前进, 双手已全是血迹, 却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光明。
这样的状态不适合再继续工作,也因此辞去了那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唯一能做的行当--游戏企划。
生活终究要继续下去, 期间思索着男女情感问题, 终于想通了这件事, 感情,从来就不是谁比较痛苦,这个世界就会对谁比较怜悯。男女之事, 说穿了无非是我能给予妳需要的, 妳能给予我需要的, 所以我们在一起, 当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 两个人就必然会分开, 这就是爱情本质上的游戏规则。而在这游戏规则下, 不管谁先离开, 自然也不会有谁负了谁这一说。
而我, 生来就是对摩托痴迷的人, 就像有人生来对医学痴迷, 有人对数学痴迷, 女孩能接受也好, 不能接受也罢, 本就不该勉强自己当个她希望成为的人, 这就像我也从来不会要求谁要成为我需要的人。伟大的攀登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难道家人不接受,他们就放弃了吗?伟大的赛车手,断了七次锁骨难道女友劝阻,他就不再练车了吗?
不。觉得不值得,无非只是跟自己说明,摩托在心中的顺位低罢了。而感情这件事, 它之所以有能力造成很大痛苦, 是因为它曾带给我很大的幸福, 如果能把感情看淡, 那在男女感情这件事上, 我往后就是无敌的,虽然可能得不到幸福, 但也永远不会受伤。如果非要我为谁放弃玩摩托的话..我只能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重新振作后, 想重回游戏圈, 却发现游戏这个行当, 似乎没有我能待的位置了。首先, 光盘为主要发行储存媒介的年代, 任何横加保护都抵挡不了烧录机,反而是正版多了许多限制还不如玩盗版方便, 盗版猖獗, 单机游戏几乎无法存活(一款3000套已算畅销), 而当年正逢线上游戏月费制全面转换免费制, 主因是线上游戏地下经济活跃,大把土豪愿意花大钱买神兵利器, 厂方估算, 免费制支撑游戏运营, 仅需月费制三分之一的线上人数,所有线上游戏转换免费是大势所趋。但对于负责游戏企划的我来说, 很难接受任务企划方向, 得从本来负责想办法让游戏好玩, 留住玩家。转变成想办法让他们不充钱饿不死, 充了钱才好玩所有通过企划的评估标准, 也从创意与好玩, 转换成任务充值效益。游戏本质上的改变, 也是我对这个工作感到心寒的主要原因。(我一直是个理想主义者, 做事有些自己的追求)只有二流大学文凭的我, 到底能做甚么呢?干脆去做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摩托车杂志好了。 入杂志降维攻击心生念头后, 立刻买回了市面上所有摩托车杂志, 研究所有刊载的文章之后发现, 这行当好像并不困难啊, 杂志试车报告跟厂商官网宣传几乎无异, 新车报导毫无编辑观点, 难道读者阅读不是来看观点的吗? 一群傻编辑似乎只会说,光阳出了某某新车, 规格如何, 问你怎么看? 三阳出了某某新车, 规格如何. 问你怎么看? 新跑车只有80p马力, 问你怎么看?我心想, 读者买杂志, 不就是为了专业的人告诉自己该怎么看吗? 啥新车都问读者怎么看, 一群跟智障一样的人也敢办杂志啊?看起来可比我过去在游戏杂志上刊登游戏攻略稿容易太多了,写个攻略稿, 跟读者分析+7剑和+8剑的DPS输出, 分析技能加点火属性与水属性的成长取线差异, 光是实证过程费的功夫, 那可比这群渣渣写的试车稿不知强多少倍。如果把试摩托的核心态度, 改以分析游戏装备的方式去做测评报导的话, 那到这行当里, 启不是降维攻击?想通这件事之后, 我只差一个机会. 就是等杂志社征人。2004年, 适逢台北最大的出版社,城邦文化出版集团旗下Bikers杂志征一名业务编辑,我以一篇不成熟的VTR250试车报告为面试作品, 并自愿低薪为代价, 正式进入Bikers杂志。 回头说说我那部VTR250
无机会打杂干起刚进杂志社, 日子挺苦闷, 新车测试和杂志内容,由编辑部负责, 而我身为业务部门助理编辑, 试车没我啥事, 新车自然碰都碰不到。主要工作是每天背一大堆业务找回来的轮胎、排气管、卡钳、来令片等等改装件, 到摄影棚一个个拍照, 拍完照再针对每件商品特色和差异写100字介绍稿, 就这么枯燥且乏味的扛了上千件产品拍照,一个月写二十套改装来另片介绍还得想办法变着花写, 写了将近半年。
拿着低薪, 每个月负责写数百项摩托改装品, 就这么过了半年, 总算等到一个机会。编辑部临时走了个编辑, 要做双车对比测试。试车缺人, 来业务部借人骑车。老话说得好, 机会这个东西, 永远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那次试车之后, 我才发现, 整个编辑部, 除了总编辑之外, 居然找不到一个有过参赛经验的车手, 更别说玩车资历了, 单论骑车这项技能, 号称资深编辑的同事,对骑车技术的认识, 居然连我高中时一半的水平都没有。
果不其然, 那次试车之后一个月, 总编辑就来业务部要人了, 给业务主管的理由也很简单, 业务助理编辑这个职缺你们另外找吧, 小丙这个人我们编辑部要了。
我最喜欢这种同事了, 因为小丙的观念是反着来的, 并不是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而是我有本事抢到多少活,我有资格拿多少钱。讲真,当年我要是看不上6000那点助理编辑薪水的话, 很可能现在还在当写骗人充钱游戏的企划, 或是至多只混个资深编辑, 绝不可能两年的时间内爬上主编。 没多久之后, 每个月的编辑部会议, 最难执行的大堆头封面企画一定是被我包下(稿量太大,执行太苦, 老编辑不愿意写) , 很快的, 每个月最重要的新车测试,他们也再没理由独占。
↑加深读者印象,除了保证自己在试车稿件输出观点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我用了两个比较简单暴力的办法, 一是戴头巾增加辨识度, 二是只要我试的车, 就必须以抬头结尾(当年想法还是幼稚啊)
就这么以每月稿量王的态势过了两年, 2006年, 仅以两年时间拿下了Bikers杂志一人之下的位置, 月薪约11000rmb。当时外出采访每日可报销800rmb住宿费, 薪资也在平均水平之上。主编身分出国试车前往机场, 集团会派奔驰接送。2006年的时候,甚至已经觉得达到飙车族出身的人生巅峰(走路有风,超级膨胀的), 同行竞稿, 我全都看不上。在出版业这个行当, 离总编辑位置也仅有一步之遥。
为了显摆自己居然能靠骑摩托混饭吃,那时在FB上面发了这么段文字跟父母得瑟: 小时候我不爱上课不爱念书成绩很差,父母老师都嘲笑我, 说我肯定考不上大学, 这辈子就去当没出息的飚车小混混吧。我不服气, 硬是考上了大学, 但不是为了念书, 只是为了毕业后以飚车为业, 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 都给我立正听好了:我当飚车族就是命中注定的, 和考不考得上大学有个屁关系?
↑摩托媒体圈里面极极少数没有汽车的主编, 不管去到哪都是骑着CB400跑采访,在一次台北骑往高雄的路上, 途经嘉义东石路段, 正以爆表19格的速度趴车行驶, 没想到后方来一部看着挺破的汽车狂闪大灯, 当时的我还比较好斗, 完全不能忍受自己骑车的时候居然有谁能超车? 采访结束之后, 我就把CB400卖了,换上了铃木隼。
想放弃 想离开了做出决定的时候, 我见到了那个年轻的小丙 我不是很喜欢看见它,因为, 它看起来总像是比我更真实存在着, 它的表情比我真实多了,它快乐的时候比我快乐,悲哀的时候比我悲哀.它知不知道? 我现在连恋爱都不会受伤了我不喜欢这家伙看起来比我更真实的样子.. 它正看着我....嘴角像嘲笑些甚么的样子,它总是这个表情, 至少我记得它总是这样的.但这次它眼神中却像是带着迷惑且不谅解...
「你在等着我解释些什么吗?」
我很努力的想, 要怎么跟它清楚解释现在这个决定.我也知道,自私的离开这个世界不会是它所期待的.「是啊!我确实没办法达成你的梦想」「我并不像你期待中的那么厉害」「更没办法满足那些你所想要的... 」「你根本不会想知道十五年后的小丙是这样的吧? 」 对不起,我过得很不快乐.前面是条死胡同, 我找不到路该怎么走下去.我想学会飞翔,但是却看不见天空. 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太沉重了,但请你谅解,现在不决定的话, 几年后, 我就再也没办法自己决定任何事了,很难解释得清楚,唉.....你太年轻了, 就算跟你说,你也不会明白的.
(Bikers杂志, 没皮没脸的主编丙拿自己当封面, 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2008年底, 虽说大环境不景气, 但还好自己在圈内有基本读者群, 没多久, 本与我有些许过节的竞争对手东家惜材, 我以败军之将的身分,被两轮志收编为执行编辑, 月薪水从本来的11000降至9000。这里顺道再说个故事, 2010年, 我在超越出版的两轮志杂志任职, 同事加班加出血尿离职, 剩下的编辑都分担极重的稿量(平均每人每月60页, 遇特刊可达100页)。隔壁部门的汽车杂志, 有个编辑向劳工局举报, 他当月工作时数高达每周96小时(正常应为45小时), 劳工局派人来彻查全公司打卡纪录, 乖乖不得了, 才发现两轮志有个叫小丙的编辑, 连续数周平均工作时数120小时, 而且这家伙连吭声都不带吭声的。
职黄品豪本为敌刊资深主编, 败军之将, 苟全性命于出版业中。超越集团不以职卑鄙,猥自枉屈,咨职以两轮志执编之事,此为超越集团之仁,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职由是感激,遂许性命以驱驰。 今摩托杂志天下三分,市场日竞,诚危急存亡之秋,两轮志受任于超越集团存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公知职忠心,故寄职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公苦心栽培之明;故每逢截稿,日功逾八时, 职夙夜匪懈,以司为家,乐在其中,此职所以报公知遇之恩也。当超越集团于危难之际,职若一己之私,功未善之际,岂可擅离职守,万万难以心安,思公对职之信,可谓仁乎? 是可容也?。今职为日功时数之首,甚感荣幸,所谓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日功逾时,何足道哉? 知遇之恩欲报,当成仁取义,以不负超越集团之明。 自愿加班不支薪人:__黄品豪___
我这样的70后, 能在台湾职场生存下来,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 包括知道怎么做事钱才会来,至少在本业上,有了80,90后无法替代的本事,也有”要是拼加班的话,大爷我连续一周不回家睡觉吭都不会吭一声”的自信,劳基法能保障下班时间这件事, 我也在十年前就很清楚那是个笑话了。
说辛苦, 其实也不辛苦, 把这当成常态后久了也就习惯了,在已临夕阳的平面出版业, 能领个平均薪资, 也够让下面的小朋友羡慕的, 像我这么懒惰且讨厌变动的人, 根本就不应该离开台湾,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台湾的70后在职场里没有未来…
怎么说呢, 首先, 上面的领导是60后, 60后其实跟70后一样苦, 可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 他们楼上的50后在经济起飞时代, 有了更好出路, 高升发展或创业开业去了, 于是60后在学会所有技能后, 顶了50后的高阶管理职。但之后呢? 台湾经济发展停滞了, 原有公司遇缺不补, 所有人都得开始学会怎么一个人同时做着离职同事的业务, 经济停止发展, 再没有新公司成立了, 60后升上了管理职后自然没有更好的去路, 下面的70后进入职场, 就算积累足够实力, 上方也没有位置让他继续上去,只能靠年资和80,90后在同一个职级上拼刺刀…然后就这样,在职场中很辛苦的活着但往上却一点希望都没有,这只因为60后没有更好的去处了啊!
丢掉了从小到大所有在高雄的朋友, 来台北打拼.
那时候我谁都不认识.
从一个月领6000,甚么都不懂的游戏企划开始干起.
前辈都很强, 在公司资深前辈面前,
年轻的小丙脑袋显得不灵光,甚么都不会
写个简单的游戏文案都能被退十次稿.
退到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出个完整的句子.
工作很苦, 压力很大, 前辈看我的作品都觉得可笑
赚钱付了房租就所剩无几了,过着很贫困的日子
买颗4元的大白菜可以煮汤吃一个礼拜
住的地方没有电视, 没有沙发
只有自己从高雄带了一张150元的气垫床和一张房东附的木桌子
而学生时代用的CD随身听,
就着破喇叭播伍佰的歌, 像是告诉我“小丙,你真的好穷啊”!!]
不过那时候小丙很年轻,所以甚么都不怕.
苦日子只维持了两年, 接着, 小丙写的东西有人肯看了.
甚至退稿是啥我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甚么是拖稿..
慢慢的, 赚了些钱, 我买得起很大的电视机, 买得起沙发,
丢掉CD随身听, 也买得起3万一套的扬声系统.
除了她想要的保时捷, 我买得起任何一样我想要的玩具.
有了小时后很想穿但是看了好几年也买不下手的皮衣,
也买了一般人眼里像是炫耀财一般的铃木隼
别说四元吃一星期了, 只管好不好吃,一餐吃掉八百都不手软.
然后,和我交往十年,跟着我一起到台北的女孩决定和另一个男人走了,
另一个我爱她, 她爱钱的女孩也去找寻她的未来了,
我不知道为甚么, 日子一天比一天还不开心.
我想,是时候得离开这里了.
这次离开, 小丙甚么都带不走.
我得丢掉Hayabusa, 丢掉所有的玩具, 再度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
“风一般骑士, 只要身边有摩托车, 就没有人杀得死他”
但 这次我连一部90c.c.的破摩托车也没有
就带着一身皮衣, 一只笔想要重新来过
也许我得重新学着睡150元一张的气垫床,
也许我得重新适应一星期只靠一颗高丽菜也能活.
但最令我担心的是, 自以为还很年轻的小丙, 其实也不年轻了.....
仅此纪念在台北的最后72小时.
那部Hayabusa是能证明我在台北活过十年的记忆, 实在舍不得卖.
感谢那位在小丙离开之后,肯帮我收留Hayabusa的好朋友.
2012年1月1号,独身一人离开台北, 前往谁都不认识的北京我是一个骑士, 孤独是我的名字… <全文完>
这样的状态不适合再继续工作,也因此辞去了那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唯一能做的行当--游戏企划。
生活终究要继续下去, 期间思索着男女情感问题, 终于想通了这件事, 感情,从来就不是谁比较痛苦,这个世界就会对谁比较怜悯。男女之事, 说穿了无非是我能给予妳需要的, 妳能给予我需要的, 所以我们在一起, 当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 两个人就必然会分开, 这就是爱情本质上的游戏规则。而在这游戏规则下, 不管谁先离开, 自然也不会有谁负了谁这一说。
而我, 生来就是对摩托痴迷的人, 就像有人生来对医学痴迷, 有人对数学痴迷, 女孩能接受也好, 不能接受也罢, 本就不该勉强自己当个她希望成为的人, 这就像我也从来不会要求谁要成为我需要的人。伟大的攀登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难道家人不接受,他们就放弃了吗?伟大的赛车手,断了七次锁骨难道女友劝阻,他就不再练车了吗?
不。觉得不值得,无非只是跟自己说明,摩托在心中的顺位低罢了。而感情这件事, 它之所以有能力造成很大痛苦, 是因为它曾带给我很大的幸福, 如果能把感情看淡, 那在男女感情这件事上, 我往后就是无敌的,虽然可能得不到幸福, 但也永远不会受伤。如果非要我为谁放弃玩摩托的话..我只能说: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重新振作后, 想重回游戏圈, 却发现游戏这个行当, 似乎没有我能待的位置了。首先, 光盘为主要发行储存媒介的年代, 任何横加保护都抵挡不了烧录机,反而是正版多了许多限制还不如玩盗版方便, 盗版猖獗, 单机游戏几乎无法存活(一款3000套已算畅销), 而当年正逢线上游戏月费制全面转换免费制, 主因是线上游戏地下经济活跃,大把土豪愿意花大钱买神兵利器, 厂方估算, 免费制支撑游戏运营, 仅需月费制三分之一的线上人数,所有线上游戏转换免费是大势所趋。但对于负责游戏企划的我来说, 很难接受任务企划方向, 得从本来负责想办法让游戏好玩, 留住玩家。转变成想办法让他们不充钱饿不死, 充了钱才好玩所有通过企划的评估标准, 也从创意与好玩, 转换成任务充值效益。游戏本质上的改变, 也是我对这个工作感到心寒的主要原因。(我一直是个理想主义者, 做事有些自己的追求)只有二流大学文凭的我, 到底能做甚么呢?干脆去做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摩托车杂志好了。 入杂志降维攻击心生念头后, 立刻买回了市面上所有摩托车杂志, 研究所有刊载的文章之后发现, 这行当好像并不困难啊, 杂志试车报告跟厂商官网宣传几乎无异, 新车报导毫无编辑观点, 难道读者阅读不是来看观点的吗? 一群傻编辑似乎只会说,光阳出了某某新车, 规格如何, 问你怎么看? 三阳出了某某新车, 规格如何. 问你怎么看? 新跑车只有80p马力, 问你怎么看?我心想, 读者买杂志, 不就是为了专业的人告诉自己该怎么看吗? 啥新车都问读者怎么看, 一群跟智障一样的人也敢办杂志啊?看起来可比我过去在游戏杂志上刊登游戏攻略稿容易太多了,写个攻略稿, 跟读者分析+7剑和+8剑的DPS输出, 分析技能加点火属性与水属性的成长取线差异, 光是实证过程费的功夫, 那可比这群渣渣写的试车稿不知强多少倍。如果把试摩托的核心态度, 改以分析游戏装备的方式去做测评报导的话, 那到这行当里, 启不是降维攻击?想通这件事之后, 我只差一个机会. 就是等杂志社征人。2004年, 适逢台北最大的出版社,城邦文化出版集团旗下Bikers杂志征一名业务编辑,我以一篇不成熟的VTR250试车报告为面试作品, 并自愿低薪为代价, 正式进入Bikers杂志。 回头说说我那部VTR250
无机会打杂干起刚进杂志社, 日子挺苦闷, 新车测试和杂志内容,由编辑部负责, 而我身为业务部门助理编辑, 试车没我啥事, 新车自然碰都碰不到。主要工作是每天背一大堆业务找回来的轮胎、排气管、卡钳、来令片等等改装件, 到摄影棚一个个拍照, 拍完照再针对每件商品特色和差异写100字介绍稿, 就这么枯燥且乏味的扛了上千件产品拍照,一个月写二十套改装来另片介绍还得想办法变着花写, 写了将近半年。
↑刚进杂志社的丙, 就是个打杂工。
拿着低薪, 每个月负责写数百项摩托改装品, 就这么过了半年, 总算等到一个机会。编辑部临时走了个编辑, 要做双车对比测试。试车缺人, 来业务部借人骑车。老话说得好, 机会这个东西, 永远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那次试车之后, 我才发现, 整个编辑部, 除了总编辑之外, 居然找不到一个有过参赛经验的车手, 更别说玩车资历了, 单论骑车这项技能, 号称资深编辑的同事,对骑车技术的认识, 居然连我高中时一半的水平都没有。
果不其然, 那次试车之后一个月, 总编辑就来业务部要人了, 给业务主管的理由也很简单, 业务助理编辑这个职缺你们另外找吧, 小丙这个人我们编辑部要了。
我最喜欢这种同事了, 因为小丙的观念是反着来的, 并不是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而是我有本事抢到多少活,我有资格拿多少钱。讲真,当年我要是看不上6000那点助理编辑薪水的话, 很可能现在还在当写骗人充钱游戏的企划, 或是至多只混个资深编辑, 绝不可能两年的时间内爬上主编。 没多久之后, 每个月的编辑部会议, 最难执行的大堆头封面企画一定是被我包下(稿量太大,执行太苦, 老编辑不愿意写) , 很快的, 每个月最重要的新车测试,他们也再没理由独占。

就这么以每月稿量王的态势过了两年, 2006年, 仅以两年时间拿下了Bikers杂志一人之下的位置, 月薪约11000rmb。当时外出采访每日可报销800rmb住宿费, 薪资也在平均水平之上。主编身分出国试车前往机场, 集团会派奔驰接送。2006年的时候,甚至已经觉得达到飙车族出身的人生巅峰(走路有风,超级膨胀的), 同行竞稿, 我全都看不上。在出版业这个行当, 离总编辑位置也仅有一步之遥。
为了显摆自己居然能靠骑摩托混饭吃,那时在FB上面发了这么段文字跟父母得瑟: 小时候我不爱上课不爱念书成绩很差,父母老师都嘲笑我, 说我肯定考不上大学, 这辈子就去当没出息的飚车小混混吧。我不服气, 硬是考上了大学, 但不是为了念书, 只是为了毕业后以飚车为业, 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 都给我立正听好了:我当飚车族就是命中注定的, 和考不考得上大学有个屁关系?
↑感情看淡之后, 人生反而精彩。
唉~骑士的生活,四轮人根本无法想象。就是那么朴实无华…. 且枯燥。
↑当年的Bikers杂志, 日本车手丸山浩, 还是我旗下特约外稿。

杂志停刊 再萌退意
想放弃 想离开了做出决定的时候, 我见到了那个年轻的小丙 我不是很喜欢看见它,因为, 它看起来总像是比我更真实存在着, 它的表情比我真实多了,它快乐的时候比我快乐,悲哀的时候比我悲哀.它知不知道? 我现在连恋爱都不会受伤了我不喜欢这家伙看起来比我更真实的样子.. 它正看着我....嘴角像嘲笑些甚么的样子,它总是这个表情, 至少我记得它总是这样的.但这次它眼神中却像是带着迷惑且不谅解...
「你在等着我解释些什么吗?」
我很努力的想, 要怎么跟它清楚解释现在这个决定.我也知道,自私的离开这个世界不会是它所期待的.「是啊!我确实没办法达成你的梦想」「我并不像你期待中的那么厉害」「更没办法满足那些你所想要的... 」「你根本不会想知道十五年后的小丙是这样的吧? 」 对不起,我过得很不快乐.前面是条死胡同, 我找不到路该怎么走下去.我想学会飞翔,但是却看不见天空. 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太沉重了,但请你谅解,现在不决定的话, 几年后, 我就再也没办法自己决定任何事了,很难解释得清楚,唉.....你太年轻了, 就算跟你说,你也不会明白的.
败军将 纳入敌营

职黄品豪本为敌刊资深主编, 败军之将, 苟全性命于出版业中。超越集团不以职卑鄙,猥自枉屈,咨职以两轮志执编之事,此为超越集团之仁,而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职由是感激,遂许性命以驱驰。 今摩托杂志天下三分,市场日竞,诚危急存亡之秋,两轮志受任于超越集团存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公知职忠心,故寄职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公苦心栽培之明;故每逢截稿,日功逾八时, 职夙夜匪懈,以司为家,乐在其中,此职所以报公知遇之恩也。当超越集团于危难之际,职若一己之私,功未善之际,岂可擅离职守,万万难以心安,思公对职之信,可谓仁乎? 是可容也?。今职为日功时数之首,甚感荣幸,所谓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日功逾时,何足道哉? 知遇之恩欲报,当成仁取义,以不负超越集团之明。 自愿加班不支薪人:__黄品豪___
无发展 生退意
我这样的70后, 能在台湾职场生存下来,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 包括知道怎么做事钱才会来,至少在本业上,有了80,90后无法替代的本事,也有”要是拼加班的话,大爷我连续一周不回家睡觉吭都不会吭一声”的自信,劳基法能保障下班时间这件事, 我也在十年前就很清楚那是个笑话了。
说辛苦, 其实也不辛苦, 把这当成常态后久了也就习惯了,在已临夕阳的平面出版业, 能领个平均薪资, 也够让下面的小朋友羡慕的, 像我这么懒惰且讨厌变动的人, 根本就不应该离开台湾,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台湾的70后在职场里没有未来…
怎么说呢, 首先, 上面的领导是60后, 60后其实跟70后一样苦, 可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 他们楼上的50后在经济起飞时代, 有了更好出路, 高升发展或创业开业去了, 于是60后在学会所有技能后, 顶了50后的高阶管理职。但之后呢? 台湾经济发展停滞了, 原有公司遇缺不补, 所有人都得开始学会怎么一个人同时做着离职同事的业务, 经济停止发展, 再没有新公司成立了, 60后升上了管理职后自然没有更好的去路, 下面的70后进入职场, 就算积累足够实力, 上方也没有位置让他继续上去,只能靠年资和80,90后在同一个职级上拼刺刀…然后就这样,在职场中很辛苦的活着但往上却一点希望都没有,这只因为60后没有更好的去处了啊!
丢掉了从小到大所有在高雄的朋友, 来台北打拼.
那时候我谁都不认识.
从一个月领6000,甚么都不懂的游戏企划开始干起.
前辈都很强, 在公司资深前辈面前,
年轻的小丙脑袋显得不灵光,甚么都不会
写个简单的游戏文案都能被退十次稿.
退到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出个完整的句子.
工作很苦, 压力很大, 前辈看我的作品都觉得可笑
赚钱付了房租就所剩无几了,过着很贫困的日子
买颗4元的大白菜可以煮汤吃一个礼拜
住的地方没有电视, 没有沙发
只有自己从高雄带了一张150元的气垫床和一张房东附的木桌子
而学生时代用的CD随身听,
就着破喇叭播伍佰的歌, 像是告诉我“小丙,你真的好穷啊”!!]
不过那时候小丙很年轻,所以甚么都不怕.
苦日子只维持了两年, 接着, 小丙写的东西有人肯看了.
甚至退稿是啥我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甚么是拖稿..
慢慢的, 赚了些钱, 我买得起很大的电视机, 买得起沙发,
丢掉CD随身听, 也买得起3万一套的扬声系统.
除了她想要的保时捷, 我买得起任何一样我想要的玩具.
有了小时后很想穿但是看了好几年也买不下手的皮衣,
也买了一般人眼里像是炫耀财一般的铃木隼
别说四元吃一星期了, 只管好不好吃,一餐吃掉八百都不手软.
然后,和我交往十年,跟着我一起到台北的女孩决定和另一个男人走了,
另一个我爱她, 她爱钱的女孩也去找寻她的未来了,
我不知道为甚么, 日子一天比一天还不开心.
我想,是时候得离开这里了.
这次离开, 小丙甚么都带不走.
我得丢掉Hayabusa, 丢掉所有的玩具, 再度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
“风一般骑士, 只要身边有摩托车, 就没有人杀得死他”
但 这次我连一部90c.c.的破摩托车也没有
就带着一身皮衣, 一只笔想要重新来过
也许我得重新学着睡150元一张的气垫床,
也许我得重新适应一星期只靠一颗高丽菜也能活.
但最令我担心的是, 自以为还很年轻的小丙, 其实也不年轻了.....
仅此纪念在台北的最后72小时.
那部Hayabusa是能证明我在台北活过十年的记忆, 实在舍不得卖.
感谢那位在小丙离开之后,肯帮我收留Hayabusa的好朋友.
2012年1月1号,独身一人离开台北, 前往谁都不认识的北京我是一个骑士, 孤独是我的名字… <全文完>
本文由自媒体帐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喜欢
Copyright © 摩托车二手网
联系我们、公众号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