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电动自行车破解限速产业链的争议与内幕
央视315晚会节目报道,新日、小牛、哈啰、绿源、金箭、欧派、台铃、骑安达、小刀、绿能等多品牌电动自行车经销商与生产厂商企业存在生产、销售不合规电动自行车行为。
一、工信部回应
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表示高度重视此问题,并且责成属地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情况摸排,督促问题企业严肃整改,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二、各品牌商回应
涉事品牌回应一般都是如下模式:
以上内容来源:哈啰在媒体采访中的答复,小牛电动微博,新日股份公告说明。
三、此次“315”曝光效果有限
此事曝光后,网友们的反应也十分激烈。315话题板块,“电动自行车违规提速”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仅次于“土坑酸菜”“翡翠直播骗局”“女主播背后的秘密”。但是,此次曝光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你能处罚谁?厂家?厂家说我没干!商家?商家说如果厂家不预留,我改不了!用户?用户说25码太慢了,我走不快!
笔者进行了街头采访,归类如下:
问:希望提速的原因是?
上班族: 提高通勤效率。
外卖小哥: 提高送单效率。
鬼火少年: 追求速度感。
所有的回答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国标之下的电动自行车速度太慢了。这主要是高效出行的期盼与现实产品速度的矛盾。
因此,用户要么更换交通工具,比如选择更快的电摩,但是电摩在部分城市被限制,要么改装提速。
四、全行业都在“涉案”
正如微博网友所评论的——“点名的是个别商家,但是涉案的是整个行业”。这是一场全行业都在参与的“秘密”。
对于这些解码器的来源,金箭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称是厂家配来的,小牛电动自行车上海总代理也承认厂家为其提供了解码装置。
五、焦虑之下的“夹缝求生”
我们回归到市场当中,从企业和商家的视角来看,焦虑难掩。
当前面临的现状——这个行业有多卷?
①同质化严重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22.3万家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眼花缭乱的产品出现,行业也正在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②门店快速扩张,管理难度加大
财报显示,2021 年底,小牛电动在国内有 3108家门店;哈啰电动车累计门店数量超3000家;新日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00余家销售与服务网点……
在此次315事件中,被点名的几个品牌,纷纷解释称是第三方、经销商的个体行为。随着门店规模扩大,多店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③部分地区禁摩
目前,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其中200多个城市推行“禁限摩”政策,全面禁止或者设置限行区域,摩托车不被允许在市中心行驶。
④市场加速白热化
当前市场环境下,行业内卷已成常态,品牌纷纷寻找新的突破口实现增长。总结而言,无非靠三个点取胜: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以及营销。
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就有人“剑走偏锋”。在这样的预期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提供“解码”服务成为商家获取增值利益的方式之一。
在竞争关系中,会普遍出现这样的焦虑——“大家都这么做,我不跟进就会吃亏”。于是,当第一个家门店开始为用户提供“解码”服务并且获得成功(更多人愿意买车)后,行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进。
六、行业需要一套完整疗法
通过解码提速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本质固然没错,但前提是不能违规。
2019 年 4 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从生产环节进行源头管控,对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进行规范和治理。
很多消费者不理解为什么电动自行车要限速,其实安全一直是新国标制定的首要考虑因素。
人—车—路系统失衡,将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为道路参与者的电动车,其速度必须要与产品结构、道路环境、驾驶者的素质能力相匹配。
具体而言,有三方面的原因:
01、路权划分——非机动车
从路权划分的角度来看,电动自行车通常都行驶在非机动车道内,如果车速过快,一旦与行人或者自行车产生碰撞,很容易造成人员受伤。
02、电动自行车的生产目的与产品结构
从生产目的来说,电动自行车的初衷是解放人力,因此对于其产品结构设计,主要考虑轻量、便捷。从技术上来说,电动自行车的车身架构、减震系统等,也并非是为了过高速度而设计的。
因此,一方面,过高的速度,对于电动自行车,相应地就会需要更大的制动距离。另一方面,质量相比自行车更大的电动自行车,高速行驶之下,一旦失控撞击的力量会更大。
此外,违规提速会改变产品结构、系统稳定性,容易致使车辆难以控制、刹车困难,也容易产生自燃的危险。
03、骑行者门槛低
电动自行车,不同于电摩、汽车等要考查资格、上路必须有证。由于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所以不需要驾照,骑行门槛如同自行车。正因如此,驾驶者的素质能力,例如对交通规则专业知识和驾驶技能等掌握的程度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315曝光的“违规提速”问题,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倡导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行业自律,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七、厂家和经销商应该怎么做?
安全事故都应该“解码器”背锅吗?谁又该担起责任?在此,我们先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来还原一个“真相”。
问:事件的真相(内在逻辑)是什么?
表相是:车速太快,事故频发
真相是:解码器,违规破解限速
深层次原因:人不遵守规则
总结而言,315曝光的是车,但是关键还是在人。解决事故频发的安全问题,杜绝“违规提速”行为,需要一整套“治疗方案”。
对于监管者而言:加强教育、市场监管,参考采用机动车的计分方式
对于厂商而言:渠道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合规产品;行驶/行走在道路上做到自觉自律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企业尤其要眼光放长远,不立于危墙之下,方能行稳致远。同时也期待新国标能够更加完善。
随着企业责任意识的增强、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逐渐配套完善、骑行者教育到位,问题终将迎刃而解。至于能否让消费者“鱼和熊掌”兼得,高效出行和交通安全兼顾,还需要行业技术进一步推进。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