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你一时无法理解的摩托车设计
每次盘点前都得bb废话两句,又能凑字数,刚好小编又憋不住。
摩托车虽然结构简单,感觉就一个架子,俩轱辘就完事儿了。但实际上摩托车设计很复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摩托车身上好些设计会让你摸不着头脑!
1错位的轮毂固定点
这张照片上的东西是不是很常见?
不过,再用另一张来对比,你是不是就看出什么不一样了。
一般摩托车的前轮毂都是直接安装在前减震最下端的,并且用长轴螺栓固定在最下端正中心。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摩托车并不是采用这样的设计,而是错位固定的,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增加减震行程。
一般这种错位设计会出现在林道车或者拉力车上,这类车型因为定位和实际用途的原因,需要减震有较长的行程和更强的缓冲能力,以此来应对复杂的道路,更好的吸收路面震动。增加减震行程,那就只有增加减震套筒长度,但这也会使车身变得过高,并且这也对车辆的转向造成一定影响。
怎么办呢?那就错位固定车轮,在保证车身不会过高的前提下,使得减震拥有更长的行程。
2 导向轮尺寸大于后轮
一般的拉力车(并非指伪拉力,旅行车)都有一个比较标志性的配置,那就是前19/21寸,后17寸的轮胎大小设计。并且这也是用户对于拉力车的一个硬性要求,要是前轮尺寸≤19寸,那就不是辆合格的拉力车,为什么要采用前轮大,后轮小的设计呢?原因则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通过性。
摩托车是靠前轮导向的,且前轮一般不具备牵引力,因此,当前轮无法在当前动力下通过该路面时,那么车辆就无法前行。而拉力车所要面对的路况非常复杂,包括多种坑洼路面,而直径更大的前轮会使得轮胎与障碍物和路面接触的支点与圆心形成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更小,不知道你们听懂没,我还是上图吧。
如此,前轮会拥有更强的通过性,同时,车辆转向也会更加柔和,并且车轮直径越大,车轮的缓冲能力也更强。
3 单枪中置避震
这个设计基本上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见的设计了,但是极少有人会关注这个设计的由来。单枪中置避震并非为了传统意义上的帅气,它是有实际意义的。
早期,摩托车后避震都是双减震筒设计,
但是,由于两根减震在出厂时就无法保证精度一致,因此在面对地面震动时,回弹力度是不同的,
这也就造成了后轮左右受力不均,跳动紊乱,尤其是在刹车时,由于左右受力不一致,使得轮胎(后平叉)发生轻微扭动,在轮胎抱死后并不是直线滑行,而是会左右摆动,极不稳定。
由此,单枪中置避震应运而生,一根减震,不存在左右分布现象,完美解决了受力不均问题。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