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内两大品牌无极和豪爵前脚跟后脚发布大降价通告。无极个别车型降价达6000元,豪爵个别车型降价达5000元。而且两家所降车型均是自家主销中大排车款。
业内震惊,多方表示降价潮虽然由来已久,比如最近一次的香帅单款车型降价超万元,但如无极、豪爵这类行业头部企业的狂降官宣,才是在桌面上正式吹起了诸雄群攻的号角。
现在国内的中大排娱乐车型从某种程度上讲早就进入了如早年的通路车卖白菜价的时代,如果说以前各品牌部分车型降个两三千什么的,只是属于脱掉长裤互相干,那现在主流厂家几乎全线主销车型超过五千的大降价,就有点哥儿几个脱掉内裤裸拼的感觉了。
表面上看大家齐齐降价是摆出来一种相互竞争的攻势,但其实我个人觉得现在的降价潮未必是采取主观主动的一种攻势,也许……只是各家在内卷时代做出的客观被动,甚至无奈的一种守势。
一攻一守,性质截然不同。
降价的初衷,品牌方一定是想突出自己的某种优势,或是意欲亮出自己的底气。
但问题在于优势是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个,能够被消费者认可、需要,并且识别出来的优势。
如果没有做到上面这一条,那么:
部分品牌的降价行为有可能是一种理性状态下的非理性选择!甚至是一种疯狂!
Why?
降价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否能达成自己预测的销量提升等目标?
我看……未必!
“宁要可预测的疯狂,也不要不可预测的理性。”
首先,今年的国内经济大形势是整体不好,不仅摩托车行业卷,是所有行业都卷。所以,行情是:大环境不好,老百姓捂币惜购,房市车市菜市……哪个市不是消费乏力和被观望中?
长焦镜头换中焦:你看看摩托车行业报表,大盘总量那个数据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每年都是以数百万辆的下降幅度在跌落。
中焦镜头换微距:包括行业一哥豪爵在内,几乎所有车厂的年销量也是一路下滑。
“下滑”,是当前的大势!
所以……斗天、斗地、斗人,但难斗势。
希望通过大降价来提升自家的销量,我感觉……未必能行!
所以,此番几轮的降价:
表面上看是各品牌在“进攻”,其实……是在防守。
表面上是集中火力打击竞品,其实……是在结硬寨、打呆仗。
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降价潮下可能潜伏着车厂的认知偏差,这才是要命的!
加强研发、推出一个又一个新品、加强员工培训、建立扩大和耕耘渠道网络、一针一线提升品控、一点一滴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增加广宣投入……
上面我说这些都是品牌长治久安的经营之道,也是根本之道,但这些手段都有两个共同的“问题”和“短板”,那就是:
“慢”+“费力”。
相比降价,开发,渠道建设等效果来得太慢,而降价却来得快。
但太快的招儿,有时候不一定干扰了对手,反而乱了己眼,打乱自己的阵脚。
比如这几轮降价,就有朋友问我几个问题:
降这么多钱,为啥不把这个钱转投到渠道?让商家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从而有更多的销售动力和服务动力?
为啥不把这个钱投放到市场宣传,售后服务,活动举办?
实在不行,送三箱,送装备,送油卡,延保……?
为啥非得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大降价呢?
我的回答是:
降价来得最快、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最有感……
官宣的降价是普通话,能被几乎所有人理解,相比之下,研发实力、周到服务、渠道建设等等特质是只能被部分人理解的方言。
各种“所谓”长期的、实惠的服务、综合实力的积淀,反而越来越难以让用户(立即)有感,而简单粗暴的降价让用户很快有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激情的降价潮过后,大概率是更多的迷茫和无感,而这种迷茫和无感,车厂有,消费者同样有。
甚至,激情过后,更多是所有参与方的麻木,以及麻木带来的程度更强的痛苦。
在当下这个看一篇文章超过300个字就看不下去的时代,看短视频超过15秒就管不住手指想往下面滑的时代,买辆几万元的摩托车在手不会超过一年最多两年,就要换车的时代……一切的一切都与“快”和“浮躁”相关。
“快”和“浮躁”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商界的“政治正确”!
那么,在品牌和企业经营上,所有“不快”的营销手段都会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者,被“无奈”的忽略。
而降价,是所有可能长期有好处,但当下见效速度不那么快的“最好”的一招儿,甚至是在白刀进红刀出的商业世界里唯一的一招儿。
而快刀之下,鲜血喷流,所有慢的,与长治久安有关的经营手段都从议事日程表上被取下。
同时,由于降价导致的企业赢利能力的下降,使得企业又更没有能力和资源去加大研发、品控、市场建设……
于是,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进攻的本意结果变成了防守,防守的结局并不是所有人笑得最后,而是大多数人被黎明前的黑暗埋葬……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个人以为:
面对残酷的内卷竞争,降价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降价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需要警惕的不是降价,也不是降价成为一种行业运动,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降价没有目的、运动就是一切!
各行各业愈演愈烈的降价潮,本质上就是所有从业者在各自的生态圈里的“共生绞杀”,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套路。
假如“我”跟着“他们”的套路玩,好像不合适。
但假如忽略“他们”,可能麻烦更大。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很多时候,你看到一个公司降价,远看是营销、近看是产品,用放大镜看,是商业模式。
那么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是任何一个品牌,甚至这个行业,最后既没有讨来营销的好,又没得到产品的乖,最后连商业模式的边儿都没有沾到。
我曾经在华为的一幅宣传画上看到这样的文字:
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面对当下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我想在上面这句话后面再加一句:
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不死的成功需要一大群敌人。
作为旁观者,我们大可品头论足、说得头头是道,但身在局中的人却有各种无可奈何与不得不的苦处。
也许,在“快”和“浮躁”的时候,可以想想曾国藩,想想他的名言: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也可以倒杯茶,看看《倚天屠龙记》说的: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