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性能玩法,公路车辆最终的归宿无非两个:跑山和赛道。但这两种玩法不管是在安全性还是技术性,依旧有着不小的差异。跑山无非就是在刷街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些技术底限,还是以休闲、放松的娱乐心态为主。
而赛道作为对车辆和车手极限的考验,除了技术水平的要求之外,在安全装备的保障方面也和日常跑山有着不小的区别。而这个区别可不仅仅是一套连体皮衣就能弥补的。今天贱贱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赛道大佬们钟爱的装备。
连体皮衣跑赛道与日常街道骑行差别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套连体皮衣了,同时这也是在视觉上差异最为强烈的装备。与街道骑行服不同的是,这套把你整个裹住的外皮不仅能够应付摔车时造成的碰撞伤害,更重要的作用是它的耐磨性和抗撕扯性,能够在高速Lowside的时候,抵抗人体与路面之间的摩擦。
不不不,放错了
是这张
▼
当然偶尔也有业余爱好者选用分体皮衣体验赛道的乐趣,在赛道规则允许的情况下的确是可以进场,但也仅限于在开放日等初级活动中,正式的比赛是绝对不会出现分体皮衣的。或许在材料、做工以及关键部位防护上,连体和分体皮衣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一体成型的连体在抗撕扯性能上要远强于分体皮衣,你总不想在Lowside滑出去的时候,看见裤子比自己飞的还快吧。
并不排除高玩们在跑山时会选择连体皮衣进行比较激烈的劈弯,但就整体概率来说,连体皮衣依旧是属于赛道的象征。
赛道靴/赛道手套
连体皮衣覆盖面积,仅仅包括躯干和四肢,双手双脚并不包含在内,于是相应的靴子和手套也是比较重要的装备。
一般来说,对于参与赛道的靴子和手套都有一个要求:长及小腿和手臂。这一要求是为了让装备对手腕以及脚踝进行保护,相比日常通勤装备来讲,在整体刚性以及覆盖面积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上图就是贱贱在赛道中Lowside之后的损伤,如果没有手套的保护,磨损的可能就是手腕了。靴子也是同理,不管是内靴还是外靴,长及小腿的靴筒能够在碰撞时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背板/胸板
聊完了肉眼可见的装备,再来聊聊那些幕后工作者。连体皮衣能够在高速侧滑中带来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在碰撞事故中,除了特定部位之外,能提供的防护还是有一定限度,所以在正式比赛中,车手都会在皮衣中贴身佩戴胸板和背板。
胸板很好理解,就是安装在胸口部位的硬质护板,胸板的材质一般采用高强度PE护壳,在刚性上大于皮质连体,在发生撞击时能够将一点的受力分散到整个胸板范围,尽可能的减少碰撞伤害。
而背板与胸板类似,只不过增加了关节以使它能够随着车手的身体姿态不断的改变造型,时刻贴合车手脊椎。
胸板和背板能够有效保护车手的肋骨和脊椎,MotoGP发生比较严重事故后,你能看到车手倒地后喘息片刻依旧能够爬起来没事人一样,这两件装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气囊
安全气囊可不只是汽车的专享,摩托车同样拥有这项黑科技。外穿式的气囊马甲可能已经有很多人见怪不怪了,仅需一个气瓶、一个链接在车和马甲上的线,就能保证在发生事故、人车分离后迅速充气,以最快的速度让车手被气囊包裹以降低碰撞伤害。
而在赛道中这种气囊马甲就有些不太合适了,先不说在快速做出倾倒动作时所带来的异物感,但就这个马甲在高速行进中带来的风噪和风阻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所以在高端连体中直接内置了这一功能。
当车辆在赛道中运转时,气囊能够通过数据线和车辆链接,并通过陀螺仪、加速仪、数据内存以及专业GPS厂家2D的数据监测来判断何时打开。目前赛用气囊主要覆盖范围为肩部和颈部,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摔车时头盔与锁骨发生碰撞。
汗衣
汗衣是很多车手选择贴身穿着的衣物,通常是速干布料。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冰袖类似,主要目的是为了吸收车手在激烈比赛中的汗液,让身体更为清爽舒适。
同时汗衣还能够减小车手身体与皮质车服间的摩擦力,让身体姿态变换的更为流畅。同时在穿脱紧身的连体车服时也更为方便。
这个穿在手套里不起眼的小东西,倒没有太多的安全防护作用,但软质的护垫能够给手掌提供很好的减震作用,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共振会不可避免的传递到手心,而手掌护垫可以将这种震动缓解,提升手掌部位的舒适性,缓解手心压力,在长时间比赛时能够更细腻的掌控油门。
与日常骑行不同的是,赛车作为一项在速度和极限中拼杀的运动,时刻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秒的失误就可能差之千里,所以在安全保障方面要远高于日常骑行,装备的配置方面就诞生了很多日常骑行难以接触,或者每必要配备的东西。
但另外还要说一句的是,即使在装备齐全的情况下,摩友在日常跑山时还是尽量不要过于激进,保持休闲平和的心态。毕竟除了装备之外,视野、外来车辆、路面情况都至关重要,况且山路没有专业赛道中齐全的缓冲区,在摔车时没有足够的距离释放动能,一切还是以安全为前提,享受骑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