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归来已有一段时间,忙忙碌碌过后脑中仍时常闪现那些在路上的片段。趁记忆还未全部消退前用文字记录过往的瞬间,是为游记。如果顺便可以鼓动你,那就勇敢上路吧。
台湾离我们那么近,但是因由纷纷扰扰的历史因素却不容易去,一湾海峡阻隔了多少人多少年。
身未动证件先行,在国内提到办证多少有些让人觉得恐惧,但是这一趟办下来还算便捷和顺利,其实我们的政府部门也一直在改善,还有就是万能的淘宝,给你们点赞。
下面开始进入正文:
1、证件
要去台湾,首先要办“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俗称大通证,类似护照,用于大陆出入境查验,在户口所在城市的各出入境办证分局可以办理;要个人自由行,就办G签,最关键是看户口所在城市是否开通自由行,在读学生貌似有专门条款,详情百度,签注有效期6个月;不能办理G签就只能跟团出行办L签,这个相对容易。
进出台湾,需要“入台证”用于在台湾出入境查验,提交资料给有资质的旅行社办理。入台证办下来其实是电子版PDF,自行打印为A4纸才可用。
因为台湾当局每天只办理额定数量的入台证,如果同时申请入台的人数多,就要排队等所谓“配额日”,排个20来天是惯例,加急办理往前插队1天加200RMB,有人加急台湾那边就加班超额办理,其实给钱办事也挺好,入台证有效期6个月。
在大通证签注、入台证有效期内才能进入台湾,最多逗留16天15晚。在台湾的出行方式如果是包车、公共交通那么有钱就好了;如果要自己开车包括汽车摩托车,那驾照是重点。
大陆和台湾互不认双方驾驶证,但是别忘了我们有香港这个曲线救国的地方。台湾和香港都有签署“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所以他们互认,曲线救国方法就是:国内驾照→香港驾照→香港驾照翻译件。
严格来说大陆居民办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驾照”,但是“香港驾照+翻译件”在台湾的作用就类似于“国际驾照”,各大车行都认可以顺利租车,当然准驾车型还是跟国内驾驶证相匹配。
比如我准驾车型是C1E,在台湾就可开小汽车和两轮摩托车。
办好证件和驾照,定好机票和机车,找好环岛行程,买好保险,收好行李,出发。
2、到达
下飞机第一件事,开机-关闭网络-换台湾运营商SIM卡,中华电信700NT(1RMB≈5NT)15天有效期的卡,含100NT话费和无限流量上网,电话订房、查地图、发朋友圈正合适。
没必要提前兑换新台币,往国内银联储蓄卡存够足够的钱,到ATM都能直接取现,手续费完全可以接受,每次查余额都觉得自己好有钱,余额数字一下增长5倍。对比面值100元的港币台币人民币发现都是粉红色,什么东西虽是粉色但又显霸气又惹人爱,它们仨已经做到了。
一下不能习惯过来的是,到台湾正常消费几乎都是以百为单位,当晚在台北的普通宾馆住宿3050NT,我表示不是很能接收咯。
3、机车
既然是机车环岛,当然首要任务是租车。出发前已通过QQ联络好,10月24日下午到台北,晚上逛士林夜市,10月25日一早便打车到门店取车。
验驾照、签协议、交费用14000NT(YAMAHA S-Max 155,租期12天*1000NT/天+2000NT违章押金)、讲解交通规则、验车、试车、忐忑上路。
环岛第一天是周日,一路见到各种大排呼啸,装备整齐,骑大排的妹子也不少,感叹台湾玩车的好风气,不像大陆这样自认为经济好一点的城市就禁摩,即使骑着合法车也处处被查经常受气。
台湾机车按悬挂牌照的颜色就可区分排量范围,助力车绿牌<50cc,多数是50cc<白牌<250cc,250cc<黄牌<500cc,红牌>500cc。
4、城市
此次入台最先到达的是台北,也是台湾最繁华的城市,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只有台北101大厦周边显得现代化一些,反而多数是相对低矮陈旧但干净整洁的楼房,街边繁体招牌林立。
置身于这个城市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中文,陌生的是繁体,虽然我会读不会写。潮人很多,捷运站和夜市周边人气很旺,语言夹杂着国语、台语和客家话,充满生活气息也偶见这个城市的温情。
5、街道
一路环岛,穿越大街小巷无数,对街道的印象是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到处有机车轰鸣、两边总是招牌林立、隔三差五的7-11和全家、大大小小的槟榔店、纵横交错的电线杆、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十字路口悬挂的官员竞选宣传牌。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有很多“XX征信”广告,类似于专门抓小三的私家侦探,想想以前看过的台湾综艺以及跟一个槟榔姐姐的聊天内容,劈腿好像是高概率事件。
6、乡村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美国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其中一个答案是说“美国的发达,不在于它最发达的地方有多发达,而是在于它最贫穷落后的地方,相比起其他国家,不那么贫穷落后。”这个答案用之于台湾的乡村,也是适用的。
台湾的乡村,除了有更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便利性也不见得差:几乎有路的地方必定是柏油路,即使是乡村小道或田间道路;在偏僻的村落里头经常能发现便利店,厕所、ATM、打印复印、快餐、生鲜水果、日常生活用品等一应俱全,像个超市但是真便利,由衷感叹7-11背后的管理体系;学校、寺庙、车站等没有进去细看,单从外表看应该也不会差。
越是南部和山区的乡村,人们越是热情,有时真是会感到什么是盛情难却。
7、民宿
台湾民宿众多,遍布各个角落,吐槽一下相比于衣食行,住宿费确实高,十几天下来平均花在住宿费用在400RMB/天左右。但是要赞民宿环境,普遍很细心打理,用心设计和布置,即使设施陈旧但干净整洁,住起来一样很舒坦。
在苗栗,遇到的是三代人在延续经营一家旅店,从50年代到现在;在宜兰的青山茶园,第二天下雨我们继续上路,民宿主人阿姨叮嘱后送我们,车开出200米开外就要转弯时回头看,她还在向我们招手说再见,说不出的感动;
在花莲和池上,因为主人不住那里以及要打理餐馆生意,没有登记证件也敢直接把整栋楼的大门钥匙给我们自由进出,这时候会感到无条件被信任也是一种压力。
8、农场
2014年初开始踏入泛农业,现在做体验式亲子农场游已有一年多。本想趁此次环岛看看台湾泛农业的发展状况,几个原因导致这趟行程中对这方面的了解很浅显:不是专门考察团而是游客身份去到农场,很难有机会与农场主交流;改变路线最后取消了去台南,台南有很多小而美的农场;宜兰观光型农场比较多,但是那几天都下雨根本没有心思停留。
唯一一次比较有价值的是在桃米生态村,跟一直参与桃米生态村震后重建的基金会工作人员探讨“社区氛围”和“人情味”是如何营造出来的,才疏学浅没有参透精髓所在,可能个人积累太浅和对当地文化背景所知太少。
另外看到了很多硬件上的细节和用心,也看到确实有很多小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普和自然教育。
9、农品
现在跟我说台湾的农品,我会想起槟榔、蜜香红茶、伯朗咖啡、池上米、掌生谷粒和释迦果,记忆深刻必有缘由。
街边槟榔姐姐请我们吃带叶子的白灰槟榔,涩而刺鼻;经过南投,大片大片的茶园里头飘出炒茶后的浓浓香味;瑞穗北回归线边上的小店,单亲老板娘让我们品冷泡的蜜香红茶,清香回甘;池上火车站前有悠久历史的池上便当,别有一番味道;
池上大片金黄色的稻田,金城武拍过伯朗咖啡广告的伯朗大道贯穿期间;进入农业后了解到的掌生谷粒,他们那句“为台湾依旧美好的事物掌声鼓励”广告词有满满的情怀在;最后在鹿野高台滑翔后往台东的路上,1个就2斤的释迦果,甜得沁人心脾。
10、稻田
因为路过池上的大片稻田,看到路边的彩旗广告,知道了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原来是台湾好基金会联合优人神鼓在稻田中搭建舞台举办的艺术节,因缘际会就这么撞上了。
台湾好基金会的愿景是“邀请大家一起感受台湾的美好”。台湾好,好在哪里?好在有良善的居民、好在有包容的文化、好在有丰富的物产、好在有温馨的故事、好在有质朴的生活、好在有安心的力量。几句话就涵括了那么多,对我们来说,其实应该是本就在身边的而不是还要向往的。
“优人神鼓”这个初看起来奇怪的名字,内涵则是这样的:优,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指的是表演者;神,则是人在高度专注下,所进入的一种宁静、无我状态。“优人”是古老的表演者,“神鼓”指一个人在最大的放松和警觉中,透过内心的宁静,将击鼓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接着去网上看了他们的代表作《时间之外》,结果是我还并不能理解,修为不够。
11、酒
在台湾便利店看到酒的种类,丰富得超乎我想象:本土米酒、高粱酒、果酒、台湾啤酒有各种风味诸如菠萝啤酒蜂蜜啤酒;进口的日本清酒、德国啤酒、气泡酒,还有伏特加、威士忌和白兰地各种烈酒。
对于爱酒人士来简直是幸福感爆棚,可以轻松品到各种类型的酒。可惜我每天要开车,不敢碰烈性酒只是在晚上就着火锅和海鲜试过清酒、梅酒、气泡酒和各种风味的台湾啤酒,又是别样的体验。
12、生活
短短十几天,以过客的视觉去观察过台湾的各式人:每个人气旺的地方就有夜市和小吃,到过台北士林夜市、花莲自强夜市和九份老街,那些老板和店员无论生意好还是不好都很耐心;
他们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职业,那个细心地把鱼食喂给鱼儿的海生馆女潜水员,那些礼貌热情的民宿老板和服务员;他们总是热爱运动,一路见到不少或三三两两或独行的车友,自顾地上山和下山。
13 、高山、海岸和公路
台湾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并重,也是因为人的存在才令得高山海岸这些自然风光更显灵气。
一路环岛,有晴有雨有风有雾,爬过起伏的太鲁阁和阳明山,穿过惊涛骇浪的无人海岸,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就是那延绵的公路。
14、结语
每次旅行我总是寻求艰苦但更接地气的方式,这样更容易感受到,原来那边的人是这样生活的!过程中也总会思考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我相信:视野大一些就难以被狭隘困住,经历多一点就能更勇敢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