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我举双手表示赞同。本篇仅从行业角度来分析。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我们也不知道本田和豪爵哪一个先降价。
最近本来想仔细分析一下本田CM300的低价策略,没想到豪爵却抢先动了手,而且是史无前例的大降,旗下的中大排量全线降价,铃木三剑客DL250、GSX250R和GW250,还有豪爵DR300、DR250的降价幅度都创了历史记录。估算下来,相当于平均每台车真实降价2000元左右。
上一篇文章我已经说过,2020年对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算是一个大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增量,而且幅度还不小。
但是面对2021年,我所认识的企业主和经销商,都不同程度的表示出了谨慎。一方面是疫情对经济影响会有滞后效应,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本田等大贸品牌的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带来的挤压效应非常明显,大敌当前人人思危。
屁股决定脑袋,过去十年我吃中国摩托车企业的百家饭勉强糊口,对豪爵也受惠良多,是一个摩托车行业的民族主义者。面对本田CM300的大举入侵,其实我觉得中国摩托车品牌是不要怂的。
当时我给别人举的例子就是GW250,国产标杆车型,国内所有车的定价策略都是锚定GW250的。虽然是一款街车,一款巡航车,但是两者是具有很强的相互替代性的。一个本田一个铃木,一个3.2W的单缸巡航车,一个2.6W的双缸街车(现在只要2.268W了),售后零配件随叫随到,真要代步,GW250它不香吗?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下半年没有集装箱,因为疫情把除中国外全世界的制造和贸易体系冲的七零八落,本田CM300据说订单已经有三四万台了,但是本田泰国工厂生产得出这么多配件吗,我很怀疑并且立帖为证,明年铁定大批人退单。
按照我们这种野生行业专家日记强国地图开疆的战略设想,面对川崎本田大举来犯,豪爵、春风和贝纳利作为销量大户,中国的门面担当,应该是站在第一线死扛日系的主力军。背后站着的,是无数二三线品牌构成的梯队,让日系品牌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结果呢,豪爵降价了。降得所有人都莫名其妙。
豪爵去年应该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中大排量销量6万台,增幅超过了100%,其中GSX250R就超过了3万台,当之无愧的爆款,这说明市场竞争力是足够的。虽然DR300卖得不好,但也接近3000台,放在任何一个二三线品牌,都是妥妥的主力产品。
当初DR300定价超过3W的时候,我也是摇旗呐喊了的。这代表豪爵向上突破的勇气,和GW250形成了价格组合。成了固然可喜,输了还有GW250垫底。
在我心目中,豪爵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扛把子。但是豪爵你怎么就破坏阵型了呢。在游戏世界里,这是要被所有人DISS的啊。这一动,几乎整个抗日纵队的同志们都凌乱了。
中国摩托车,从来都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对此我还真做了点功课:中大排量的龙头,钱江摩托2019年年报营收37亿元,净利润2.28亿元,利润率只有可怜的6%,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丰年了,往年还要惨。其他随随便便一个消费品行业,利润率都是10%以上。如果抬头仰望喝酒不骑车的茅台,2019年营收854亿,净利412亿,50%的净利润率,这才是做企业啊。
还是以GSX250R为例,这次降价4000元,相比较以往3000的降价幅度,等于又少了1000元,5%的降价幅度,对用户来,其实并不敏感。但对工厂和经销商的利润来说,却真是心头剜肉!而且中大排量不比小排量通路车,份额小细分领域多,降价并不能带来成规模的销量增长。
最后是从个人情怀和行业公益角度出发:我目睹了一批又一批的壮士冲向中大排量的战场,也深刻知道,这个领域还是一个纯投入的领域,反正叫我去投资我肯定不投的。扔了很多钱泡都不冒一个的多得是。少数企业挣了钱,转手又得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里去了。
没有自己辛苦拉的人工肥,就吃不上别人种的大白菜。没有利润的滋养的行业,也长不出德艺双馨的企业来。退一万步说,国产摩托车企业都拉稀摆带了,键盘车手和吃瓜群众哪来这么多新鲜热闹的话题啊。
我宁可豪爵不降价,把钱存着做更大排量的摩托车。反正站着说话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