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车族们痛并快乐着 给爱车做动漫彩绘
“痛车”?是车子有点痛吗?还是开车的人很痛?其实都不是,所谓“痛车”,其实和“萌”“萝莉”等一样,是个日本舶来词,指的是绘制上动画和游戏人物等形象的汽车。如今贴个车贴虽然已经不新鲜,但一辆包含二次元亚文化的“痛车”却在80、90后眼中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痛车族”逐渐壮大
作为日本御宅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痛车”文化,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除了日本民间各地有独立的“痛车”组织外,还有定期举办的全国性大型“痛车”聚会。近几年,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这样一群彰显个性的族群,而昆明也有了“痛车族”。
看到几位昆明本地“痛车族”展示给记者的车子,可以说其实“痛车”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痛车”是一种装饰文化,不仅在汽车和摩托车上,也在巴士和自行车领域蔓延着。只要你有足够的想像力和不畏惧路人奇异目光的胆量,都尽可将自己的交通工具改装成痛车。而粘贴印刷了动漫角色的贴纸手法是痛车装饰的主流。
小田是国内痛车联盟的会员,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还觉得“痛车”是一件幼稚的事,但在他们看来,能让爱车变得独特和充满艺术感才是最重要的。“ 痛车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玩家关注并加入,源于其文化本身在动漫爱好者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位淘宝店主告诉记者,从2010年之后,来店里定做车贴的人越来越多,“本来是店里的副业,现在被我分出来做了一个专卖店。目前《海贼王》的款式最好卖。”
记者从汽车美容店也了解到,“痛车”以中低档车为主,高档车相对较少,车主一般都是年轻人。“说痛车我们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说车身彩绘我们就明白了,以前我们就是帮客人在车身上贴一张可爱的小图,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拿着定制好的大图来做整车量身定做。”店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年审时必须“忍痛割爱”
对于80后的人群来说,痛车追求个性的风格无疑正中下怀,然而在中国,大家所见到的痛车却很少。对于年轻人来说,拥有一辆痛车可能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一笔数目不小的金钱,特别是对于财力不算雄厚的“90后”来说。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小廖一直非常喜欢漫画《幽游白书》,痛车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漫画里的一位男主角。“当时就在淘宝上花400元买的,然后送到汽车美容店花200元让人帮贴。”
当然,如果车主技术过关,其实自己DIY更简单,而且还可节省不少钱。“主要要考虑车身的弧面、车门把手、防撞边等难贴平复位置,然后拿到打印店打印,用打抗UV的户外背胶贴,然后用稀释肥皂水抹湿要贴的位置,先贴一角定好位置,然后用刮板、废旧卡片刮平贴表面赶走气泡。贴好的边角最好再用低黏度的胶纸固定一下,基本就可以了。”
但也有人不赞同自己DIY,小宁就觉得,“自己光在旁边看着专业人员贴都觉得很难,要是一个不小心没贴好会把辛苦裁剪的图给废了,岂不是更不划算。”
在小廖看来,“痛车”的材料成本在几百元至一千元,但比起成本,让“痛车族”们最为头痛的并不是开在大街上行人异样的眼光,而是年审时的“忍痛割爱”。“两年一次的年审到来就不得不撕下痛车主题贴纸,然后再重新贴过。不过,好在贴纸的寿命最高也就2年多。”
作为日本御宅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痛车”文化,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什么是“痛车”?
痛车(TASYA),主要是指将漫画、动画及电玩游戏内的主角,彩绘上车身的车。这种从发动机罩到车顶、车身的各个地方都画有可爱的动漫插图,甚至被画所铺满的“痛车”最早在日本开始风靡。除汽车外,也有被称为“痛单车”的摩托车和“痛响铃”的自行车。
“痛车”来源的3种说法,第一,给人文身会很痛,给车“文身”的话,应该也会痛的吧?于是,车主把“文过身”的车称为“痛车”。二是在日本,彩绘车身是要交重税的,额外的税收会让车主痛不欲生,所以叫痛车。最后是从读音出发,paint car(涂上颜色的车)与pain car(疼痛的车)很接近。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