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排摩托车质量真的很差吗?
最近不少朋友都在问,国产大排摩托车质量到底怎么样,我想这个话题与近期有关国产大排量摩托车质量和事故源源不断地在网上传播有关。但是,国产摩托车的质量真的那么差吗?
其实,当你去选择一款车型,潜意识里肯定是喜欢的、不排斥的。既然如此,你和你的车辆通过磨合,产生了人车之间彼此间的感情,而带着情感的言语去评判事物,即使是好的也是有偏颇的;即使是责怪,在旁人看来也有打情骂俏之嫌。
希望在我们畅所欲言的同时,观点态度千万不能失衡;希望这是一场出发点纯粹的、技术性严肃的讨论,越深刻越好,越有理有据越好,即使厂家不回应最后也能默默的改善,解决存在的问题,让车友骑到更好的车。
我眼中的国产大排量厂商
本人骑车跑了大半个中国,跑拉萨的时候老婆说坐宝马舒服,本人怕老婆,那就骑宝马认认真真单车两人跑了一趟。值得一说的是,路上遇到一位同行的南京兄弟,骑一款国产大排感觉真不错,除了没啥做工外,车也工工整整到了布达拉宫门口顺利的完成了人车合影。
我除了进藏之外,其它长途都是骑不同厂家品牌的国产车,所以比较了解不同品牌不同时间阶段存在的不同的质量问题。纵横比较下,国内厂家在车型上大排量上突破创新还真就在这几年里。过往那些信誓旦旦喊口号,号称自己是最棒的那些车,尤其是250cc居多车型都已大浪淘沙般的逝去,甚至连厂家都销声匿迹。
车友口中的小毛病
我一直坚持的理念是花钱买车买的不单单是车,只要我接受并认可你的价格,这个价格里面就应该包含着车辆让使用者省心省力省事的部分,我买的只是东西不是买的毛病。所以厂家和用户谁也别拿价钱和国产车当说辞,来安慰自己,没那么多应该的,你想想国产药便宜也照样治你的小毛病。所以车友再会修车,你生产的车有了小毛病就得从根上治。
样式和制造工艺的问题
先说样式吧,撇开脑残的设计不说,不得不面对的还有骑车的颜值问题,我见过电影中郑伊健骑快要报废的弯梁依然很帅,也见过我一哥哥骑大滑翔就如同蹲坐着一个流动马桶一样,别看车虽然不会讲话,但也挑人。
说到制造工艺,近几年来国产厂家也是值得点赞的,不论是单缸的600、双缸的650、四缸的600、还是那两三款250,我都有幸长时间骑过,每台都有自己的特色。样式越传统工艺越简单,质量就稳定一些,样式带感一点的,讲究科技性能的可能改进的空间就大一些。毕竟多加一个油箱护板都可能引起一次某个时速区间的共振。不过最起码交付到用户手里除了塑料件做工受争议外,感觉车用料是扎实的(至于材料选择是否科学,其在使用后对车性能的提升或者产生什么后果,希望车友和厂家能像那年台湾处理川崎材料纷争那样,断哪里裂哪里让第三方介入评判,至于第三方公平不公平收买没收买等下定结论之后再说吧)。
装配问题
如果装不好,如同阮小七穿上龙袍也不像皇上。2012年我从广东沿海发了一台BWS125,因为一系列你懂的问题,车到手之前需要进行二次装配,结果组装过后,后减震一直都会出现异响。这情况不是个例,有车友还开贴讨论这个问题,我和这位兄弟开玩笑说有异响就对了,恭喜他买了一台正版车。后来我的这个车被一个玩越野哥哥买走,听说他拿去越野,摔了之后异响就消失了,因为车变成哪哪都响了。
话说回来,即使国内大厂的装配技术也因为工人的年轻化为产品质量做减法,很多时候看到有关厂家的照片顺带照出来的小伙子大都漏出怯生生的眼神,其实说是小伙也就是孩子。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中国,我骑过一台2014款泰国组装的大排,仍然有些许装配上的小问题。据说在欧洲摩托车组装线上的工人一般不跳槽的,除了偶尔个把个提升当领导外一干就在线上到退休。
国内有几家车厂,从新车排气管排放的痕迹来看,确实车辆出厂前是有质检的,这个是好事既然国内没欧洲这个环境,尽量把质检工作做在出厂之前,只是厂家别让装配质量变成了形式……
销售和售后
频出合资大排和国产大排让法治观念逐渐增强的车友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款车卖的多,问题出现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打个比方说,如果我自己能做车,做出两台大排车,一台自己骑自己修,而另一台就没有销量,这样的话外界肯定不会有差评和诟病的。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