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Thor650杀进3万档,国产巡航的黄金年代还能持续多久?
2025年3月,摩托车圈被一则价格战讯息点燃:高金雷神Thor650以28980元上市,直接捅破了中排量巡航车的价格天花板。这个定价有多狠?对比同级市场——奔达金吉拉500售价26800元,无极CU525定价31999元——高金用650cc大排量硬生生把价格拉进3万元内,堪称凶残。
中国摩托车市场正在经历「排量通货膨胀」。5年前,250cc还被称为「黄金排量」,如今650cc车型杀入3万元档,标志着中排量市场的内卷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现在的中国摩企,想要活下去,方法其实很简单:要么卷死别人,要么卷死自己。
第一斧:排量碾压术650cc V型双缸发动机,62N·m扭矩——这组数据放在巡航车领域,还是相当亮眼的。根据厂家自己的说法,其在3000转时即可爆发90%扭矩,红绿灯起步能甩开500cc竞品半个身位。但255kg的体重让这份优势打了折扣,感觉就像是健身教练的身材配了举重选手的体重。
第二斧:场景变形记那个能秒变Bobber的模块化后座,堪称「社牛社恐切换器」。工作日载着女友城市穿梭,周末拆掉后座变身独行侠——这精准拿捏了Z世代「既要又要」的消费心理。更绝的是19L油箱带来的400km+续航,足够从上海一路杀到黄山,让「续航焦虑」这个词在燃油车领域成了伪命题。
第三斧:安全结界当ABS已成标配,高金祭出ASR牵引力控制系统+双通道ABS的组合技。雨天湿滑路面实测显示,其介入速度比竞品快0.3秒——这个数字看似微小,却可能成为救命的「黄金半秒」。
不过,看似高金雷神Thor650来的气势汹汹,但是实际上他的对手也实在是强到可怕。
奔达金吉拉500,凭借「网红神车」光环,依然占据着改装区C位,重点是男女通吃,尽管无数人吐槽奔达的装配质量,但是也拦不住奔达的产品销量蹭蹭往上走;
无极CU525靠着均衡表现收割务实派,号称同量级操控无敌,一款巡航车能做出街车般的操控水平。光凭这一点就收割了一大批想要巡航的舒适性但又舍不得操控的玩家。
这场混战背后藏着个残酷现实:3万元价格带已成「绞肉机」。据渠道商透露,某竞品已准备启动「以旧换新补贴」,直指Thor650的定价软肋。不要觉得目前价格已经很低了,其实留在厂家手上的牌还有很多,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桌上的那些筹码最终花落谁家。
根据美国的专业二轮媒体“CYCLE WORLD”的消息公布,奔达已经有三款车型通过北美EPA认证,分别是:金吉拉300、金吉拉500、还有拿破仑500。奔达已经和与现有进口商Keeway America达成合作,后者目前已负责贝纳利(Benelli)和Keeway品牌在美国的销售运营。借助这张现成的网络,奔达将选定几款车型率先亮相北美市场。
高金雷神Thor650好像也已经通过了北美EPA认证,拿到了在美国上市的许可。但是国内已经卷成了这样,海外就一定好过吗?现实往往骨感:
美国消费者更认「百年老店」的品牌溢价,有调查显示,76%的哈雷车主认为「logo值3000美元」;再看欧洲,欧洲市场对排放标准近乎苛刻,Thor650需要额外投入200万美元升级欧五排放;
东南亚市场看似美好,但本田Rebel 500早已筑起价格壁垒。高密的全球化布局,让人想起手机界的小米——用性价比撕开缺口,再靠生态粘性站稳脚跟。但摩托车不是快消品,这场远征注定是场马拉松。
当小牛和9号电动车正在突飞猛进的占领20岁以下年轻人的心智的时候,所有燃油车厂商都听到了冰层开裂的声音。行业报告显示,25岁以下消费者中,63%认为「电动才是未来」。Thor650引以为傲的声浪、震动这些燃油车灵魂,在新世代眼中可能只是「祖传噪音」。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政策层面:海南已经下文2030年起禁售燃油车,这一份禁售清单里面是否会包括两轮燃油车目前还没有下定论。其他一二线发达城市会不会有如当年禁摩一般跟进目前也未可知,这就好像魔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在已经有好几家传统摩托车企现在是左手造燃油车赚钱,右手烧钱搞电动,就像高空走钢丝。
站在2025年这个节点,Thor650就像闯入瓷器店的犀牛——用排量和价格搅动市场,却也暴露了传统车企的转型阵痛。它的成功与否,将检验三个命题:中国制造能否打破「大排量=高溢价」的魔咒?燃油车的机械魅力还能征服几代人?全球化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美丽陷阱?当第一批Thor650车主驶过城市街道,他们承载的不仅是驾驶激情,更是一个产业在时代十字路口的探索答案。这场冒险,或许比发动机的轰鸣更值得聆听。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