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GP赛事术语:一次看懂MotoGP全流程
作者:哈罗摩托 2023-3-22 12:06:00
MotoGP 2023 赛季的正式比赛从 3 月末开始,一直持续到 11 月,全年一共 21 站,其中 10 月份的比赛最为密集,每周都有一场比赛。可以看到新加入的站有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
相信关注 MotoGP 赛事的车友们一定都会知道,国内的授权转播并不是全程配有中文解说,每场比赛三天的赛事全部英文展现,以及每日进行的各个环节让有些车友看不太懂,因此我们就整理出来了赛事常用的术语,介绍顺序就依照比赛时程会遇到的状况来说明吧!
【赛前】【FP (Free Practice) 1/2/3】 星期五在正赛开始前,车手都会进行所谓的「自由练习」,一方面调整自己的车辆,另一方面也是在拼进入排位赛的门票。自由练习总共有四次,每次 45 分钟,车手必须在时间内做出有效成绩。而赛会则是会在星期五的三次自由练习结束后,综合车手的圈数成绩。成绩较好的前 10 名车手将会在 Q2 进行排位争夺,剩下车手则是要在 Q1 进行排位赛。
【FP4】 星期六时间来到星期六,车手们将会在第四次的自由练习中将自己的战车调整到位,准备参加稍后登场的排位赛。由于与前一天的状况会有些许落差,因此还是需要做点微调的动作。
【Qualifying 1/2】结束最后一次的自由练习,车手将依照名单进行排位赛。首先登场的是第一节排位赛,将由未进入 Q2 名单的车手进行争夺,最终将取成绩最好的两位车手晋级到 Q2 中,其余车手将依照成绩由 13 名开始起跑。而 Q2 就是决定 1 到 12 名的重要阶段,也因为影响到起跑的优势,因此会是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Flying Lap】所谓的 Flying Lap 基本上在每个阶段中都会出现,不过会依照当下状态给予不同定义。以赛前的自由练习以及排位赛为例,刚从 Pitlane 出来以及进入 Pitlane 之外,所有为了秒数全力做出的完整圈数都可以被称作 Flying Lap。
【正赛】【Wet Race / Dry Race】看到这里,可能有网友想说这东西不就一翻两瞪眼,地面湿的就是雨战吗?这样说对,但也不对。雨战的定义会由赛会参考当地的数据后决议,并且在场上明确打出「Wet Race」的板子,届时车队将会采用雨战的赛车设定。
【Flag To Flag】除了 Wet Race / Dry Race 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叫做 Flag-To-Flag!当赛道由湿转干或是由干转湿时,就有可能出现需要换车的状况。当然,赛场上无人能够完全预测天气。因此在天候转变时,赛会会依照路面状况提醒车手进站更换车辆,这时就会祭出白底红色交叉的旗号来通知各队车手。
赛会也逐渐更新各赛车场的硬件设施,藉以提高辨识度,例如图中就是逐渐导入的电子旗号。
进站更换车辆相当考验车手与团队的默契,因此也成为比赛的一大看点,为了维护车手与工作人员的安全,赛会规定车手必须下车「走」到备用车上。而以往常出现的「跳马式」的惊险换车方式,在 2019 年赛季后已成绝响。
【Sighting Lap】于正赛开赛前五分钟,车手必须从 Pitlane 出发,经绕场一圈后到起跑位置就位,同时也是让车手实地确认赛道状况的唯一机会。在天气不稳定的状况下,若是有车手认为需要更换车辆,就会回到 Pitbox 进行换车的动作。如果超过限制时间,那车手就有可能被赛会要求在最后一位或是从 Pitlane 起跑。
时间回到 2014 年的德国 Sachsen 赛道,当时 14 位车手在判定赛道状况即将好转以后便进站换车,结果造成 14 辆赛车在 Pitlane 起跑的神奇画面。而后官方认为此举会造成安全隐忧,因此在 2018 年提出修正。
【Warm Up Lap】相信大家对于暖胎圈不会太陌生,在正赛起跑前进行一圈的暖胎动作,藉此帮助轮胎提升至工作温度。
【Jump Start】结束暖胎圈后,车手全数会再回到起跑位置等待发车,而这时最有可能出现的失误就是所谓的「Jump Start」!其实 Jump Start 的概念相当简单,车手在暖胎圈绕行赛场一周后必须固定在起跑位置。在起跑前的红灯熄灭以前,任意移动车辆都会被视为 Jump Start。而官方在确认该车手 Jump Start 以后,会立即下达处分命令。
【Holeshot (Device)】一场比赛要取得优势,率先冲入第一弯绝对是至关重要。而拥有最快速起跑并且冲入第一弯的车手,常常会听到转播用「Holeshot」来形容,这名词通常只有起跑的时候会出现,有兴趣的车迷往后可以多加留意哦!
另外补充,所有车队为了取得最佳的起跑优势,从 DUCATI 车队开始就有研发出专门强化起跑的「Holeshot Device」,藉由压缩避震让车辆重心降低,起跑时就会减少车轮浮举的现象,达到最佳的起跑加速。
不过 MotoGP 有明文规定,赛车上禁止安装电子悬挂,因此所谓的 Holeshot Device 都属于机械式,须由车手在起跑前手动调整,例如图中的旋钮就是 DUCATI 车队所用的装置。
那有人可能会疑问,压缩悬挂的话整场比赛不就搞砸了吗?并非如此,在全力加速后进入第一弯,车手扣下刹车的同时避震就会回到原本的行程!
过去 Jorge Lorenzo 曾因为在美国站 Jump Start 而被判进 Pitlane 执行一次「得来速」,与该场冠军失之交臂。
【Ride Through】虽然近年来已鲜少出现所谓的「得来速」判罚,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要提一下。取自于谐音 Ride Through,车手必须在赛会指示下通行 Pitlane,也由于 Pitlane 中有时速 60 公里的限制,被罚车手只能看着对手呼啸而过,因此对于成绩来说绝对是一大伤害。
【Track Limit Warning】自 2017 年开始,MotoGP 十分强调赛道边界的重要性,当车手做出超出边界并有可能因此得利时,赛会就会提出警告。在排位赛以及自由练习时,将会取消该圈成绩。当然,赛道上也会有车手失误或是无法判定是否因此得利的状况产生,赛事管理小组会先行纪录,在多次超出边界即会给出警告。
(图中 12 号车手 Vinales 因为超出路缘石而被警告)
自 2021 年赛事开始,主办单位 Dorna 也在路缘石外增设压力传感器,藉以提高感应精准度。
【Long Lap Penalty】延续上个话题,车手在正赛开始后行驶超出边界时,同样会给予 Track Limit Warning 的警告,并且通过仪表告知车手。如果车手多次做出超出边界的行为而没有改正,赛会就会给予 Long Lap Penalty 的惩罚。自 2019 年开始,MotoGP 引进 Long Lap Penalty 的罚则,在赛道的特定弯角做出一条额外路线,该路线即是受到 Long Lap Penalty 的车手要去执行的赛道。如果受罚车手直到赛事结束都没有执行的话,赛会会依程度加罚秒数,藉此降低该名车手的最终成绩。
当然,Long Lap Penalty 也不仅只用在超出边界的行为上,如果场上有过于激进的超车行为,被赛会视为「不负责任驾驶」,那也有可能会被请去跑一段「长圈」。
截至目前,小编看过最严重的 Long Lap Penalty 处分是在 10 月 24 日的 Misano 赛事,由于 Joan Mir 在灯灭前「Jump Start」,因此赛会判定 Joan Mir 必须执行两次的 Long Lap Penalty,只是还没执行 Joan Mir 就以转倒收场。
【Dogfight】Dogfight 一词最早出现在空战术语中,也就是与对手之间的追逐以及缠斗,后来被沿用来表示车手之间争夺排位的动作。
【Chicane】Chicane 的意思就是快速变换的连续弯道,用来迫使车手降低速度,避免长时间处于高速的状态进而发生危险。而 Chicane 在摩托赛事上要求更高,车手的反应、重心变化以及车身动态都会影响到过弯速度。
也由于连续弯道的快速换位,因此可以看到成群车手在同框中出现不同进弯方向的画面,相当有趣。
著名的比利时赛道 Spa de Francochamps 中的 Raidillon 就是 Chicane 的经典例子。除了三个快速的连续弯道之外还有海拔提升,对于车手的技术以及胆识来说都是个考验。顺带一提,明年的 EWC (世界摩托车耐久锦标赛) 将要重回 Spa 赛道进行 24 小时耐久赛哦!
【Slipstream】在过去转播中,相信大家对于「真空带」的名词不陌生。没错,车手在高速行驶下会藉由前车来「破风」,不仅可以大幅减少车辆的阻力,同时藉由气流通过前车所产生的回卷现象提高车速,因此成为车手在大直线对决的一大看点。进入真空带不仅有效提高车速,也能节省油料开销,对于赛道上锱铢必较的油量来说极其重要。
【Mapping】针对每场赛道的不同特性,车队都会量身打造最适合车辆的供油程序,并且依照车手的骑乘习惯来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优异的表现。而这些供油程序不会只提供一组,而是针对天候、赛道或是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模拟并稍加修改,让车手能够视情况来切换。
由于近年来赛车仪表上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车队传达讯息也不一定只能透过 Pit board 来通知车手,因此车队在判定状况后会有下达切换「Mapping」的建议,但是切换与否的决定权还是在车手身上。
【Pole To Win】Pole To Win 的概念非常简单明了,在每次正赛前必然会有一场排位赛来决定车手的起跑顺序 (如果因为天候影响不举办排位赛,将会综合练习成绩来决定顺序) ,排位赛抢下最快单圈成绩的车手即是拿下 Pole Position,泛称杆位。而从杆位出发并以第一名完赛,即被称之为 Pole To Win。
尽管头位发车拥有相当干净的视野以及行车路线,不过从起跑开始就要承受后方车手的压力以及攻势,十分考验车手的抗压性,因此想要 Pole To Win 也不是那么简单。
【Podium】在经过漫长的赛事之后,比赛将由首位冲线的车手获得冠军,而所谓的 Podium 即是车手们最期望站上的颁奖台。相信对于每位车手而言,没有什么比经过长时间与对手缠斗后站上颁奖台更让人激动了。
【Back To Back】由于 MotoGP 赛程十分紧凑 (未来还会更多),因此会有赛程之间仅有一星期之差,因此常常会用 Back To Back 来形容。当车友听到的时候,也代表下星期还会有比赛,可不要错过啰!
【结语】以上大概就是 MotoGP 转播时三天的顺序以及经常出现的用语,希望对于初入这场世界顶级赛事的车友们来说有所帮助哦!未来也会随着 MotoGP 的规则更动来增加,让各位观看赛事没有疑虑。
相信关注 MotoGP 赛事的车友们一定都会知道,国内的授权转播并不是全程配有中文解说,每场比赛三天的赛事全部英文展现,以及每日进行的各个环节让有些车友看不太懂,因此我们就整理出来了赛事常用的术语,介绍顺序就依照比赛时程会遇到的状况来说明吧!
【赛前】【FP (Free Practice) 1/2/3】 星期五在正赛开始前,车手都会进行所谓的「自由练习」,一方面调整自己的车辆,另一方面也是在拼进入排位赛的门票。自由练习总共有四次,每次 45 分钟,车手必须在时间内做出有效成绩。而赛会则是会在星期五的三次自由练习结束后,综合车手的圈数成绩。成绩较好的前 10 名车手将会在 Q2 进行排位争夺,剩下车手则是要在 Q1 进行排位赛。
【FP4】 星期六时间来到星期六,车手们将会在第四次的自由练习中将自己的战车调整到位,准备参加稍后登场的排位赛。由于与前一天的状况会有些许落差,因此还是需要做点微调的动作。
【Qualifying 1/2】结束最后一次的自由练习,车手将依照名单进行排位赛。首先登场的是第一节排位赛,将由未进入 Q2 名单的车手进行争夺,最终将取成绩最好的两位车手晋级到 Q2 中,其余车手将依照成绩由 13 名开始起跑。而 Q2 就是决定 1 到 12 名的重要阶段,也因为影响到起跑的优势,因此会是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Flying Lap】所谓的 Flying Lap 基本上在每个阶段中都会出现,不过会依照当下状态给予不同定义。以赛前的自由练习以及排位赛为例,刚从 Pitlane 出来以及进入 Pitlane 之外,所有为了秒数全力做出的完整圈数都可以被称作 Flying Lap。
【正赛】【Wet Race / Dry Race】看到这里,可能有网友想说这东西不就一翻两瞪眼,地面湿的就是雨战吗?这样说对,但也不对。雨战的定义会由赛会参考当地的数据后决议,并且在场上明确打出「Wet Race」的板子,届时车队将会采用雨战的赛车设定。
【Flag To Flag】除了 Wet Race / Dry Race 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叫做 Flag-To-Flag!当赛道由湿转干或是由干转湿时,就有可能出现需要换车的状况。当然,赛场上无人能够完全预测天气。因此在天候转变时,赛会会依照路面状况提醒车手进站更换车辆,这时就会祭出白底红色交叉的旗号来通知各队车手。
赛会也逐渐更新各赛车场的硬件设施,藉以提高辨识度,例如图中就是逐渐导入的电子旗号。
进站更换车辆相当考验车手与团队的默契,因此也成为比赛的一大看点,为了维护车手与工作人员的安全,赛会规定车手必须下车「走」到备用车上。而以往常出现的「跳马式」的惊险换车方式,在 2019 年赛季后已成绝响。
【Sighting Lap】于正赛开赛前五分钟,车手必须从 Pitlane 出发,经绕场一圈后到起跑位置就位,同时也是让车手实地确认赛道状况的唯一机会。在天气不稳定的状况下,若是有车手认为需要更换车辆,就会回到 Pitbox 进行换车的动作。如果超过限制时间,那车手就有可能被赛会要求在最后一位或是从 Pitlane 起跑。
时间回到 2014 年的德国 Sachsen 赛道,当时 14 位车手在判定赛道状况即将好转以后便进站换车,结果造成 14 辆赛车在 Pitlane 起跑的神奇画面。而后官方认为此举会造成安全隐忧,因此在 2018 年提出修正。
【Warm Up Lap】相信大家对于暖胎圈不会太陌生,在正赛起跑前进行一圈的暖胎动作,藉此帮助轮胎提升至工作温度。
【Jump Start】结束暖胎圈后,车手全数会再回到起跑位置等待发车,而这时最有可能出现的失误就是所谓的「Jump Start」!其实 Jump Start 的概念相当简单,车手在暖胎圈绕行赛场一周后必须固定在起跑位置。在起跑前的红灯熄灭以前,任意移动车辆都会被视为 Jump Start。而官方在确认该车手 Jump Start 以后,会立即下达处分命令。
【Holeshot (Device)】一场比赛要取得优势,率先冲入第一弯绝对是至关重要。而拥有最快速起跑并且冲入第一弯的车手,常常会听到转播用「Holeshot」来形容,这名词通常只有起跑的时候会出现,有兴趣的车迷往后可以多加留意哦!
另外补充,所有车队为了取得最佳的起跑优势,从 DUCATI 车队开始就有研发出专门强化起跑的「Holeshot Device」,藉由压缩避震让车辆重心降低,起跑时就会减少车轮浮举的现象,达到最佳的起跑加速。
不过 MotoGP 有明文规定,赛车上禁止安装电子悬挂,因此所谓的 Holeshot Device 都属于机械式,须由车手在起跑前手动调整,例如图中的旋钮就是 DUCATI 车队所用的装置。
那有人可能会疑问,压缩悬挂的话整场比赛不就搞砸了吗?并非如此,在全力加速后进入第一弯,车手扣下刹车的同时避震就会回到原本的行程!
过去 Jorge Lorenzo 曾因为在美国站 Jump Start 而被判进 Pitlane 执行一次「得来速」,与该场冠军失之交臂。
【Ride Through】虽然近年来已鲜少出现所谓的「得来速」判罚,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要提一下。取自于谐音 Ride Through,车手必须在赛会指示下通行 Pitlane,也由于 Pitlane 中有时速 60 公里的限制,被罚车手只能看着对手呼啸而过,因此对于成绩来说绝对是一大伤害。
【Track Limit Warning】自 2017 年开始,MotoGP 十分强调赛道边界的重要性,当车手做出超出边界并有可能因此得利时,赛会就会提出警告。在排位赛以及自由练习时,将会取消该圈成绩。当然,赛道上也会有车手失误或是无法判定是否因此得利的状况产生,赛事管理小组会先行纪录,在多次超出边界即会给出警告。
(图中 12 号车手 Vinales 因为超出路缘石而被警告)
自 2021 年赛事开始,主办单位 Dorna 也在路缘石外增设压力传感器,藉以提高感应精准度。
【Long Lap Penalty】延续上个话题,车手在正赛开始后行驶超出边界时,同样会给予 Track Limit Warning 的警告,并且通过仪表告知车手。如果车手多次做出超出边界的行为而没有改正,赛会就会给予 Long Lap Penalty 的惩罚。自 2019 年开始,MotoGP 引进 Long Lap Penalty 的罚则,在赛道的特定弯角做出一条额外路线,该路线即是受到 Long Lap Penalty 的车手要去执行的赛道。如果受罚车手直到赛事结束都没有执行的话,赛会会依程度加罚秒数,藉此降低该名车手的最终成绩。
当然,Long Lap Penalty 也不仅只用在超出边界的行为上,如果场上有过于激进的超车行为,被赛会视为「不负责任驾驶」,那也有可能会被请去跑一段「长圈」。
截至目前,小编看过最严重的 Long Lap Penalty 处分是在 10 月 24 日的 Misano 赛事,由于 Joan Mir 在灯灭前「Jump Start」,因此赛会判定 Joan Mir 必须执行两次的 Long Lap Penalty,只是还没执行 Joan Mir 就以转倒收场。
【Dogfight】Dogfight 一词最早出现在空战术语中,也就是与对手之间的追逐以及缠斗,后来被沿用来表示车手之间争夺排位的动作。
【Chicane】Chicane 的意思就是快速变换的连续弯道,用来迫使车手降低速度,避免长时间处于高速的状态进而发生危险。而 Chicane 在摩托赛事上要求更高,车手的反应、重心变化以及车身动态都会影响到过弯速度。
也由于连续弯道的快速换位,因此可以看到成群车手在同框中出现不同进弯方向的画面,相当有趣。
著名的比利时赛道 Spa de Francochamps 中的 Raidillon 就是 Chicane 的经典例子。除了三个快速的连续弯道之外还有海拔提升,对于车手的技术以及胆识来说都是个考验。顺带一提,明年的 EWC (世界摩托车耐久锦标赛) 将要重回 Spa 赛道进行 24 小时耐久赛哦!
【Slipstream】在过去转播中,相信大家对于「真空带」的名词不陌生。没错,车手在高速行驶下会藉由前车来「破风」,不仅可以大幅减少车辆的阻力,同时藉由气流通过前车所产生的回卷现象提高车速,因此成为车手在大直线对决的一大看点。进入真空带不仅有效提高车速,也能节省油料开销,对于赛道上锱铢必较的油量来说极其重要。
【Mapping】针对每场赛道的不同特性,车队都会量身打造最适合车辆的供油程序,并且依照车手的骑乘习惯来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优异的表现。而这些供油程序不会只提供一组,而是针对天候、赛道或是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模拟并稍加修改,让车手能够视情况来切换。
由于近年来赛车仪表上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车队传达讯息也不一定只能透过 Pit board 来通知车手,因此车队在判定状况后会有下达切换「Mapping」的建议,但是切换与否的决定权还是在车手身上。
【Pole To Win】Pole To Win 的概念非常简单明了,在每次正赛前必然会有一场排位赛来决定车手的起跑顺序 (如果因为天候影响不举办排位赛,将会综合练习成绩来决定顺序) ,排位赛抢下最快单圈成绩的车手即是拿下 Pole Position,泛称杆位。而从杆位出发并以第一名完赛,即被称之为 Pole To Win。
尽管头位发车拥有相当干净的视野以及行车路线,不过从起跑开始就要承受后方车手的压力以及攻势,十分考验车手的抗压性,因此想要 Pole To Win 也不是那么简单。
【Podium】在经过漫长的赛事之后,比赛将由首位冲线的车手获得冠军,而所谓的 Podium 即是车手们最期望站上的颁奖台。相信对于每位车手而言,没有什么比经过长时间与对手缠斗后站上颁奖台更让人激动了。
【Back To Back】由于 MotoGP 赛程十分紧凑 (未来还会更多),因此会有赛程之间仅有一星期之差,因此常常会用 Back To Back 来形容。当车友听到的时候,也代表下星期还会有比赛,可不要错过啰!
【结语】以上大概就是 MotoGP 转播时三天的顺序以及经常出现的用语,希望对于初入这场世界顶级赛事的车友们来说有所帮助哦!未来也会随着 MotoGP 的规则更动来增加,让各位观看赛事没有疑虑。
本文由自媒体帐户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标签:MOTOGP,
您可能喜欢
Copyright © 摩托车二手网
联系我们、公众号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