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追念民国时的摩托车文化吧
在我们的课本上,“万恶的旧社会”可是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的,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似乎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当我们“幸福”地在不禁摩的乡下骑摩托车的时候,突然对民国时期的摩托车起了“考古”的劲,很想做个对比,莫非民国时期是没有摩托车的吗?
通过找资料,没有发现民国时期有摩托车正常生产的记录,但是配件生产厂家是存在的:比如刘凤麟创办麟记蓄电池厂,民国22年(1933年)开始生产A、B电池、汽车和摩托车电池、固定型电池以及蓄电池充电设备,看来他们当时已经在做今天比亚迪的事业了。在摩托车的使用方面,记录就更多了。
先看看军事上,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是组建了类似德国的摩托车部队的,而且还是引进了德国的摩托车,虽然没有见到今天印度阿三部队那种杂技表演,但是也说明摩托车在那个年代是战争的一大工具了。
早在铁甲军建立之前,民国就开始尝试着进行陆军的机械化改造,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事情莫过于引进德意志国的半履带Sdkfz.2型半履带摩托。Sdkfz.2型半履带摩托在民国的正式编号是一九三零年型半履带式摩托车,这是典型的老陆军的按年份命名方式,而不是后来铁甲军采用的按生产型号命名的方式。
这种半履带摩托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国的生产型号比原型略轻,看来摩托车改装已经从那个年代在军企开始了,估计改装后就是山寨了吧,看来那个年代已经有这种山寨精神了,自重为1185千克,功率为40马力,最大时速是70迈,乘员为三人。发动机采取了中置的布局方式,两名成员和驾驶员则采用“背靠背”的方式乘坐。
由于主要的车重都由的履带承重,所以这种摩托的越野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三零型半履带摩托车在民国陆军的使用范围可以用无所不在来形容,良好的越野性能使它几乎胜任所有的工作,从牵引轻型火炮到运输人员物资,从担任侦查到完成通信任务,三零型半履带摩托几乎无所不能!甚至连民国空军都购买了数量众多的三零型摩托用来牵引飞机滑行。除了后勤部门,几乎所用的使用方都对这种结实可靠,越野能力超强的摩托车赞不绝口,军中常常使用这样一句话来夸奖人——“像三零一样靠得住。”。当然在后勤部门的眼里,这种一百公里能烧掉15升汽油的小家伙实在不怎么可爱。
在铁甲军中,这种摩托多用来伴随铁甲车一起行动,担任前出的侦查任务以及部队之间的通勤任务。
下边这张刚解密的照片,是1945年3月2日,在中国腾冲,1名美军摩托车手让中国儿童搭乘顺风车。美军通信兵(U.S.ArmySignalCorps)拍摄。这摩托车看起来有点象是哈雷的,皮夹克是美军B-3山羊皮翻毛飞行夹克。那个年代看起来怎么象今天的伊拉克?美国大兵这么亲民?
不要以为只有部队才有摩托车了,其实民国那时候摩托车可以上牌啦,老百姓一样可以开摩托车的了,不过估计也要富二代吧,下边这张就是民国时期的摩托车牌照,怎么样,是不是比今天的漂亮很多?
下边可是民国时期的款爷骑的摩托车,虽然不知道身份,但是看起来风度翩翩的,至少是土豪吧。
摩托车电单车可是今天快递员送快递的主力工具,根据资料,民国时期早就有了摩托车快递员这个职业了。在南京邮政局的企业文化馆内,还有一张收件员用摩托车收取赶班邮件的老照片,一些孩子站在路边,瞧着摩托车,很是好奇。
1947年,南京还率先在全国设置开取赶班信筒和特种赶班信筒的摩托车邮路,来赶发京沪沿线及上海经转的各地信件。由3名收件员分途收取63个赶班信筒中的信件,每日收6次。
最初路线有三条,第一条从省邮政管理局出发,途经中山码头、萨家湾支局、山西路、鼓楼支局、珠江路口、大行宫、杨公井等地,直到太平路支局,中间要经过30个站点。
第二条,从鼓楼支局出发,途经金陵大学、洪武街、小营口、励志社、中山东路铁路边等、直到省邮政管理局,途经19个站点。
第三条则从建康路支局出发,途经夫子庙、三山街、朝天宫西街、新街口支局、大华戏院、慧园街、杨公井等地,途经26个站点,最终到达省邮政管理局。
当年5月,又增设了一条途经夫子庙小公园、新街口、鼓楼,直到山西路口的“京沪特快信筒”摩托车邮路,凡在21点40前投入信筒寄发京沪沿线以及上海经转的各地信件,均可以赶交当晚23时的京沪快车发出。
当时的美女就更摩登了,据说骑摩托车打高尔夫是她们最常做的事情,也许那个年代的摩托车对于美女而言,是今天的保时捷吧。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