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基本知识大搜罗(二)
认识引擎
何谓引擎?
所谓引擎,就是一种燃烧燃料的机构,此种机构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动能)。
引擎的基本型式
1.外燃机:其燃料燃烧于外侧。例如:蒸气机以沸腾的水产生蒸气作为动力。
2.内燃机:其燃料燃烧于引擎内部。例如:汽车的引擎,以火花塞点燃混合气(汽油+空气)产生动力。
引擎基本概要
1. 上止点:活塞上行在气缸的最顶端的那个点。
2. 下止点:活塞下行至气缸的最底端的那个点。
3. 行程:活塞由上止点移动至下止点或是活塞由下止点移动至上止点,所移动的距离。
4. 燃烧室:混合气被活塞压于活塞顶面与汽缸头间的空间里,这个空间称之为燃烧室。
5. 按引擎依产生一次动力所需的行程数不同可分为:二冲程引擎 , 四冲程引擎。
四冲程引擎的作动
进气行程:
1. 曲轴旋转。
2. 曲轴的运转作用于连杆,拉活塞向下。
3. 当活塞开始往下运动时进气门开,混合气体进入气缸。活塞达行程底部(下止点)时,进气门才关闭。
压缩行程:
1. 曲轴继续运转,使连杆推活塞往上,朝气缸头运动。
2. 混合气被活塞压缩于活塞顶与汽缸头间的空间里(燃烧室)。
做功行程:
1. 压缩的混合气被火花塞点燃。
2. 混合气的燃烧造成气体膨胀,使燃烧室温度压力突然升高。此压力作用于活塞顶部而推活塞向下。
3. 活塞所受的力经连杆传给曲轴,使得曲轴旋转加速。
排气行程:
1. 当活塞被驱动达它的行程底部时,排气门开。
2. 曲轴旋转的惯性推活塞往上,朝气缸头运动。
3. 朝气缸头运动的活塞,排挤废气由排气门排出汽缸。当活塞到达行程顶部,则排气门关闭。
四冲程引擎依气门机构的不同型式
OHC 引擎
顶置凸轮轴式(Over Head Camshaft),简称OHC引擎。主要机件包含有凸轮轴齿轮传动链条、凸轮链条涨紧器,凸轮轴上有两个凸轮,凸轮轴上有轴承。
OHV 引擎
气门挺杆式(Over Head Valve,简称OHV引擎。主要机件包含有推杆、凸轮轴从动件、气门摇臂组座、凸轮轴上只有一个凸轮,凸轮轴齿轮较宽。
二冲程引擎的作动
扫气、预压
活塞向下运动,同时压缩曲轴箱内之混合气。当活塞不阻塞扫气孔时,被压缩的混合气经扫气道进入汽缸,进入汽缸的混合气并排挤废气。
注意
压缩曲轴箱内的混合气称为〝初次压缩〞。
在汽缸内之压缩称为〝二次压缩〞。
压缩、吸气行程
活塞朝上运动,关闭了扫气孔及排气孔,而且压缩在气缸内的混合气。当活塞离开曲轴箱,它会造成曲轴箱内部分真空,而打开单向簧阀,吸入新鲜混合气。
做功行程
火花塞点燃被压缩的混合气,混合气因燃烧而膨胀。膨胀的气体加压力施加于活塞顶部推它向下。向下运动的活塞由连杆传力于曲轴而旋转,正如四冲程引擎。
排气行程
活塞继续向下行,当不阻塞排气孔时,则废气沿此孔排出而降低气缸压力。新鲜的混合气未经燃烧即被排出的现象叫吹窜。由于新鲜混合气被吸进曲轴箱当活塞往下移时,将混合气挤向化油器,这种现象称为返吹,而用来防止此现象的装置就叫单向簧阀。
机油规格解释
目前市面上的机油种类非常多,诉求的功能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在机油瓶外总是会出现数字或是英文代号,这些数字不外乎机油黏度的分级、适用引擎种类以及机油适用的范围。目前黏度分级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订一套机油黏度等级分类,而这一类分级只对黏度定义,并未对机油的特性做分类,如 10W-40 就是他们制定的。
而美国石油协会API其所制订的规范则是机油所适用的范围,如机油瓶上的SJ字样就是他们定的。除了美国API的认证外,另有欧洲ACEA的认证,ACEA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Automotive Manufactures所提供针对汽、柴油车引擎机油的品质选用作业分类。”A”开头表示针对汽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 A1﹑A2﹑A3&A5四个等级;”B” 开头表示针对轻负荷柴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B1﹑B2﹑B3﹑B4&B5五个等级;”E” 开头表示针对重负荷柴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E2﹑E3﹑E4、E5四个等级。
一般机油等级数值愈大表示黏度愈高,数值越小就表示机油越稀薄,至于黏度等级可分为两大类,分类如下:
多级指数:
就是机油瓶黏度数值上有加W者,W代表winter,也就是在一般在冬天低温下使用之意,它除了100℃温度要在某一数值之上,更加上低温时的黏度限制, 即使在低温下也要有某一程度的流动性好保护引擎,如此数值越低则代表其低温时的流动性越佳,其低温的激活性越好,也就越不容易造成低温激活时的磨损。
单级指数:
瓶子黏度数值上没有加W者,其为一般温度使用,其定义只有在100℃的限制,没有规定低温的特性。
目前市面上所购买的引擎机油大多为多级指数,单级指数的油几乎看不到,即使有也大多应用在悬挂方面,我们一般通称的前叉油就是单级指数的油。工业日新月异,引擎越做越好,对机油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建议尽可能使用多级指数的机油。
黏度的影响
说完了分级,再告诉各位机油黏度对车子的影响,我们使用的机油黏度若是太高,因为油膜太厚会使机油黏滞阻力增加,进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包括:
1. 车子较难启动与加速迟缓。
2. 引擎动力输出减少,冷却效果变差。
3. 车子变得较费油。
4. 因为机油流动性差,不能快速到达气缸,使启动时磨损增加。
反之,如果机油的黏度太低,则产生的影响包括:
1. 引擎各机件消耗增加,因为无法充分润滑。
2. 引擎的噪音变大。
黏度适用范围
说了一堆我想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要如何看懂机油瓶上那一堆数值,这边就列表供大家参考:
SAE黏度适用范围
黏度等级 可耐最低温度 (℃ )
20 -9.5
30 -1.1
40 4.4
0W -35
5W -30
10W -25
15W -20
20W -15
25W -10
API黏度适用范围
API: SG
其中S表示Service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着此等级适用于汽油引擎,后面的G则表示此机油的等级, 依次由最低级的 A 开始到现今最高级的M为止。
工作等级 适用范围
SA 轻负荷,中等速度,清洁环境,不加任何添加。
SB 有少量添加剂保护的温和状况,少量抗氧化剂,抗腐蚀剂。
SC 1964到1967年出场,未加装pvc系统的汽油引擎,提供高低温下的沉淀,磨损,生锈和腐蚀控制。
SD 1968到1971年间出场,装有pvc系统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C级更好的控制性能。
SE 1972年以后出厂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D级更好的控制性能,抗氧化,高温沉淀,生锈,腐蚀等性能。
SF 1980年以后出厂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E级更好的控制性能,并加入了氧化稳定剂。
SG 用于1989年以后之车型,对引擎内沉积物之控制、抗氧化性及减少引擎之摩损较前等级为佳。
SH 此标准制定于1992年,在挥发性,清净性、抗氧化性…等有更严苛的测试。
SJ 制定于1996年,可用于目前或更早期汽油引擎车型,SJ级机油对低温流动性挥发性,过滤性,抗泡性,及高温抗氧化安定性等方面优于SH 级机油,另一特点是减低对触煤的毒化。
SL 性能新标准,制定于2001年7月,符合新引擎及旧款引擎使用,SL级能提供更高的高温清洁性及更低的机油耗损,并同时符合ILSAC GF3的规格要求更具有省油(汽油)特性。
SM 制定于2004年第四季,符合全系列引擎使用,SM级针对润滑油之抗氧化性,减少积碳产生以及优异之低温表现要求更高之机油耗损,并同时符合最新ILSAC GF4的规格比SL之标准要求更具省燃费性。
SN:为目前最新标准,2010 正式启用,相比SM有更加清洁、环保,成为目前最高的润滑油级别
机油更换
更换机油前准备事项
(1) 新机油(参考各车的使用手册,以确定所需的份量)。
(2) V型漏斗一个,以便将机油倒入引擎。
(3) 新的机滤。
(4) 橡皮手套一付(用以避免皮肤和机油的直接接触)。
(5) 可盛接机油的平底盘一个。
(6) 扳手(请用正确尺寸的工具,以免损坏放油螺栓)。
(7) 旧报纸数张。
更换机油的步骤,首先须确定车子是停放在平地上。将旧机油放出之前,先让引擎运转一至二分钟,使机油流动以便流出。小心地用扳手打开引擎下方的放油螺丝,让旧机油流出。等旧机油流得差不多了,用机滤扳手将旧的机滤拧下来。然后,把新的机滤边缘的橡胶圈涂上一层机油,依照原位置装回去,将新机滤旋紧(不要过份紧)。此时旧机油已流得差不多完了,可将放油螺丝小心地用扳手拧回去。最后,将新机油依所需的量加入引擎中,即大功告成了。
轮胎保养与更换
轮胎的保养其实很简单,应保持每星期检查一次的习惯看看胎压是否不足。通常在大热天时的胎压会比平时高一些,最好在冷天或天气阴凉时测量胎压,比较准确。胎压过高会容易导致爆胎,反之胎压不足也会使你的轮胎磨损较快。一般踏板车用的轮胎基本上都在30 PSI左右。当轮胎纹磨至“安全磨损记号”时,就必须来更换了,而此记号处于轮胎花纹的沟槽中,很容易找到。此外,时时注意轮胎外观是否异常,也是一个辨视轮胎寿命的好方法唷!
更换轮胎步骤如下:
1. 若是盘刹车辆,前轮更换须先将刹车卡钳组拆下,后轮更换则是需将排气管或是摇臂组拆除后才能拆卸轮胎。
2. 利用气动设备卸除固定轮胎的螺丝,将轮胎以及轮辋取下。
3. 拆下气嘴保护盖,将胎内空气放尽(如果还有气的话)。
4. 将轮胎放置拆胎机中拆装更换轮胎,建议不要用传统挖胎棒方式换胎,容易使轮辋受到损伤。另外新胎安装除了注意方向性外,更要注意轮胎侧面的黄色圆点标志,此点必须对准气嘴安装。
5. 将轮胎气嘴放入轮辋中,并打入一些空气。
6. 将轮胎与轮辋装上车并锁上固定螺丝。
7. 把制动系统也组装回去,轮胎打入空气使胎压达到正常。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