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就是赚到?超详细测评春风800MT

差不多可以这么比喻,8、90年代,咱们绝大多数朋友打电话都必须坐在那或者就只有夹着话筒在半径一米的范围内踱步;而就在这时,大哥大和模拟信号机来了。

定位
铺垫有点长,赶紧开始正题。老规矩,一来,定位。首先参数什么的,不说,网上到处都是各位感兴趣可以自己百度,文中我也是偶尔提一些。这台车有几个点能够很清晰得让我知道它的定位。
虽然这台车配备的真空辐条圈。
虽然这台车有着琳琅满目的电控配置,但是!
ABS无法单独关闭没有TCWhat?硬件基础有,但是,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其实目前1250J也没有TC,这很明显就应该是厂家匹配能力的问题了。希望,后期通过软件升级应该就能激活这个功能吧。
随之,驾驶模式只有两种:运动Sport和雨天Rain。
奇怪为什么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呢?
油箱太高,甚至都有那种冒起来的感觉了。
没错,就像502X这种感觉。好看是好看,但是在低速非铺装路面,这个19升的大油箱重量太大,重心太高,而且在变换车道的过程中,明显就感觉这个车需要更大的腰部力量和动作。作为对比我找了个790ADV的侧面图片看看它的油箱位置在哪里。
坐垫太宽。
这个相信很多现场看过车的朋友也能感觉得到,并不是说太宽不好,而是座椅太宽又不会做到很好的前端收窄,车子的实际落脚感就会觉得很高。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特别不在意座高这件事的。这台车有825和840两个座高。我记得刚出来的时候,各种群里大神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真XX矮。但是我个人认为只要双脚脚尖能够点地,能控制车辆平衡,那就没问题。很容易理解:支撑车体量的是大撑和侧踢,你身高210cm,只要没有控制好平衡,车子真的想倒,你天王老子也撑不住车的这股倾倒下去的洪荒之力。但是,不在意座高也不是说完全忽视座高。
双脚尖能点地,并且我能够不下车,坐在车上就能哗啦着地来进行倒车,这就是我的极限了。还是拿之前哈雷泛美试驾体验来说,它860的座高,我觉得我正好可以驾驭。那么这个825座高下实际的落脚体验是咋样的呢?下图可见,我172cm的身高,我实际的落脚感跟之前泛美860的座高几乎没有区别。

不知道后期840座高版本的车坐垫会弄成个什么形状,后面可以再度体验。
轮毂尺寸
虽然前19后17的轮毂尺寸让人觉得可以越野了。但是,又拿790ADV说事了。790ADV前21后18,就说这么多。
气候环境保护
一台偏公路行驶的ADV,最重要的就是环境保护这个各位应该没有异议吧?一项项说:前风挡
我172cm,这个前风挡手动无极可调,上下可调高度大概有个5公分吧。
侧风挡
再次强调侧风挡的优点。
护手罩
整体问题不大,但是我放一个前期测评哈雷泛美时拍到的护手罩细节,各位马上就能看出细节、经验和功力上的差距。 泛美的护手罩是卡上去的,真的倒车的话护手罩断得不能用的几率就小于800MT这种。这里要表扬一下800MT,它的前刹杆和离合器杆都有这种断开缺口设计。
小腿及膝盖热风及舒适度
我从前面看这台车,它整车宽度也是能把人给包在车后的。

同时,下方水箱后面有两个比较大的导流口,虽然低温骑行的过程中,再什么热风也觉得冷,但是有肯定比没有强。
骑行三角
我172cm,春风800MT的车把离身体比较近。肩膀手臂都比较放松。上半身比较直立,坐姿是属于舒适的那一类;下半身膝盖卷曲幅度也不大。整个骑行三角就它的定位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座垫
前面说过,800MT的座垫比较宽,不利于站姿。实际上,它不仅宽,而且特别非常极其地软。我觉得都不能说是柔软了,应该说是泡软。个人感觉有点过了,而且不清楚下雨积水之后它会不会浸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下面视频所说,这个座垫车身造型有些咯腿。
座椅加热
当前成都气温20度,座椅加热我调到三挡,效果非常好,有点烫PP。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这个座椅加热,包括手把加热的开启方式春风为什么要藏得那么深?它跟驾驶模式在一个菜单,要选好多次,起码5、6步操作才能调节到位。
脚踏
离合器脚杆三挡可调,但是我觉得这个档杆的长度有点短。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各有各的好。

体量感
请注意我说的是体量感,是感,而不是车重。各位对这台车参数肯定如数家珍,都知道三箱版整备质量248Kg,不加三箱231Kg。但是!这台车无论推起来,还是扶起来,亦或起大撑,简直没把我累死。真的不是我体力差(最近,有点虚~~~?)造成这个感觉的很大一个因素,依然是它的外形设计。我们从侧面看,它的油箱非常地凸起,这就造成整体重心相对较高,我们对比下KTM790adv的侧面图片。
车架
之前看到有人说800MT和790ADV车架是一样,这是不对的,800MT的车架只有16KG,轻量化方面相较790可谓青出于蓝。但就这么弄了,整车还是有230Kg的整备质量。为什么这么重呢?别提贝纳利祖传灌铅大法,我觉得用料是关键。

仪表
各位是不是前期宣传看到各种TFT彩色大屏,极其丰富的电控这那的?实际上,这副屏幕表现依然有喜有忧。先说优点:难能可贵,我一通操作猛如虎,居然一点都不卡顿??不少国产品牌甚至进口品牌,各位可以脑补一下安卓中低端手机的操作流畅度和能用的Iphone的区别有多大。
800MT仪表的显示效果逼格:一个字,low。反正就是一点都不高级,明明一个色彩应该说比较丰富的TFT仪表,春风是怎么弄得跟个传统液晶屏一样的?
灯光
先说自动大灯。不是我这个人守旧,而是无论汽车还是摩托车,我就没发现一个自动大灯是完全能够按照我的想法随心所欲开启和关闭的。所以,我宁愿切大灯手动控制。
这里我又要对比了,哈雷泛美的弯道补光功能可不用这么麻烦,它直接连接的倾角感应器,在车身发生侧倾的时候,无需任何操作即可自动亮起补光灯来进行照明。请注意不是亮射灯,而是下图单独的补光灯。
做工、漆水、异响、接缝
跟进口车相比,我认为非常好。绝对可以说是国际一线水准。

难能可贵,这车的外壳我用很大力气按也没有那种特别明显的吱吱嘎嘎的声音。(对比我自己的PCX,脸红不本田?)
各种进口车,请你们反省。但是有一些细节800MT可以再做得细一点,比如我站姿的时候我就发现我小腿夹车身的位置为什么会是一段贴纸的最末端?
按键手感
视频中可以感觉到,这个按键应该是新开的模。
按键背光
没有(也可能我没注意,如果这里不对请各位指正),这是一个很难的事吗?也许吧,毕竟单独开模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对比下凯旋Speed Triple RS的按键背光效果。
动态部分
发动机跟KTM790那台排量799cc的双缸LC8C发动机完全共线生产,硬件层面完全一样。但是调教不同,最大扭矩比790adv的88牛米少了10牛米。
电喷系统
现在各位去百度一看,哟博世的电喷。但殊不知,国内国外的博世就不是一码事。既然是KTM动力总成,那么基本就别想拥有一个高级的、安静的、平稳的骑行环境。只要发动机点火,这套KTM独有的噼里啪啦的震动和发动机噪声就伴随着你。放心,800MT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你没骑过KTM,那么你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但是请相信这是正常的。
换挡质感
非常好,换挡感觉比较清脆,不粘滞,档位选择非常清晰。但是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假空挡,跟之前测试的凯旋Trident660还有点不一样。800MT就是明明是踩下去在1档了,但是起步会莫名其妙再传递出一阵打齿感跳到空挡。我问过其他试驾的朋友确定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各位可以着重感受下。滑动离合/快速换挡系统
试了下70+公里时速四挡降二档,后轮没有抱死现象。同样,三挡降一档没试,没人会这么狠操一个车。离合器握感很比较适中,不过有快排的话应该不会怎么注意这个力度。
噪声控制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认为KTM这个动力平时不是特别适合做这么一个定位为“豪华的”“舒适的”“车”。它这个动力系统就是那种偏高转、压榨动力、一个偏暴躁的取向。
春风800MT想要完全做出心中想要的那个整车,确实不合适。但是好容易拿来的动力总成,不用怎么行呢?
定速巡航
800MT的定速巡航是四挡40公里时速以上,120公里时速以下能够开启。还是之前我拿汽车倒车影像来举例的那个事。有,不代表智能和好用。800MT的定速巡航明显就只有保持转速和速度这么一个功能了。
最高时速
不久前我测试比亚乔Medley150的时候,我就没有着重去说最高时速这个事。很简单的道理,一来就那么点的排量,要快能快到哪里去?二来车子定位就是城市通勤代步,哪个城市有那么长的距离拿给人拉极速的?但是春风800MT就可以说说高速了。老规矩,零百没有测,其实我一直觉得最没意义的测试就是零百加速成绩。不过大家似乎都喜欢每个车都拿来跑一下零百,也正常,谁都希望我花了这么多的钱能够获得更好的加速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类车更看重的是中途加速能力和高速行驶品质。
发动机动力输出
这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明显呈一个阶梯状。4000转以前动力就跟我自己之前的650MT没啥区别,很温柔;4000转以后才感觉是一下切换到它应该有的动力水平。六档5000转就能保持120的时速了,这时候车辆震动和声浪也是处于这台车的舒适区间,非常好。高速稳定感
得益于这个大轮子,外加高速状况下增加了转向阻尼,高速稳定感非常好。转向阻尼
800MT主要由于前倾角不是太大,导致低速转向有点过于灵活了,这可能也是为了增加一点点的非铺装路面行驶能力吧。但是有了转向阻尼,这台车的高速很稳。
车把高度,车把宽度
这台车的大,也能在车把高度和宽度上体现,这整个车就是一种张着手臂骑的这么一种方式。这样设定对于坐姿很友好,但是对于站姿我始终觉得手把还是低了一点。
续航里程
不知道,据长测过的朋友说基本就是5-6左右,依据驾驶习惯而定。总结
春风800MT从意义来讲无疑是重大的,真的完全可以说是国产领头羊和先行者。这一步,跨得精彩,跨得漂亮,跨得成功!但是,客观来说这部车,它距离国际一线产品还有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部分不可接受的硬伤、不少的小问题和考虑不周之处还有明显的进步空间。没办法,一来市场太期盼这台车了,极细致的调校、发动机的整体调校、足够长里程的路测做的并不完善。这是事实,但是春风有底子,有心气,愿意尝试,愿意改进,它的前途无疑是一片璀璨。至少我个人是愿意给予它时间去充分进化的。
请注意我的用词,“丰富的”,你说你会骑或者说骑过这类重型车,没用。如果你是从500cc左右ADV想升级换车,可能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但无论你怎么适应,这台车使用起来,请注意我说的是使用起来,不光说骑起来,会比较累。这台车的使用场景就是“长途铺装道路”,仅此而已,广告宣传中的到处飞,算了吧。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