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这么久,您了解摩托车轮胎技术30多年来的发展吗
赛车场上的单圈记录能不断的推进,除了车辆进化的技术与日俱增车手的潜能不断开发之外,轮胎科技的进步应该是其中的一大功臣。
一条轮胎接触地面的面积不会大过一两张明信片,一辆F1赛车有四条胎,一部MotoGP工厂赛车有两条胎,它们的接触地面面积总和大概也比一张A4纸大没多少,但是却可以让赛车手用这么快的速度奔驰在大直线上、承受进弯前极度减速,一个一个弯道摧残着轮胎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过也有人会质疑说,早在六零、七零年代时期,那些老赛车手跟老车们也是用差不多的速度跟压车角度跑着同样的赛道啊?
这跟轮胎科技有什么关系? 确实,在二、三十年前车手安全设备没这么好车辆安全结构设计也不如今日完善、更不要提赛事对于场地车辆的规范不如今日严谨的过去,用那种速度骑车开车,除了比赛之外根本就是玩命。
拿七零年末期主宰两轮赛事的王者Kenny Roberts为例,在他之前多数车手过弯都是采取同倾方式,不过Kenny Roberts是场地滑胎车手出身他登上封闭柏油路面赛车之后,体会到要如何超越当时轮胎能力来提升弯道速度所得到的领悟就是侧挂,利用改变重心的方式减少后轮横向打滑进而提高弯道速度,所以从此之后GP车手都开始学习用这样的方式来过弯。
而轮胎厂在这个部分当然也想加速轮胎性能的提升,才能赶得上车厂赛车的技术与车手骑乘方式的提升改变,所以才会有Michelin(米其林)跟Pirelli(倍耐力)随后研发的辐射胎,而辐射钢丝胎的技术也得以让当时"不懂得收油门"的超快车手。
Freddie Spencer(史宾沙)在1983年赢得他第一个GP 500分站冠军,从此以后辐射钢丝胎随即成为主流,无论是赛车场上或是日常道路使用。
迄今我们仍旧享受着这项轮胎科技,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从赛车场上引发的技术性革命。
基本上而言我们认为,目前的一般道路用胎在性能表现的水平上都已经超越三十年前用于工厂赛车上的比赛用胎了,这样来说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现今的市售车款在马力与扭力的数字上比起过去的赛车差距很小,有些甚至超越,况且一般街道用胎都必须符合DOT等安全规范要求与达到一定的行驶里程,如果拿现在的街胎回到过去给以前的赛车使用,绝对会有改变历史的速度与成绩。
前阵子听说有种名为VRCT新轮胎科技(Variable Rubber Compound Technology) 据说这科技能够让车辆ECU与轮胎联机,依照用车人的需求实时改变轮胎分子结构,一套胎可以跑五万英里,价格是一套两千美金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我也这么认为!不过就像当年的Mike Hailwood 应该也无法想象会有辐射钢丝胎这种产品的诞生,我们对于VRCT这个像太空科技一般的技术,除了等待之外,还有无比想象。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