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不亲来娘不爱,“摩旅”你到底该姓啥?
可以说,新中国初期伊始,民众是普遍没有“摩旅”这个概念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摩托车开始成为私人交通工具后,才逐渐出现了摩托旅行的旅游方式。1952年2月由团中央组建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军事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国防的意义要远大于体育的意义,其中就包含了摩托车手的培养。
第一届全运会宣传画和1952年的北京女子摩托车运动员
那时主要是在北京、上海、青岛、重庆等十几个大城市成立摩托车单项俱乐部及活动小组,利用课余、假期及节假日为中学及大专院校的青少年举办摩托车单顶技术的短训班。1956年,中央体育俱乐部改为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1958年,国防体协并入国家体委,摩托车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被纳入国家体育序列,并在五六十年代举办了一系列摩托赛事。
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徽标胸章和50年代的摩托车运动学习证书
1979年,中国摩托运动协会成立,为推动摩托运动发展,促进摩托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全国摩托运动工作者和爱好者,开展中国的摩托运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国摩协所辖摩托运动包括使用由不同型号发动机驱动的各种两轮、三轮、无封闭驾驶仓的四轮把式在公路、专用路线、越野路线上进行比赛、训练、创纪录和旅游探险活动。
2015年10月31日,由前身是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和中国摩托运动协会合并成立了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作为全国性汽摩运动社团组织,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汽车和摩托车运动的唯一合法组织,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管理全国汽车和摩托车运动。
此外,跟摩托车相关的还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是隶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分会,是代表中国摩托车行业利益的民间社团组织,是由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科研、销售等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组成。
还有一个是中国摩托车商会,是从事摩托车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贸易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宗旨是对摩托车产品进出口业务及相关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维护摩托车产品正常的贸易秩序,促进中国摩托车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以上看起来,至少字面上原中国摩协和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还跟摩旅“沾点边”。虽然原中国摩协时代就已经有了“旅游探险”的字眼,但实际上摩托运动赛事才是摩协的“份内”正事,摩托旅游更多是“捎带”的说法而已。
以体育运动为定位的摩协不仅在北上广一二线大城市有当地摩托车运动协会。同时,各地摩托车爱好者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成立了自己本地的摩托车运动协会,分别隶属或挂靠当地的体育局或当地体育总会,以合法身份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地方摩协名称及协会定位明确以摩托旅游为定位的似乎只有“西安市摩托车旅游协会(西安中老年摩托车旅游协会) ”等极少数几家,更多的地方摩协则是以“运动”为名,行“旅行”之实。
最多的摩友基层组织还是当属各地的摩托车俱乐部,各种以“俱乐部”或“车队”为单位的摩友遍及天南海北,成为摩友们以车会友的桥梁纽带,在各大摩托车专业网站论坛及自媒体网络平台上尽情展示。
说起来,从国家到地市县的几个层面都建立起了中国摩托车爱好者的各级组织,不能说不健全。但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越是基层的摩友俱乐部车队组织,越是普遍以“摩旅”为主,反而“运动”的是少数了。
可以说,中国百万数量以上的摩友绝大多数都是在路上“旅行”,而不是在场上“比赛”。历史延续下来的体制定位并没有跟上时代变化,明明是骑行在田野山川,游览风光的摩托旅行却在国家层面被归类为“体育”,而不是“旅游”。
如此滞后的错位,导致经常是各地体育局在批准各地的摩旅聚会,各地的摩托运动协会在举办摩旅活动,各地的摩托车俱乐部以摩托运动的名号在组织摩旅。这样一来,该管的各地旅游局管不到摩托旅游的事,能管到的各地体育局却不拿摩旅当正事管。
这样说摩旅是有数据可以表明的。我们分别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网站里进行“汽车”、“自行车”、“摩托车”、“摩托车旅游”、“摩托车旅行”的关键词搜索,从中就可以看出摩托的影响之小和摩旅的地位之微:
国家体育总局:关键词“汽车”,约有3696项,共370页。
国家体育总局:关键词“自行车”,约有6292项,共630页。
国家体育总局:关键词“摩托车”,约有976项,共98页。
国家体育总局:关键词“摩托车旅游”,约有7项,共1页。
国家体育总局:关键词“摩托车旅行”,约有0项,共0页。
国家旅游局:关键词“汽车”,约有5231篇。
国家旅游局:关键词“自行车”,约有2313篇。
国家旅游局:关键词“摩托车”,约有583篇。
国家旅游局:关键词“摩托车旅游”,约有188篇。
国家旅游局:关键词“摩托车旅行”,约有8篇。
透过以上搜索数据量,可以看出摩友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摩托旅行”其实是最被轻视的,还不如摩友们抒发情感,常被鄙视的“摩托旅游”出现的多。这说明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旅游机构和旅游协会基本没有百万之众的摩旅一席之地,广大的摩友们实际上是被关在各地旅游机构和旅游资源的大门之外的,自然也就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制订出台旅游发展政策时,看不到也想不到还有一个庞大的摩旅群体。
尽管在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联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到了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旅游“,但这是将摩旅归类为”体育旅游“的概念之中的。
那么,什么是体育旅游呢?国家旅游局网站给出的定义是“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内容,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旅游活动。”
摩旅当然也有体育旅游的一部分,但不仅仅是体育旅游。实际上,每年数以万计的摩旅车友们西去西藏,北上漠河,南下三亚,乃至于环游中国,骑行海外,并不是奔着那里有什么体育赛事,就是原本很纯粹的摩托旅行。
摩旅,就是摩托旅行,就是一种以摩托车为载体的旅游方式,就是摩托外出骑行,实现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是为达到游览、观光、体验、感悟等目的所作的摩托旅行。
摩托车从当初的“国防体育”到“体育运动”,再扩展到“体育旅游”,固然是对摩托车有了时代进步的定位认识。但是,几十年的体制惯性让摩旅的归属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尴尬的”两不靠“:旅游局也好,体育局也罢,都是爹不亲来娘不爱。
这错位的尴尬无形中让摩旅失去了各地旅游政策红利和旅游资源便利的话语权,也让摩旅自身的发展相对于汽车和自行车显得愈加滞后,使得摩旅在禁摩的背景下更加被社会边缘化,摩旅被高速和加油站歧视困扰就是例子。
怎样使得摩旅获得“名正言顺”的身份归位,如何更好找到摩旅发展路径,让广大的摩旅群体享有国家政策红利与同等待遇,是我们每个摩友应该去思考探讨的切身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不发问:“摩旅”你到底该姓啥?
联系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