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问一个问题:你是否想过“中西合璧”的构想居然能够在一辆摩托车上得以实现?想象一下,一辆散发着浓郁西方韵味的复古巡航车,却处处点缀着中式元素,二者不仅毫无冲突,反而相得益彰。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 QJMOTOR 旗下的“得力干将”闪400就将这一理念变成了现实。

当传统复古巡航还在为“英伦风格是否正宗?”、“美式风格是否纯粹?”这些问题争论不休时,闪400却剑走偏锋,用极具颠覆性的设计强势入局。这款售价23999元的中排量巡航车,不仅以“天圆地方”的东方哲学重构了视觉语言,更通过各项技术的创新组合,重新描绘了巡航车的性能边界。

本期测评,摩托信息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闪400进行全面剖析。现在,就让我们从外观设计、核心配置与骑行姿态等方面,看看它在静态方面的表现吧。
外观方面
毫不夸张的讲,在外观上,闪400就像是一位“矛盾美学大师”,其既以硬核机械元素诠释了力量感,又借东方文化符号传递了含蓄韵味。这种对立统一的表达方式,在车身各个部位都能清晰的感受到。


在前脸部分,最具辨识度的设计当属其标志性大灯组,外方内圆的灯体结构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正灯框以QJMOTOR精密的冲压工艺打造出了锐利折线,内部矩阵式LED光源则构成环形光带,夜间可投射出极具层次感的立体光效。这种传统符号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车头既有传统巡航的厚重感,又充满未来机械的科幻张力。

除了大灯部位以外,前减震如同青铜剑鞘的防护罩也为整车增添了不少战斗气息。


在车身中段,16L水滴型油箱通过双腿夹持部位的凹陷曲面设计,在光影折射下形成流动的肌肉线条,此举既优化了骑行中的夹持体验,又让油箱呈现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本次QJMOTOR还为闪400安排上了汽车级四喷一烤工艺,相较传统喷涂增加了中涂层,漆面平整度和耐磨性都得以提高。在测评过程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油箱部位带来的镜面质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闪400对于水箱护罩的设计很有意思——左右减震器上方的散热鳍片以战斗机进气口为灵感,通过空气动力学曲面优化气流导向,让功能性结构意外成为车身中段最吸睛的地方。车身尾部,圆形转向灯搭配上长条形刹车灯,和车头也形成了首尾呼应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闪400在外观上把本属于西方的“Bobber”元素融合进了“天圆地方”的东方美学框架中;从其外观中,我们也能清晰的感受到:真正的好看,从来不是一昧的简单模仿,而是要对产品本身进行深度洞察,这样才能实现突破性的创造。
骑行姿态
除了“好看的皮囊”以外,骑行姿态在日常生活中也尤为重要,这个问题就像是穿鞋,如果不合脚,再好看也等于零。闪400的车身尺寸为2220mm×830mm×1100mm(长×宽×高),坐高为720mm;作为一辆中排量巡航,这样的三维尺寸和坐高设计,应该能大多数国人日常需求。另一方面,全车173kg的整备质量,即便是女骑也能轻松驾驭。

此外,车辆分体式坐垫的设计使得前座较为宽大,就算是高个子车手,仍可通过后移坐垫获得较为舒展的腿部空间,能够真正实现“一车通吃”。

车手身高依旧是172cm,保持正常坐姿,全脚掌可轻松着地。
参数配置
闪400搭载了一台精确排量为385cc的 V型双缸水冷发动机,并且创新性引入了平衡轴设计,至于这台发动机带来的实际体验,我们会在动态测评中进行具体阐述。

再来就是老生常谈的安全配置,双通道ABS+TCS、前300mm单碟配四活塞卡钳、后240mm单碟配双活塞卡钳,可以说即便是在湿滑路面,车辆也有不错的制动效果。

在悬挂上,前倒置减震与后可调弹簧减震的组合,再搭配上钢管摇篮车架,可以说闪400既保留了巡航车应有的滤震柔和性,又强化了侧向支撑性,在连续弯道等复杂路况下,车手能更有信心。

在日常实用性方面,边撑熄火、T-BOX车机、双闪、USB和Type-C双重接口等也有所配备。
结语
闪400的静态表现算得上一次“矛盾美学”的革新,它并非只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拼接,而是一次深度的哲学对话——以“天圆地方”的东方智慧为骨,以西方机械美学为魂,最终在冲突中达成了和谐。

在接下来的动态测评中,闪400会带来什么样的表现呢?敬请关注!